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鸡传染性鼻炎 (IC)、鸡病毒性关节炎病 (REO)是危害养禽业的几种主要传染病 ,优质高效的疫苗能有效地预防这些疫病的发生。受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的委托 ,对该公司生产的疫苗进行免疫效力评估 ,现将该公司生产的IBD、IC和REO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疫苗IBD油乳剂灭活疫苗A(新疫苗 ) ,生产日期为 2 0 0 0 0 90 3,仅供试验使用 ;IBD油乳剂灭活疫苗B(旧疫苗 ) ;IC油乳剂灭活疫苗 (HEAMOVAX) ,批号为 0 2 88;HVT -BUR70 6二联液氮苗 ,批…  相似文献   

2.
采用肾型IBV毒株抗原研制成渍佐剂灭活苗接种鸡群,结果表明,血清中抗体形成快,抗体水平较高,维持时间较长且较高的免疫保护力。为此我们进行本试验,经高度纯化的鸡抗肾型IBVIgG,采用免疫荧光试验,间接阻断Dot-ELISA和细胞中和试验对其特异和中和作用加以研究,结果表明,鸡抗肾型IBV抗体成人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G。本文阐明了肾型IBV与支气管炎型IBV疫苗免疫机制的不同,为肾型IBV油佐灭活苗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区某鸡群送检的6周龄曾经IBDV免疫的病鸡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IBDV强毒。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易感鸡100%发病,50%死亡。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直径60nm左右,无囊膜。经SDS-PAGE检测,病毒核酸有二条RNA带。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河北野毒株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蔺祥清 《中国家禽》2000,22(5):11-14
采用血清学方法、鸡胚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从河北省不同年份鸡IBD免疫鸡群中分离和鉴定了HE93,HG96,XN98和HQ99 4个毒株,4个毒株回归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0%,40%,0%和10%,从年份上看,IBDV毒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接种鸡胚并传代,前2个毒株均在第一代时鸡胚全部死亡,且出现典型的鸡胚病变,而后2个毒株,初代培养鸡胚不死亡,当传至第4代才出现大部分死亡和鸡胚病变。HE93、  相似文献   

5.
用典型发病鸡的法氏囊制备抗原,以免疫鸡卵黄抗体代替阳性对照血清,研制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琼脂扩散试验(AGP)诊断试剂,用于检测免疫鸡群的IBD抗体,指导疫苗免疫;检测发病鸡群的法氏囊组织IBD抗原,达到确诊  相似文献   

6.
鸡的许多病毒性传染病会并发大肠杆菌感染,例如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后4~41天,会增加病鸡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在没有感染IBV的鸡群,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为9.1%,而 IBV感染鸡群,气囊炎为15%,甚至在使用IBV灭活疫苗后8~10天或接种新城疫疫苗后1~22天,也会增加鸡群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等,也会加重鸡群大肠杆菌的感染。 与鸡群大肠杆菌并发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霉浆体。实验表明,鸡只感染霉浆体…  相似文献   

7.
鸡甘保罗病的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甘保罗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的危害不仅造成一定数量的死亡,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使其成熟后的生产性能降低,更主要的是损害其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和降低对其他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水平,容易 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使一些传染病难以进行疫苗免疫预防和控制,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养鸡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搞好IBD的免疫非常重要。一、疫苗的种类IBD疫苗可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大类。1.灭活…  相似文献   

8.
鸡的许多病毒性传染病会并发大肠杆菌感染,例如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后4~41天,会增加病鸡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在没有感染IBV的鸡群,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为9.1%,而IBV感染鸡群,气囊炎为15%,甚至在使用IBV灭活疫苗后 8~10天或接种新城疫疫苗后 1~22天,也会增加鸡群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等,也会加重鸡群大肠杆菌的感染。 与鸡群大肠杆菌并发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霉浆体。实验表明,鸡只感染霉浆…  相似文献   

