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1 ~28日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4.75 mg/kg)中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28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不同添加水平对1 ~ 28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泰和乌骨鸡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g/kg.  相似文献   

2.
益生素和中草药在乌骨鸡生产中替代抗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1日龄泰和乌管鸡279,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抗生素对照组(添加金霉素)、试验一组(添加益生素)、试验二组(添加中草药),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1只鸡;试验分2个阶段(即0—5周和5—10周),共70d。试验结果表明:益生素组和中草药组日增重、料肉比、死亡率及腹泻率比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因此,无论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上分析,益生素和中草药都能替代抗生素用于乌骨鸡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乳酸粪肠球菌对泰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正常的泰和乌鸡120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0羽,试验期分为0~4、5~8、9~12周等3个阶段。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对照组、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的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乳酸粪肠球菌,测定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0~4周龄泰和乌骨鸡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随着乳酸粪肠球菌添加不同水平的提高而呈现提高的趋势。其中,50g/t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和试验40g/t组差异显著(P0.05);50g/t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和试验30g/t组、40g/t组差异显著(P0.05);50g/t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差异显著(P0.05)。(2)5~8周龄泰和乌骨鸡的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随着乳酸粪肠球菌添加不同水平的提高呈现提高的趋势。其中,40g/t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40g/t组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和60g/t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40g/t组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30g/t、50g/t、60g/t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3)9~12周龄泰和乌骨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随着乳酸粪肠球菌添加不同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在泰和乌鸡日粮中添加乳酸粪肠球菌能改善其生产性能,提高其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促进泰和乌鸡生长发育。0~4、5~8、9~12周龄泰和乌骨鸡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0g/t、40g/t、30g/t。  相似文献   

4.
日粮能量水平对文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刚出雏健康文昌鸡9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低能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和高能组(Ⅲ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分为0~2周龄、3~8周龄、9~14周龄3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0~2周龄母鸡降低能量水平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在Ⅰ组和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3~14周龄母鸡各组间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0~2周龄公鸡提高能量水平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且Ⅰ组与Ⅱ、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3~8周龄公鸡Ⅱ组日增重和料肉比显著优于Ⅰ组和Ⅲ组(P<0.05),9~14周龄公鸡Ⅰ组日增重和料肉比显著优于Ⅱ组和Ⅲ组(P<0.05);能量水平对母鸡腿肌率影响显著.推荐文昌鸡0~2周龄代谢能需要量为11.50~12.12MJ/kg;3~8周为11.70MJ/kg;9~14周为10.7~11.87MJ/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4个不同水平蛋氨酸(Met)对9~12周泰和乌骨鸡生长性能和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Met水平对9~12周泰和乌骨鸡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血清尿素氮均有显著影响(P<0.05)。泰和乌骨鸡对Met的需求随日龄的增长而降低,且其生长速度与其血清中尿素氮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生长速度越快,其血清中尿素氮水平越低。9~12周泰和乌骨鸡日粮最适Met水平分别为0.24%。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色氨酸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泰和乌骨鸡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8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3%、0.165%和0.197%,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0%、0.157%和0.184%。试验结果表明:在5~8周龄,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0.165%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133%和0.197%组(P<0.05),0.165%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0.197%组(P<0.05),但与0.13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9~12周龄,日粮色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泰和乌骨鸡在5~8周龄和9~12周龄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65%和0.130%。  相似文献   

7.
日粮类型、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研究日粮类型、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饲粮类型对肉鸡前期料肉比影响不显著(P>0.05),极显著影响肉鸡各阶段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0.01),对后期和全期的料肉比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后期和全期的料肉比(P<0.05),显著影响前期日增重(P<0.05).木聚糖酶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肉鸡各阶段的料肉比和日增重,但对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类型和能量水平对后期料肉比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对全期料肉比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饲粮类型和木聚糖酶对前期、后期和全期日增重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前期日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饲粮类型、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后期的料肉比、日采食量和全期的料肉比、日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型饲粮组肉鸡生长性能优于小麦组;高能水平组肉鸡生长性能优于低能组,加酶组肉鸡生产性能优于不加酶组.  相似文献   

8.
益生素和中草药在乌骨鸡生产中替代抗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1日龄泰和乌骨鸡279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抗生素对照组(添加金霉素)、试验一组(添加益生素)、试验二组(添加中草药),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鸡;试验分两个阶段(即0~5周和6~10周),共70天。结果表明:益生素组和中草药组的日增重、料肉比、死亡率及腹泻率比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12周龄的雪山鸡1 12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鸡),分别饲喂蛋能水平不同的日粮,从13~19周龄每周测量鸡只体重,计算周增重和料肉比,19周龄进行屠宰性能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能比日粮对雪山鸡的周增重在第13、14、16、18、19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周龄各组间,体重和累积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第15、17、19周的周料肉比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对雪山鸡19周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胸肌率和胸腿肌率在第2组和第4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白羽乌骨鸡又称泰和乌骨鸡或丝毛鸡,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白羽乌骨鸡外貌美观,营养丰富,具有相当高的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是驰名中外的优良药用珍禽。 (一)乌骨鸡的特征特性 乌骨鸡喜干燥,因其羽毛呈丝状,故怕冷、怕潮湿,御寒性差。喜安静,雏鸡胆小易惊。乌骨鸡采食量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营养标  相似文献   

11.
目市场上受到青睐的乌鸡品种有四种,分别为:泰和鸡、余干乌黑鸡、中国黑凤鸣和山地乌骨鸡。1泰和鸡泰和鸡又名绒毛鸡、丛冠鸡、竹丝鸡等。该鸡原产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等地,目前在国际上被认为  相似文献   

