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养殖业中巧用茶饲料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制取速溶茶和茶叶沏泡时,人们可以提取占茶叶干重30%-40%的可溶性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茶多酚、咖啡碱、糖分、水溶性灰分、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为人所利用。而在废茶中,含有18%-20%的粗蛋白、11%-13%的粗纤维、0.5%-1%的粗脂肪、8%-9%的矿物质、60%的易提取物和含氮物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很适宜将其加工制作饲料应用,且无不良反应。废茶或茶渣中的含氮化合物不能直接为家 禽、家畜所利用,必须经过发酵处理,发酵后有效氮可增加两倍。一般茶饲料的加工方法可采用如下工艺充程:茶叶废料——除表面水——烘干至含水率6%~8%——机…  相似文献   

2.
茶饲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叶勇 《中国茶叶》2000,22(4):14-15
茶叶含有较多的营 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作 为传统饮料,饮用的物 质仅占茶叶很少一部 分。目前,速溶茶和茶 叶深加工所提取的物质 总和也仅占茶叶干重的 30%左右。在废弃的茶 渣中,仍然残留较多的 营养成分。茶果也是一 样,目前主要用茶籽提 取茶籽油和皂素,而它 们分别仅占茶籽的 25% 和 15%,余下的大部分 有效物质仍在茶籽饼 中。用作肥料是其出路 之一,但将其用作饲料 则更有价值。本文就茶 饲料开发的可能性和茶 饲料的应用效果及发展 前景作一概述,以引起 人们对茶饲料的重视, 进一步去研究开发茶饲 料。 1.茶饲料开…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冬芽的耐冻性,笔者从79年至81年的1月和2月,对44个茶树品种或品系的耐冻性进行了观察。先将供试茶梢放在0℃的冰箱内30~60分钟,然后进行-10℃~-15℃的2小时低温处理,处理以后将茶梢水培在室温下7天,进而对采摘面下的三个  相似文献   

4.
绿副茶改制红碎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纯  廖建宁  杨长敏 《茶叶》2003,29(1):28-32
对利用绿副茶改制红碎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将鲜叶萎凋至含水量为 6 8± 2 %后 ,磨碎 ,与加适量水的绿副茶按鲜叶∶干茶 =2∶ 5的比例混合 ,发酵叶含水量 6 8± 5 %发酵 ,发酵叶温度控制在 30± 5℃ ,发酵一定时间后 ,造粒、干燥即可得到红碎茶的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6.
茶籽贮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 《茶叶科学》1999,19(1):25-28
对刚采收下的茶籽,进行不同方法的脱水干燥和低温、超低温(-196℃)处理后,用沙播法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茶籽即使脱水至23%的含水率,仍能保持70%的发芽率。将茶籽干燥至8%~10%含水率,在-196℃液氮中贮藏2个月,其发芽率没有变化,表明利用超低温长期保存茶籽有望得到解决。从本试验脱水干燥和冷冻损伤处理结果看,茶籽的贮藏特性应归属于正常型种子。  相似文献   

7.
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茶叶通讯》2002,(2):10-11
咖啡碱是一种紧俏的生物碱类医药原料。在自然界中 ,咖啡碱主要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经济作物中。根据化验结果 ,咖啡碱在咖啡中的含量为 0 .6 %~1 .5% ,而在茶叶中的含量可达 1 %~ 5%。绿茶中的含量为 2 .5%左右 ,红茶中约含有3.1 9%。一般制茶的废料 (如茶末、茶屑、茶梗 )中约含有 2 .4 %~ 2 .8%。在国外 ,咖啡碱主要来源于生产咖啡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在我国茶叶产量极大 ,各种制茶废弃物非常丰富 ,因而充分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 ,具有原料易得 ,工艺简便 ,收率较高 ,成本低廉 ,效益显著等特点。本文拟提供氧化镁分…  相似文献   

8.
关于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工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形成,后发酵是关键性加工工序.后发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长期存放,经长时间的缓慢自然发酵;另一种是用晒青毛茶经人工促成后发酵,即采用“渥堆”方法.显然,人工渥堆发酵,是普洱茶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之一.如果将渥堆工艺说成是“速成做旧”,是不对的,是对普洱茶的有关制茶工艺还不太了解.下面简要介绍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有关原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Gabaron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在无氧条件下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茶鲜叶在常规条件下游离氨酸总量为2.5%,其中除含有一般的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含有茶叶特征氨基酸The以及微量的Gaba等。游离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为Glu、Pro、Asp、Am、His,较低的是Thr、Set和Gly。离体茶鲜叶经3h无氧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量达3.4%。其中Pro、Gaba、Gly、Sex、Ala、Val、Thr等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Pro和Gaba是上升幅度最大的两种氨基酸,分别为正常条件下的3倍和15倍。无氧条件下Glu和Asp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45%、36%。其余游离氨基酸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0.
外源接种黄曲霉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普洱茶为实验材料,外源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菌株于普洱茶原料及成品中,设未接种菌株普洱茶为对照,分别置于室温,湿度80%、温度30℃,湿度90%、温度30℃的恒温恒湿箱条件下存放,在第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取样以LC-MS/MS检测法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茶样中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出率为0。说明无论是室温还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被黄曲霉污染的普洱茶,经存放后,不会产黄曲霉毒素,就这一点而言普洱茶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茶籽壳酸水解制备木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稀盐酸为催化剂,常压水解茶籽壳制备木糖,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对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检测。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预提时间、酸浓度、茶籽壳粉碎度、水解时间等对木糖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解时间、酸浓度、粉碎度、超声预提时间;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声预提时间为45min,功率为50kHz,温度为25~30℃;酸浓度为0.6mol/L;粉碎度为40目;水解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木糖产率最高,达28.44%。研究为茶籽壳的利用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茶鲜叶经蒸汽杀青、烘干并粉碎后,分别制备得到儿茶素(TC)及其氧化产物(OPI和OPII)与茶多糖(TPs)。采用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与NBT光还原法,研究了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与茶多糖对两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TC及其氧化产物与TPs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Vc,其中TC及其氧化产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又明显强于TPs。在本实验条件下,TC及其氧化产物OPI、OPII、TPs与Vc对·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3.87%、63.99%、78.86%、33.59%和33.56%;对·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40%、73.34%、100%、49.74%和29.99%。通过对IC50的计算,确定了几种试剂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即清除·O2—OPII>TC>OPI>TPs>Vc,清除·OHTC>OPII>OPI>TPs>Vc。  相似文献   