9.
用新城疫病毒( N D V) La Sota 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 B V) M4 1 株接种鸡胚, 收获含毒鸡胚尿液。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 B D V) 地方强毒 H B9 0 9 株接种30 ~40 日龄肉用鸡, 发病后取囊组织 ( 或收集 I B D 典型发病鸡囊组织) 制备成含毒组织悬液。将三种病毒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制备成三联油乳剂灭活苗。三联苗免疫18 日~28 日龄雏鸡, 免疫后21 天攻毒测保护力, 三种传染病保护率均在90 % ~100 % , N D H I抗体≥1∶32 , I B D V A G P阳性率100 % , I B V N 抗体≥1∶8 , 疫苗免疫期可达4 个月以上。疫苗在4 ℃~8 ℃保存期为18 个月, 10 ℃~20 ℃保存为6 个月, 该疫苗在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鸡应用15 万羽份, 取得理想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免疫对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 T 株 S1 基因c D N A 连接于pc D N A3 的 Hind I I I与 Ba m H I位点之间构建含有 C M V 启动子及 B G Hpoly A 信号序列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实验证明, S P F 鸡肌注免疫后血清 Ig G 抗体逐渐升高,至第35 日龄左右达到高峰,攻毒后血清 Ig G 抗体先下降而后升高,血清 Ig G 抗体升高幅度不及 I B 油苗免疫组。质粒 D N A 免疫鸡攻毒后有40 % 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 S1 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GIB),并分离出IBV JB9702株,HA效价为2^12,EID50为10^-6.81/0.2m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 JB9702+NDV LsAota接种鸡胚HA效价为2^4~6,LaSota接种鸡胚HA效价为2^10~11;用IBV JB9702病毒液1:10稀释后感染经IBV H  相似文献   

12.
鸡痘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痘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一种传染病,不分日龄大小均可发病,肉鸡和蛋鸡均可感染,发病期1~2周,雏鸡死亡率较高,可达5%~30%不等,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免疫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生,为了用疫苗来控制鸡痘的暴发,我们研制了鸡痘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不同疫苗(A组:IBDB87株疫苗常规免疫;B组:IBD组织灭活苗;C组:IBD双价苗,D线:IBD三价油苗;E组:IBD中间型毒株疫苗;F组:非免疫对照)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各免疫组的免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以B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E组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损害严重,C,D两组免疫效果相近,C组成本低,D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A组的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不同疫苗(A组:IBDB87株疫苗常规免疫;B组:IBD组织灭活苗;C组:IBD双价苗;D组:IBD三价油苗;E组:IBD中间型毒株疫苗;F组:非免疫对照)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各免疫组的免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以B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E组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损害严重;C、D两组免疫效果相近,C组成本低,D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A组的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应用鸡胚培养、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离与鉴定了来自河南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鸡群He1、He2、和He3三株IBDV毒株。鸡胚传代试验表明,He1和He2株连续传代到第4代出现规律性死亡和IBD病变,而He3株在第1代时鸡胚即全部死亡,且出现IBD典型鸡胚病变。He1、He2和He3毒株对易感鸡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病死率分别为20%、10%和40%,多数为弱毒株。免疫保护试验证明,用常规的IBDV血清I型病毒株B2疫苗对He1、He2和He3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保护率分别为0%、0%和10%。未死亡扑杀的免疫试验鸡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表明I型毒株疫苗对IBD基本上无免疫保护作用。所分离的毒株可能是IBDV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6.
法氏囊病毒感染对肉鸡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和强毒感染艾维菌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甲状腺素(T3,T4)、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和皮质酮(F)来研究IBDV感染对肉鸡内分泌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BDV弱毒疫苗免疫使肉鸡产生高效价抗体,血浆ACTH含量升高;IBDM强毒感染导致肉鸡血浆T2、F急剧升高,法氏囊肿大,血清中也出现IBDV抗体,但效价显著低下;而IBDV强毒感染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疆石河子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较为频繁,而且与以往的发病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3~5周龄的鸡较多发,而且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的发病率比蛋鸡高:发病鸡群的死亡率不大,一般发病率10%~加%,死亡率5%~8%左右。个别发病严重的鸡群死亡率在10%-15%左右:首免使用法氏囊中毒偏强疫苗的鸡群在免疫后2~3天,有个别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8.
雏番鸭细小病毒疫苗在产蛋母鸡体内诱导的免疫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MPV)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及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分别经肌肉接种非动物--成年产蛋母鸡,并定期采备检测试验鸡的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和MPV特异沉淀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油乳剂灭活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5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6.30%;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血凝抑制抗原,建立了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监测IB疫苗的免疫鸡血清HI效价,结果证明与气管环中和试验测得的中和抗体效价呈正相关,r=0.525,两组抗体效价t检验差异极不显著(P<0.01)。用其监测卵黄抗体、灭活的血清抗体以及用高岭土处理的血清抗体,结果与相应未处理的血清抗体效价一致,用以对江苏、山东两省的7个未作IB疫苗免疫的鸡场20个鸡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18个鸡群TB阳性,阳性率达83%。  相似文献   

20.
从河北省6个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鸡群中,分离到6株强毒,均能使易感鸡36小时发病并死亡,发病率达60~100%,死亡率10~70%。人工感染鸡能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电镜观察均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其中有的毒株,毒力非常强。利用其中毒力最强的1株病毒,经鸡胚多次传代培养育成1株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容易监测的弱毒株,经野外试验证明,该毒株是防治IBD的一个很理想的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