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抗旱及保水剂应用于直播甜菜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旱及保水剂应用于直播甜菜效果分析姜玉强(吉林省通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通榆县气候特点为风沙、干旱,10年9春旱,伏、秋旱年份也时有发生,地表水资源贫乏,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要排除和解决于旱对实现“二高一优”现代化农业的影响,笔者认为,除兴修水利...  相似文献   

2.
旱作农业是秦州区农业的主体。如何加快发展本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正确认识加快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热带、亚热带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着重阐述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意义,并对热区发展旱作农业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专家简介     
《杂粮作物》2010,30(3):F0002-F0002
崔良基,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吉林省白山市人。198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8年沈阳农业大学栽培与耕作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日本长野县农业实践大学学习,2000年赴日本爱媛县农业试验场进修学习。2003年晋升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人物小传     
田佩占 田佩占研究员 ,男 ,汉族 ,1 943年生于吉林省敦化县。 1 966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1 967- 1 971年先后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与机械化农场从事技术工作 ;1 972 - 1 995年先后在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及大豆研究所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 ;1 996年起在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继续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历任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大豆研究室副主任 ,大豆研究所育种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大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大豆研究室主任。技术职称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 988年…  相似文献   

6.
专家简介     
<正>崔良基,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吉林省白山市人。198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8年沈阳农业大学栽培与耕作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日本长野县农业实践大学学习,2000年赴日本爱媛县农业试验场进修学习。2003年晋升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对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研究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创制提高玉米产量的适宜的耕作方法。以郑单958为试材,利用吉林省农科院长期定位试验田,对免耕、翻耕、旋耕和深松4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出苗率、干物质重及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耕作保苗率提高11.3%~14.6%,深松耕作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重,其地上部分较免耕、翻耕和传统耕作提高幅度为4.9%~19.2%,地下部根系提高幅度为2.8%~90.1%。深松耕作较其他处理玉米产量增幅为8.3%~11.5%,留茬深松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有效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节水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耐旱品种选育、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覆盖旱作技术以及稻田土壤耕作技术等主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并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中部旱作玉米地区,春旱和冷害是制约苗情的关键气候因素。2004年在吉林东部旱作玉米上,采取不同耕作方式的比较发现,深松的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最大,而翻耕的玉米出苗率较高。地温最高的是翻耕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的是深松处理,土壤容重最小的是深松处理。与出苗相关性最高的指标是土壤容重,与株高和叶面积相关性最高的指标是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依次为-0.940,0.878和0.796。深松是有利于玉米出苗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旱作甜菜增产增糖栽培浅析陈生,吴汉祥,霍艳志(辽宁省建平县制糖一厂)辽西地区是辽宁省甜菜重点产区,也是旱作甜菜的主要耕作区。多年来,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甜菜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为满足制糖生产需要,旱作甜菜面积逐年扩大,1987年以来仅制糖一厂产区已累...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栽培方式(农户习惯、高产高效、高产、保产增效)产量构成、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累积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方式下产量最高,为11 135.8 kg/hm2,较农户习惯增产112.7%.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下玉米生育后期子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成熟期后高产栽培方式下氮素子粒分配比例最高,保产增效栽培方式下磷素子粒分配比例最高.农户习惯栽培方式下子粒氮、磷、钾累积量与转运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下子粒氮、磷、钾累积量最大,氮、磷、钾转运量保产增效栽培方式下最大.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下子粒中钾的累积比例显著低于氮、磷,其钾转运贡献率比氮、磷转运贡献率高20%~200%.  相似文献   

12.
从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3个角度阐述吉林省42个县域玉米生产空间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区位熵模型对2004~2015年吉林省西部平原农牧区、东部半山农林区、长白山地农区3个非传统优势地区的县域玉米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的传统优势县域如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和榆树市仍保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同时乾安市、东辽县和图们市等非优势地区也具有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玉米生产优势地区需要完善农业耕作制度、玉米核心主产区建设、玉米种质创新和改良、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推进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玉米生产非优势地区需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进吉林省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顾1978年以来吉林省种植业结构演变基础上,研究评价2015和2016年度吉林省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现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还很不足,无法达到去库存、增效益、促发展等政策目标,提出推进农业3次产业融合的总体思路,指出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提出采用玉米、大豆、苜蓿轮作实现粮经饲协调发展,通过青贮、黄贮等方式推进种养业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种养加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衡单311玉米杂交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H23为母本,H7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适宜河北省春播玉米区推广种植,种植密度45 000~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种类及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4个县(市/区)、424个地点的玉米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新的耕作栽培制度和气候变暖条件下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有20余种,隶属5个目13个科,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种类最多,共涉及8个科16种害虫,占害虫种类的70%以上;新发现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3种。蛴螬和金针虫是苗期主要害虫,平均有虫田率分别为24.90%和27.76%,有虫田率从西部到东部递减,中部平原区有虫田被害株率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随着吉林省玉米长年连作和秸秆还田、免耕等新耕作方式推广,蛴螬和金针虫2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余害虫有虫田率均在5.00%以下,未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理相比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受降雨量影响各耕作处理表现不同,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505.3 mm),隔行深松、深松、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处理蓄水量分别提高3.67、2.87、2.23、2.68 mm;2019年(生育期降雨量833.6 mm),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低,表现为浅翻>深翻>旋耕>隔行深松>深松。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呈“S”型曲线,各处理表现为深松>隔行深松>深翻>浅翻>旋耕,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深松处理平均比旋耕提前5 d到达干物质最快积累时间。4种耕作方式与旋耕相比均能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LAI,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西部旱作雨养区的白城洮北区为研究区,结合土壤养分情况、实测数据及实地调研数据,从种粮主体认可性因素、农业可持续性因素两个方面选取有效磷提高率、速效钾提高率、管理难易程度、产投比、单产、作业成本、用工量、有机质提高率、土壤容重9个指标,构建旱作玉米丰产增效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方法对玉米丰产增效技术模式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采用的4种秸秆覆盖模式和4种秸秆旋混模式及两种常规模式中,免耕+秸秆粗略粉碎归行覆盖模式最适宜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该模式产投比最高,用工最少,作业成本较低,长期秸秆覆盖能够提升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不同耕作处理(常规垄作、平作留茬免耕、平作灭茬覆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灭茬覆盖对播种前表层土土壤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这与平作灭茬覆盖处理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有关;平作留茬免耕和平作灭茬覆盖对玉米生育期间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大,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小;平作留茬免耕对收获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无规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玉米生产技术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玉米品种熟期选择、农事操作及玉米生育进程、土壤耕作类型与整地、灌溉与施肥、绿色覆盖作物及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介绍美国玉米生产的技术特点,并比较分析中美玉米生产的气候条件、生育进程差异,提出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简化农事操作、推进子粒收获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