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6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Olsen法和Bray法实用性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近年Olsen氏的NaHCO3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方法不仅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的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广为流传应用。而且在上海、浙江一带的酸性土和水稻土上也被采用[。1,2]一些研究报告报导了上述各地不同土壤上盆栽生物吸收试验与NaHCO3法都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3,4]。表明N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明显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有效穗长、千粒重明显超过对照,单产N3~N5明显超过两个对照;从N1到N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N4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同单产高低顺序,氮肥以150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根构型玉米的根系形态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对8个测交种的根系形态及在0~60 cm土壤剖面的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长、根干重和根拔拉力均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其中,L105和L109属于大根系基因型;L172和L224属于小根系基因型。L132、L160、L224对密度的反应较为敏感,L219对密度的反应较为迟钝。在增加种植密度后,各基因型根系均有纵向延伸的特征,不同基因型根长和根干重在不同土壤层次间分布比例差异较大,且其对密度的反应仅表现在特定的土层内。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栽培方式(农户习惯、高产高效、高产、保产增效)产量构成、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累积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方式下产量最高,为11 135.8 kg/hm2,较农户习惯增产112.7%.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下玉米生育后期子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成熟期后高产栽培方式下氮素子粒分配比例最高,保产增效栽培方式下磷素子粒分配比例最高.农户习惯栽培方式下子粒氮、磷、钾累积量与转运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下子粒氮、磷、钾累积量最大,氮、磷、钾转运量保产增效栽培方式下最大.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下子粒中钾的累积比例显著低于氮、磷,其钾转运贡献率比氮、磷转运贡献率高20%~200%.  相似文献   
5.
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了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现状,详细论述了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盐碱地利用技术,针对苏打盐碱地改良与利用领域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能源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备受国内外瞩目的可再生能源。本文通过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阐述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吉林省生物质能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吉林省生物能源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土壤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措施及施肥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及秋翻等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施肥种类和改变施肥方式,特别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可以获得高产高效;高产土壤的培育,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要注重20cm以下土壤的理化环境和养分环境状况的改善,应采用深施肥料和机械深松等土壤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磷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极显著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有效穗长均极显著超过对照区,单产均极显著超过不施磷区;从P1到P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P4的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磷肥以P2O5 70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分布、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东北中部春玉米区土壤结构、根系形态、地上部养分累积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三相比显著变化,土壤固相下降,液相和气相比例显著增加,0~20 cm土壤容重降低6.7%~17.9%;灌溉后0~60 cm根系干重及根长总量略有增幅,且在深层土壤中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与不灌溉(CK)相比,隔沟交替灌溉(T1)、全垄灌溉(T2)下植株氮、磷、钾含量平均提高14.5%、42.6%、16.1%,生物量和产量平均提高19.8%和14.3%。因此,在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合理补水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根系合理分布,增加植株养分吸收,进一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氮素的需求规律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处理间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差异显著,且氮肥处理与年际间交互作用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以N3处理下产量最高,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穗粒数和千粒重;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累积动态,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籽粒的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是其增产的重要基础,处理间以N3处理籽粒所占总干物质比重最高;N3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这表明合理的氮肥运筹可能更有助于植株生育后期对氮素的吸收;通过两年定点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1715x~2+79.73x+3940.1(R~2=0.963);计算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25.1 kg·hm~(-2)。【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显著提升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并增加吐丝期后植株氮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在东北中部黑土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基于75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春玉米氮肥施用量可根据品种及肥力特征在225 kg·hm~(-2)左右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