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成功的四大要素设施、菌株、配方和栽培工艺的浅析,了解四大要素在工厂化栽培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同行业人士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李躬 《食药用菌》2023,(6):410-414
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是银耳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按国家标准方法对古田县农法栽培(12批次样品)和工厂化栽培(6批次样品)银耳的粗蛋白、粗纤维、总糖、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砷、镉、汞、铅等重金属及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总体营养成分含量农法栽培银耳与工厂化栽培银耳相差不大,其中粗蛋白含量农法栽培在8.3%~10.2%,工厂化栽培在8.9%~10.5%;粗纤维含量农法栽培在2.2%~2.8%,工厂化栽培在2.3%~3.4%;总糖含量农法栽培在63.6%~70.2%,工厂化栽培在61.9%~75.1%;氨基酸总量农法栽培在58.5~76.6g/kg,工厂化栽培在64.2~68.1g/kg。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两种模式栽培银耳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干制食用菌的限量要求。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内在品质上差异小的原因可能与应用的栽培基质和菌株基本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晓  包金亮 《食用菌》2023,(1):35-36+39
为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的可行性,筛选适宜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进行武香1号、L238、L212、申香215、浙香6号、L808等6个香菇菌株的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考察试验香菇菌株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栽培效益和污染率等,结果供试香菇菌株L238、L212、申香215、浙香6号相比较适宜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集成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银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猴头菇出菇同步性好,出菇期较短,适宜环境能精准化控制的工厂化栽培。主要介绍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工厂化栽培车间布局、厂区要求、菌种制作、出菇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6.
斑玉蕈是一种工厂化栽培广泛的食用菌。综述了斑玉蕈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活性物质及功能、工厂化栽培技术等进展,展望了斑玉蕈基础研究和工厂化栽培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黄毅 《浙江食用菌》2014,(5):255-259
针对国内迅速掀起的香菇工厂化栽培热潮,讨论香菇的生长特性,介绍分析目前国内出现的上海基于二次培养的菌砖栽培模式、湖北仿日韩菌砖栽培模式和山东短袋吊式栽培模式等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的特点,并指出现阶段我国暂时不适合进行香菇工厂化周年大面积栽培,而应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简便化香菇生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棚金针菇栽培中的几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身茂  李元丹 《食用菌》2010,32(1):54-55
目前,金针菇的生产及栽培已经走向成熟,栽培方式可分为三种,即工厂化栽培、冷库栽培及大棚栽培。由于工厂化栽培和冷库栽培耗资较大,广大菇农仍采用大棚栽培,笔者通过生产实践,现将大棚金针菇栽培管理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常因病虫害严重而损失惨重,通过实践总结提出现有工厂化菇房内草菇与双孢蘑菇轮作栽培关键技术,利用草菇、双孢蘑菇不同的栽培温度需求,高低温交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既实现了草腐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又实现了栽培基质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为工厂化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126的适宜生长温度、湿度和最佳栽培料配比进行研究,获得了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即温度(16±0.5)℃、湿度(90±2)%,最佳栽培料配比为棉籽壳30%、玉米芯60%、麸皮9%、石膏1%。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甘蔗渣、桉树皮等广西本地产原料栽培食用菌,开展了甘蔗渣、桉树皮、凉粉草渣、杏鲍菇菌渣为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渣、桉树皮、凉粉草渣、杏鲍菇菌渣4种原料均可作为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综合产量和投入产出比,利用凉粉草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正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菌产量的高低与品质的好坏。目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都采用固体菌种。固体菌种制作和发菌周期较长、操作过程繁琐、且效率较低。笔者有幸参加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发工作,并将液体菌种成功应用在工厂化生产中,实现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现将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玉米粉2%,豆粕1%,麸皮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本地稻麦玉米秸秆、豆类秸秆进行配方试验,分析各种培养料原料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影响,探求基质原料的多样化以及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高产配方,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灵芝工厂化栽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灵芝栽培分代料栽培和短段木栽培两种模式,短段木栽培多以收集孢子粉为目的。代料栽培分传统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详述工厂化代料栽培灵芝的管理要求及与其他木腐菌管理的区别,指出工厂化瓶式栽培灵芝不可行及其原因。以图片形式说明灵芝短段木栽培模式,指出其限制性因素是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11个滑菇品种(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滑菇126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其菇蕾多、出菇齐、产量高,且栽培周期短,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作为食用菌大省和食用菌强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经历了从起步、快速发展到产业优化调整发展阶段。回顾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近三十年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精准鉴定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重要前提。利用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四种木霉病害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它们分别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哈茨木霉T.harzianum、子座木霉T.stromaticum和钩状木霉T.hamatum,为今后精准鉴定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病害提供方法,同时也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这四种木霉病害的鉴定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草菇工厂化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草菇工厂化生产条件,采用筐栽、袋栽横置、袋栽竖置3种栽培方式,以4株草菇菌株为材料探讨草菇工厂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筐栽模式下,原基形成时间和生产周期比袋栽显著降低。袋栽横置时,草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是草菇工厂化生产的推荐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增术 《食用菌》2011,(5):31-31,45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发展迅速,在生产中菌种质量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是制约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采用合适的母种培养基,培育优质的金针菇母种是关键。笔者通过近两年在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对白色金针菇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比试验,目的筛选出最佳的金针菇母种培养基配方,以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20.
香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近年来,香菇生产工厂化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及年产量逐年递增。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制棒养菌、大棚或农户出菇,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该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