12.
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13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24%、0.566%和0.708%,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402%、0.521%和0.640%.结果表明:(1)在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但酪氨酸水平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增大(P<0.01),但腿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未受酪氨酸水平影响(P>0.05).(2)在9~12周龄,日粮酪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胸肌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5),而对皮肤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3个处理组中,高酪氨酸水平组的胸肌和腿肌黑色素最高.在本试验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促进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沉积而不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黄肉鸡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乳化剂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三黄肉鸡300羽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试验期43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同期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佳能150g/t和250 g/t.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增重、日采食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料肉比比对照组鸡的料肉比分别降低5.6%,6.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诱发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为模型,以酒石酸泰乐菌素为对照药物,评价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的疗效.按每1 L水中分别加入312.5、468、625 mg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及500 mg酒石酸泰乐菌素的用量给病鸡饮水给药,连用5 d.试验表明,用药组的成活率、日增重、料肉比、气囊损伤度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大剂量组日增重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各用药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料肉比与其他各用药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酒石酸泰乐菌素组的料肉比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小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数据分析表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大剂量组能有效地降低气囊损伤度,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比较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和竹丝鸡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进一步加快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乌骨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Gompeflz 3种曲线模型拟合比较研究3种乌骨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其生长拐点与拐点体重,同时测定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竹丝鸡公、母鸡1~12周龄体重和绝对生长速度显著高于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公鸡的拐点周龄迟于竹丝鸡。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竹丝鸡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但含有较少的醇类和醛类挥发性有机物。竹丝鸡胸肌的L*、a*、b*值、剪切力显著低于2个地方乌骨鸡种。由此可知,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鸡肉中含有更多的肌苷酸和鲜味、香味物质。竹丝鸡产肉性能相对较好,乌色度较高,鸡肉较嫩。在今后育种中,建议适当提高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以选育出生长速度更快的乌骨鸡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测定泰和乌骨鸡屠宰性能及营养成分。将4只体况接近的雄性泰和乌骨鸡屠宰测定屠宰指标,采用干燥法检测水分;马弗炉灰化法测定灰分;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酸提取法测定黑色素粗提物。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泰和乌骨鸡的胸肌和腿肌的灰分、脂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腿肌、胸肌的粗蛋白、水分及黑色素粗提物差异不显著(P0.05)。泰和乌骨鸡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但其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用笼养和平养两种育雏方式对不同品种1日龄雏鸡进行饲养,试验设计分处理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笼养育雏,对照组为平面育雏,都以煤炉作为育雏保温源.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20只鸡,试验全期记录鸡的采食量、疾病发生率,并分别在第10、20、30日龄时,称取每重复体重,计算处理组保温成本(煤耗费用)、日增重、料肉比、生长均匀度、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平养育雏相比,30日龄时笼养育雏4个品种(青脚麻E、广西花鸡、广西土2号、新矮脚黄A)的保温费用分别减少0.12、0.24、0.30、0.12元,累积增重分别提高170 g(P<0.05)、102 g (P<0.05)、35 g(P>0.05)、60 g(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0.23 (P<0.05)、0.12(P>0.05)、0.23 (P<0.05)和0.21(P<0.05);30日龄鸡群均匀度分别提高11% (P<0.05)、7%(P>0.05)、9%(P>0.05)、15%(P<0.05);笼养育雏组未发生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养育雏.结果表明,笼养育雏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性能,是有效阻断疾病发生的科学育雏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精油与微生态制剂组合(以下简称"添加剂组合")对竹丝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选取600只12d的快大型竹丝鸡(公苗),随机分成3组,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及复合植物精油与微生态制剂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只,实验期49天。结果表明:添加剂组合显著提高竹丝肉鸡各个生长阶段及全期的日均增重(P0.05),降低竹丝肉鸡生长前期、后期及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长度(P0.05)及V/C比值(P0.05)、提高回肠绒毛长度(P0.05),对竹丝肉鸡肠道健康有益。显著提高竹丝肉鸡抗氧化能力(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促进机体总蛋白质的生成(P0.05)及促进机体IGF-1的生产(P0.05),对肉鸡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健康、初生重相近(31.56±0.16)g的1日龄泰和乌骨鸡45只,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5只。试验分3个阶段饲养,即0~4、5~8、9~12周。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测定了泰和乌骨鸡不同周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及3个生长阶段胸肌、腿肌和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结果显示:①泰和乌骨鸡在8周龄以后虽然平均日采食量在增加但平均日增重逐渐减少,而料重比明显增加,其生长曲线呈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S"型趋势,符合生长规律。②随着日龄的增长,泰和乌骨鸡无论是腿肌、胸肌还是皮肤的黑色素含量都逐渐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在同一生长阶段泰和乌骨鸡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也不同,其中腿肌和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要高于胸肌中的黑色素含量,但3种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泰和乌骨鸡与AA肉鸡的肌肉品质测定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90日龄泰和乌骨鸡与42日龄的成年AA肉鸡进行肌肉化学成分、常规肌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与AA肉鸡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AA肉鸡的水分和粗脂肪都显著性的大于泰和乌骨鸡(p<0.05);虽然泰和乌骨鸡粗蛋白含量略低而粗灰分比AA肉鸡含量要高,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从肉质常规指标测定可以看出,泰和乌骨鸡的大理石纹和嫩度均比AA肉鸡的指标要好,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而失水率则显著低于AA肉鸡(p<0.05);泰和乌骨鸡的pH值、系水率在数值上表现要高于AA肉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肌肉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可以看出:泰和乌骨鸡的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要高于AA肉鸡,而棕榈油酸、油酸、亚麻酸含量则低于AA肉鸡的含量;泰和乌骨鸡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大高于AA肉鸡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