13.
高纯度茶氨酸的合成与特性(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一种改进的茶氨酸(γ-谷酰基乙胺)的合成方法,包括L-谷氨酸的去氢成为吡咯烷酮羟酸(PCA),然后再加纯的乙胺(99%,气-液)反应,得率92.6%,再在84%乙醇溶液中重结晶后,高纯度茶氨酸(A型) 的得率37.4%。其结晶在透视和扫描电镜下呈长方形棱柱,具丝光状。A型茶氨酸的融点为224℃。B型茶氨酸从L-PCA合成,为甘蓝叶状,边缘呈波浪型,融点217—218℃。用HPLC分析证明,A和B型茶氨酸是混合异构体,A型含47.9%的L-茶氨酸,B型含90.9%的L-茶氨酸,100%的L-茶氨酸的旋光度(á)为+8.57。  相似文献   

14.
赵学仁  潘根生 《茶叶》1989,(4):20-22
刚采收的不同茶树品种的成熟茶籽含水量是否相近?为达到茶籽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不同品种茶籽所需的摊放时间是否一致?以及经贮藏至翌春播种的茶籽,因贮藏条件的不同,其含水量是否有明显差异,对发芽率的影响如何?为探明这些问题,我们于1981~1986年进行了观测,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东方美人茶(椪风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椪风茶又称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椪风乌龙,为台湾名茶之一,是我国台湾省新竹县北埔、峨眉及苗栗县头份等地的特色茶。由于原料采自受茶小绿叶蝉吸食为害的青心大冇幼嫩芽梢,经手工拌青控制发酵速度,发酵程度达到70%左右,再经炒制,成茶具有独特的蜜糖香或熟果香。因原料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调查了茶黄蓟马在茶树1芽7叶茶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茶黄蓟马主要在茶树嫩梢芽下2~4叶位的叶片背面取食为害,叶片背面的虫口数量占88.66%,叶片正面的虫口数量仅占9.29%。茶黄蓟马在茶梢各部位上的分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4.79,P<0.01)。  相似文献   

17.
茶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茶浓缩汁加工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汁完成提取后,先行粗滤和细滤,然后应用超滤膜将茶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离和去除,再用反渗透膜进行循环浓缩,可获得优质的茶浓缩汁产品。超滤膜孔径,绿茶、乌龙茶以8~10万分子量为宜,红茶则以10万分子量以上为好,超滤膜的工作压力为0.2~0.3MPa,茶汁温度40℃以下为宜。反渗透膜的工作压力为1.5~3.0 MPa、工作温度控制在50℃以下为好。以此为基础专门设计的茶浓缩汁生产线,生产率可达 100 kg/h(年产500吨),茶浓缩汁浓度可达20%(Brix),并且透光率高,易于溶解,能保持茶叶风味,并可去除中、下档茶苦涩味重等部分不足,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热浓缩产品。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的传统发酵是通过自然存放,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长时间的缓慢陈化,逐步形成特有的品质风格。人工发酵是通过渥堆过程中产生的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及酶促作用,使茶叶内含物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缩合等系列反应,形成普洱茶独特的品质风味,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但人工发酵工艺要求晒青茶原料多,因渥堆茶数量的多少、堆的大小和高低,关系着茶堆温度、微生物种群及数量、茶堆透气性、多酚类物质转化的速度和程度等,所以一般要求每堆茶5~10t,这样才便于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湿度。随着普洱茶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往往需要进行少量茶的渥堆发酵,尤其是在品种比较试验和不同级别鲜叶对比试验中最为常见。由  相似文献   

19.
温度、光、pH值对茶尺蠖病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悬液经80℃(水浴)、干多角体经120℃(烘箱)恒温处理15分钟时,多角体失去活性。夏季,干多角体薄层经阳光直射24hr后几乎失去活性。病毒悬液的pH值在4~8之间对病毒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天然食用茶黄色素与茶绿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萧伟祥  王根 《茶叶科学》1994,14(1):49-54
利用低档绿茶或茶末、茶灰制取了纯天然茶黄色素(TYP)和茶绿色素TGP,并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光谱特性和不同pH、温度、光、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Y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少量的儿茶素氧化聚合有色产物,TG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叶绿素或叶绿素铜钠盐,并含有TYP的上述成分。这两种茶色素中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这两种茶色素在pH3—6、<80℃30min和直射日光20h下,有较好的稳定性;TYP遇Zn2+,Cu2+,Mg2+,Co2+和Mn2+等金属离子不产生沉淀,但遇Ca2+,Pb2+,Fe3+或Fe2+,会产生沉淀,遇Al3+,溶液更为黄亮鲜艳,表明这两种茶色素可作为适应性广泛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