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大小及显微结构,尤其是对三倍体特有的畸形红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倍性虹鳟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体积均为3:2的比例关系;各类白细胞从多到少依次为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倍性虹鳟红细胞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三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57,近17%有哑铃形细胞核或双核;二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7,且未见哑铃形和双核红细胞;在三倍体中观察到很多哑铃形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黄颡鱼血细胞数量、大小及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定10 ℃、16 ℃、22 ℃和28 ℃ 4个温度梯度,研究了温度变化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细胞数量、大小及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都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两者在10 ℃时数量最高;②红细胞的长径以及长径/短径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10 ℃时数值最大,而短径则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各种白细胞除长径(淋巴细胞除外)与短径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但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淋巴细胞的长径/短径显著下降,单核细胞的长径/短径显著上升;③随着温度的升高,血清钙、血清总脂和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下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血液生理指标与外周血细胞组成及显微结构。【方法】以血细胞计数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浓度梯度法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中的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脆性;以瑞士和吉姆萨联染法对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血细胞的分类计数、大小测量和显微观察。【结果】瓦氏黄颡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是1.91×1012/L、4.19×109/L和60.89g/L;血细胞比积和血沉值分别是0.45L/L和20.64mm/h;刚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对应NaCl浓度为(0.45±0.01)%和(0.27±0.01)%,抗逆幅度是(0.18±0.01)%;血液涂片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五种细胞,未观察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体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红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表明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其次是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最少。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制剂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药复方对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对12头用药前后奶牛血液中的Ca、P、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进行了测定,并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计数.结果显示,中药复方能够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P<0.01),表明中药复方能够调节部分血液指标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也是该药发挥药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鲑鳟鱼的血细胞形态学差异,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白点鲑Salvelinus malma(体质量49.07 g±12.05 g)、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体质量83.23 g±15.07 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60.12 g±11.86 g)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42.04 g±10.26 g)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大小、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中可见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及单核细胞,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淋巴细胞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在4种鲑鳟鱼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鲑鳟鱼的成熟红细胞形态结构相似,血栓细胞形态多样,其他种类白细胞形态结构相似,白细胞均以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体;白点鲑血栓细胞最多,成群结队排列,红细胞数量也较多,红细胞长径和短径均最大,单核细胞中富含细胞器,嗜中性粒细胞分叶较多;红点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多;虹鳟红细胞密度最小,淋巴细胞最多,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金鳟红细胞和白细胞密度最大,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研究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与其他鱼类相似,但不同物种间血细胞数量和大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鲤吉陶单极虫病血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患吉陶单极虫病鲤鱼的血液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鱼的白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幼稚的和破碎变形的红细胞增多;分叶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体积变大;大淋巴细胞增多,血栓细胞减少.在病鱼外周血中未见“未明血液生物体“.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黄颡鱼外周血细胞常规Wright’s法染色并进行显微观察,可见以下血细胞: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分别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贵州半细毛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半细毛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水平,测定了6、12、36月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的20项生理指标和13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性粒细胞差异不显著,12月龄和36月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大细胞比率差异不显著,6月龄和12月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6、36月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其他血液生理指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在血液生化指标中,36月龄总蛋白显著高于6月龄,36月龄肌酐显著高于6、12月龄;12月龄胰淀粉酶显著高于6月龄,36月龄球蛋白极显著高于6月龄,不同年龄的其他生化指标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天分别按10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数密度(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MCH)、血小板数密度(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下降;白细胞数密度(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中毒羊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和蓝黑色颗粒,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改变。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可引起羊贫血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超  王克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84-8487
