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MTT比色法检测孕牛淋巴细胞转化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30头妊娠奶牛,根据妊娠阶段不同分为妊娠前期(小于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后期(大于200d)3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妊娠母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是妊娠母牛淋巴刺激指数明显低于未妊娠牛(P〈0.05),不同妊娠天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妊娠时母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孕牛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酶联免疫染色法测定未妊娠,妊娠前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周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孕与不同妊娠阶段母牛T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亚群和CD4:CD8比值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妊娠期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选择30头妊娠奶牛,根据妊娠不同分为妊娠前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后期(>200d)3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牛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妊娠期延长,孕牛血清和单个核细胞的cAMP是逐渐减少,而cGMP则是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cAMPcGMP之比值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但随妊娠期延长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选择30头妊娠奶牛,根据妊娠不同分为妊娠前期(〈100d)、妊娠中期(100 ̄200d)和妊娠后期(〉200d)3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牛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妊娠期延长,孕牛血清和单个核细胞的cAMP是逐渐减少,而cGMP则是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cAMP:cGMP之比值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标双搞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未孕牛、妊娠早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后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妊娠阶段各组与未孕牛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了妊娠时母体外周血清中1L-2R阳性表达细胞无显著变化,从而抑制机体对胚胎或胎儿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标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未孕牛、妊娠早期(〈100d)、妊娠中期(100 ̄200d)和妊娠后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妊娠阶段各组与未孕牛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了妊娠时母体外周血清中IL-2R阳性表达细胞无显著变化,从而抑制机体对胚胎或胎儿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试验检测了EWS对仔猪在断奶前和断奶后的血液生理指数和血清蛋白质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血液生理指数方面,断奶10d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有所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减少25.32%(P<0.01),在白细胞分类比值中,断奶10d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分别减少10.86%(P<0.05)和36.36%(P<0.01),嗜中性白细胞增加18.34%(P<0.05),这是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标志。至断奶20~30d后,上述各项指数基本恢复和超过断奶前原有水平。(2)在血清蛋白质成分指数变化方面,断奶10d后,血清总蛋白量减少22.54%(P<0.01),白蛋白比值增加3.94%(P>0.05),而γ-球蛋白则减少12.39%(P<0.05),这也是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标志。至断奶30d后,血清总蛋白量已恢复至断奶前原有水平,白蛋白减少7.39%(P<0.05),γ-球蛋白则增加15.60%(P<0.05),表明仔猪已适应于新环境生活,机体抵抗力已获得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豆黄酮对雄性湖羊及水牛血清睾酮和瘤胃消化代谢影响的研究发现:雄性湖羊连续 7 d 皮下注射大豆黄酮( 100 m g/kg 体重),血清睾酮水平明显增加; 雄性水牛经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大豆黄酮(500 m g/d),连续 12 d,血清睾酮( P< 0.05)、瘤胃细菌蛋白( P< 0.01)、挥发性脂肪酸( P< 0.05)和 H N3  N ( P< 0.01)显著增加,但( C2 + C4 )/ C3 未见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 大豆黄酮可以提高血清睾酮水平,并改善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9.
吡啶羧酸铬对肉仔鸡血清胆固醇及腹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艾维菌肉仔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日粮中添加100、200、300μg/kg(以铬计,以下同)的吡啶羧酸铬对肉仔鸡血清胆固醇及腹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加吡啶羧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P〈0.05),并可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检测了EWS对仔猪在断奶前和断奶后的血液生理指数和血清蛋白质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血液生理指数方面,断奶10d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有所不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减少25.32%(P〈0.01),在白细胞发类比值中,断奶10d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分别减少10.86%(P〈0.05)和36.36%(P〈0.01),嗜中性白细胞增加18.34%(P〈0.05),这是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检测了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用中药方剂防治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1)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红细胞刚性系数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牛,经治疗方剂治疗后上述指标极显著地下降;(2)临床健康奶牛试验组在产后第5和第7天使用预防方剂后,全血粘度和全血还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积指数样对照组显著下降;(3)各组奶牛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自行设计安装的MFR-1型母牛发情鉴定及早期妊娠诊断仪,将特制探测电极插入母牛阴道穹窿部,测定了94头母牛宫颈-阴道粘液的电导率(CVMEC)。结果表明,母牛在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CVMEC呈规律性变化。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牛,CVMEC在间情期处于较低水平(5.64mS/cm),前情期开始上升(8.93mS/cm),发情期达峰值(13.40mS/cm),后情期开始下降(9.84mS/cm),最后降至间情期水平。输精后,未妊与妊娠母牛CVMEC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发情周期的各时期,未妊母牛高于妊娠母牛;未妊母牛在输精后21天左右返情,CVMEC再度出现峰值;妊娠早期母牛则保持与间情期相近的较低水平(5.08mS/cm)。笔者认为,母牛CVMEC的规律性变化的生理学基础是体内激素水平和宫颈-阴道粘液的周期性变化,据此进行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是可行的。与目前使用的方法相比,CVMEC法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43头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200 000个·mL-1)中筛选出处于分娩第14天的自然发生亚临床酮病的9头奶牛作为试验组(1.0 mmol·L-1≤血清β-羟丁酸<2.6 mmol·L-1),根据泌乳天数、年龄、胎次、产奶量配对的9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β-羟丁酸<1.0 mmol·L1),检测不同种类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头健康奶牛和3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中药复方制剂饲喂试验,对奶牛的B淋巴细胞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测定,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或P<0.05).试验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增强奶牛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使隐性乳房炎奶牛免疫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包被型缓释尿素对高产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0头泌乳中后期、产奶量42.37kg·d^-1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头牛。在饲喂同一饲粮的基础上,对照组饲喂豆粕500g·d^-1,试验组饲喂缓释尿素100g·d^-1。试验共计45d,预试期3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缓释尿素试验组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79kg·d^-1,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缓释尿素组对乳蛋白、乳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缓释尿素可替代豆粕所提供奶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氮源,并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方法,选取100头确诊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Ⅰ、试验Ⅱ、试验Ⅲ组各30头,对照组10头,试验Ⅰ组采用中药治疗,试验Ⅱ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Ⅲ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试验期为15d。结果表明:①试验Ⅲ组共治愈25头,治愈率为83%;好转2头,治疗有效率达90%;试验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多治愈10头和14头,治疗有效率分别高出30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P<0.01);②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前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15d后,试验Ⅲ组提高较为明显,平均日产奶量为(32.16±5.68)kg,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提高了6.79kg和7.01kg(P<0.01);③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有效治疗数分别为18头、13头和27头,头均日产奶量为25.37kg、25.15kg和32.16kg,日总产奶量分别为456.66kg、326.95kg和868.32kg,试验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多产411.66kg和541.37kg,收入增加1 812元和2 382元(P<0.01)。以上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萍  毕可东  王兆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47-8248
选择5头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奶牛和5头健康奶牛,分别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B淋巴细胞EA花环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奶牛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B淋巴细胞EA花环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低于健康奶牛,且二者在0.01水平上有差异。这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对奶牛的免疫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TMR饲喂、305 d产奶量为(13 695.71±983.22)kg且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成年母牛测定其血气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气指标可作为量化评判奶牛健康状况的参考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可作为量化评判奶牛群体健康状况的指标,而且在泌乳期状态下的高产奶牛能量、脂肪代谢异常,血钙、血磷比例偏高,属于亚健康状态;处于干奶状态的妊娠高产奶牛,能量、脂肪代谢未见异常,血钙、血磷比例偏低,属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