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果品蔬菜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品蔬菜采后生理衰老是制约果蔬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探明果蔬采后生理变化规律对于开发果蔬贮藏保鲜新技术、延长贮藏保鲜期尤为重要。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果蔬采后呼吸生理、乙烯生理以及活性氧代谢等相关研究现状,展望了果蔬采后生理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与活性氧和膜脂代谢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在果蔬采后病害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控制果蔬病害发生及提高果蔬品质、延长保鲜期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综述了果蔬采后病害发生与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清除系统、膜脂降解相关酶、膜磷脂组分和膜脂脂肪酸组分等的关系。[结论]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助于提高果蔬的抗病能力和耐贮性。  相似文献   

3.
热带果蔬采后病理及防腐保鲜课题组长期从事热带果蔬采后病害及防腐保鲜研究工作。在热带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动态、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病害综合防治和采后病害病原菌的潜伏侵染等病理方面,  相似文献   

4.
拮抗菌生物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拮抗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拮抗菌种类及应用、拮抗菌的防病机制、拮抗菌增效措施,并分析了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诱导抗病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是生防菌对果蔬采后病害抑制的重要机理之一。生防菌的系统诱导抗性具有非特异性、广谱性和系统性。阐述了生防菌对果蔬采后的系统诱导,分析了生防菌系统诱导果蔬抗性的机制、信号转导的途径,为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14个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类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和病害鉴定,结果发现:采后病害种类主要为青绿霉病、酸腐病、蒂腐病、炭疽病和黑腐病,尤其以青绿霉病为主;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病害类型不同,青绿霉病在宽皮类柑橘中发生频率较高,而酸腐病为脐橙的主要病害;贮藏2个月的病害发生率与采前1周雨日密切相关,因此认为晴天采收有利于降低采后病害的发生。同时,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柑橘品种依据其主要病害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陆琳 《云南农业》2013,(8):72-74
1采收、分级、包装及运输果蔬的采收、分级、包装和运输是进入正式贮藏或上市之前所要做的工作,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主要对果品产生两个方面影响。一个方面影响果蔬品质及耐贮性,如适期采收、采后的分级挑选、合理包装、采后病虫害控制、采后及时预冷、合理码垛等都会对果品的贮运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影响果蔬的商品性。在商品流通领域,要求大小规格一致,外观漂亮,包装精美适当,确保货架时间。这就要求果品采后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有的果品为使外观漂亮和延长货架期,还须清洗、打蜡,以提高果实的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8.
童志丹  易有金  柏连阳  胡瞬  王秀  温尤  纪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42-10243
几丁质酶作为一种用于生物防治的天然溶菌酶类,具有抑真菌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对几丁质酶概况、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效果、作用机理及应用途径进行综述,分析讨论了目前几丁质酶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柑橘采后储存和运输方法不当容易失水、干瘪,受到真菌侵染而腐烂,严重影响果品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柑橘采后保鲜采用的的方法,以期为柑橘的贮藏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联合处理法。其中物理方法成本较高;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柑橘霉菌病害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及污染环境等问题;而生物防治高效无污染,其中采用拮抗菌处理是研究的热点,但目前还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单独一种保鲜技术往往存在不足,不能同时满足防腐、保质从而延长货架期的需求,因此采用联合处理的方式将成为未来柑橘保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利用拮抗有益微生物、诱导寄主抗病和植物天然产物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果蔬保鲜的可能性,以及当前利用拮抗微生物的种类、特征、作用机理和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宜昌柑橘贮藏保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宜昌柑橘产量逐年增加,品质不断提升,但采后贮藏保鲜水平低下导致柑橘采后损失严重,柑农稳定增收困难。为减少柑橘采后损失、保障柑农稳定增收、促进宜昌柑橘产业协调发展,在实地调研宜昌柑橘贮藏保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提出了整合柑橘科技资源、加强采后贮藏保鲜项目建设、加强采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贮藏保鲜各环节综合控制、推进采后科技成果转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As a synthetic functional analog of salicylic acid, 2,6-dichloroisonicotinic acid(INA)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the host disease resistance of a plant against a pathogen. The effects of INA on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blue and green molds and anthracnose decay and defense-related enzymes on citrus frui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ascorbic acid of naturally infected citrus flavedo was also measured. Results showed that 1.0 mmol L~(–1) INA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lue and green molds and anthracnose decay development on both wound-inoculated fruit and naturally-infected frui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ruit. The treatment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β-1,3-glucanase(GLU), chitinase(CHI),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and peroxidase(POD) activities and the polyphenol oxidase(PPO) in flavedo.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INA might be used as a chemical fungicide substitution to control postharvest diseases in citrus fruits.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涉及热处理对果蔬硬度、风味、颜色和失重等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果蔬呼吸强度、乙烯及相关酶、保护酶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的影响,果蔬贮藏保鲜中热处理可以控制果蔬虫害、果蔬采后病害以及减轻果蔬的冷害,提出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柑橘果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果实粒化是成熟期以及贮藏期容易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木质素的积累与柑橘粒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汁胞木质化作为柑橘果实粒化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之一,备受果树研究者们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以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方式作为研究柑橘果实汁胞粒化的切入点,对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以及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木质素合成途径调控柑橘果实粒化形成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柑橘果实粒化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柑橘果实属于柠檬酸型果实,果实中柠檬酸代谢参与合成氨基酸、香气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过程,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聚焦柑橘果实柠檬酸降解代谢的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综述柠檬酸降解的不同代谢途径,柑橘果实发育阶段、贮藏及采后调控过程中柠檬酸降解代谢的相关酶活性变化,相关基因表达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内容,并提出今后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柑橘作为水果产业的主要出口性质果品之一,一定程度上满足的消费者对水果的需 求。农民生产柑橘,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果品市场。但是,在柑橘实际的生产种 植中,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病虫灾害问题,降低了柑橘的产量。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柑橘的产量,减 少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柑橘果品的质量,需采取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柑橘病虫害,整 体提高柑橘产业的效益。本文从柑橘主要病虫害和绿色防控技术概述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利用绿色 防控技术应对柑橘病虫害的优势,阐述了有效解决柑橘病虫害的实际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柑橘皮渣中功能性物质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探讨柑橘水果深加工利用产业为目的,总结了柑橘皮渣中香精油、类胡萝卜素、橙皮苷和果胶等天然产物的功能和用途,分析了现有的香精油类、胡萝卜素、橙皮苷和果胶的提取工艺,结合传统和新兴水果加工技术,提出了柑橘皮渣综合利用途径和模式,对其他果蔬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MCP对采后果蔬生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生理、品质和病理3个方面概述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采后果蔬的影响,并对1—MCP抑制乙烯作用、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延缓果蔬成熟衰老、保持果实硬度、减缓色泽转变、减轻部分生理病变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蔬菜采后预冷是蔬菜产业化生产冷链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国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蔬菜采后预冷。文章在分析蔬菜采后预冷的重要性和预冷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化研究特征着手,探讨了蔬菜采后预冷工程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推动蔬菜预冷工程化研究的几点建议,以期通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