[目的]研究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计数板法、血涂片法、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法等,分别测定了11组不同日龄的海兰种鸡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容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血色素、平均红细胞血色素、平均细胞血色素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然后对测定值进行组间Duncan比较,并对组间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血小板体积2项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或者差异极显著。[结论]海兰种鸡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随日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眼斑星丽鱼对温度适应性广,最低耐受温度为11.4℃;耐盐性试验中,幼鱼组和成鱼组达到盐度32的死亡率分别为23.7%和15.4%。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911L2.7233(r=0.9612);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年龄为1龄,分批产卵,卵粘性;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积温为1 466.4℃.h;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m+20sm+18st+6t,NF=78。  相似文献   

12.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羊按 10 g/ ( kg· d)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干粉 ,定期采血 ,进行血液 RBC、Hb、PCV、WBC、白细胞分类记数和全血淋巴细胞空泡变性的测定 ,并计算 MCH、MCV、MCHC。结果表明 ,RBC、Hb、PCV、MCH、MCV、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中毒羊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抵抗力降低 ,贫血属小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地图鱼迟钝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9%。因此,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根据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菌毛亚基(fim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83 bp序列,该序列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fim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0%,进一步说明菌株AO1具有fimA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O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生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头孢咪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1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以16周龄的笼养兴义矮脚鸡为研究对象,对笼养兴义矮脚鸡(♀20,♂15)血液的18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笼养兴义矮脚鸡血液中RBC、HGB、HCT、MCV、RDW、WBC、LYM、MON、GRA、LYM%、MON%、GRA%、PLT、PCT、MPV、PDW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只有MCH、MCHC 2个指标差异显著且母鸡大于公鸡.表明,兴义矮脚鸡公鸡较母鸡容易贫血.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锰未添加组的草鱼生长和饲料效率降低,畸形率增加,随着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椎骨中锰含量也逐渐增加。当饲料中锰添加量到15mg/kg饲料以上时,椎骨锰含量达到最大并趋于相对稳定。锰未添加组草鱼的比肝重,肝脂量明显高于锰添加组,锰未添加组血浆中破性磷酸酶活性比锰添加组高,而草鱼血浆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浆总蛋白,血浆葡萄糖等,不受饲料中锰含量的影响。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时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为15mg/kg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16.
放牧羊钴缺乏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取某牧场干瘦、面部被毛粘结、流泪的病羊30只,进行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发现:羊只血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红细胞指数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变化不大,可诊断为正细胞性贫血;血液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血清中铁、铜含量正常,而血清中钴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毛中铁、铜含量正常。对牧场自然环境调查检测发现,土壤中铁、钴足够,铜边缘缺乏,牧草中钴边缘缺乏。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初步诊断为该牧场羊只患有慢性钴缺乏症。  相似文献   

17.
将180只迪卡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5只,1组为对照,2,3,4组分别饲喂含铜0.25,0.50和0.75g·kg-1的混合料,在试验的第0,15,30,45,60和75d,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在饲喂第75d,第4组与其它各组比较,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容量(PCV)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变化不明显。假嗜酸性白细胞在试验45d时,4组与1,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通过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家兔染毒,测定MC对家兔攻毒的LD50值,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和血清酶(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家兔对微囊藻毒素较为敏感(对MC-LR的LD50为33μ/kg),血清酶活性变化灵敏,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染毒动物在试验后期出现显著的正常红血球贫血病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MCS +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的原因。方法 :将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出现冲红的献血者 2 0名作为冲红组 ,随机选择正常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 2 0名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献血者机采前手指末梢血的红细胞计数 (RBS)、血红蛋白 (Hb)、红细胞体积分数 (Hct)、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和血浆总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冲红组多项血液参数 (包括Hb、Hct、MCV、MCH、MCHC)以及血浆总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两组的外周末梢血RBC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冲红现象与外周血的Hb、Hct、MCV、MCH、MCHC以及血浆总蛋白等参数的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环境内鲤的几项血液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测定并比较了网箱、池塘、水库三种生态环境内鲤鱼的六项血液指标。结果表明,网箱鲤鱼的红血球数(RBC)和血红蛋白(Hb)与池塘鲤鱼种相比差异显著,其成鱼(2^ —3^ )的RBC、Hb和血球比容(Hv)亦显著高于池塘鲤,而白细胞数(WBC)和色素指数(CI)没有显著性差异;网箱鲤成鱼的RBC、RCV显著高于水库鲤,而其CI和红细胞的沉降速度(BSR)则显著低于水库鲤。WBC和Hb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