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转录因子(POU domain class 1 transcrip 2tion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是重要的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POU1F1基因在胚胎分化和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素细胞系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猪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是POU结构域因子家族的一员,POU结构域因子家族是一类转录调节基因.Pit~1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在于识别特异的基因顺序并与之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内基因转录,促进垂体前叶促生长素细胞(S.Matotraphs)、催乳细胞(1actot.oph)和促甲状腺素细胞(thyvotroph)基因的转录,其生物学活性由它特有的分子结构决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该基因在人、猪和牛已被定位标记。本文对猪的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伊犁马催乳素(PRL)基因、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多态及其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试验以新疆伊犁昭苏牧场73头伊犁马母马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伊犁马PRL、POU1F1基因序列多态性,并与日均产奶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伊犁马PRL基因第二外显子上存在1个SNP:c.210CT;POU1F1基因CDS区上没有发现多态,但内含子区存在1个SNP:g.2758GA。POU1F1基因不同基因型间日均母马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PRL基因c.210位点多态对伊犁马日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PRL基因的多态位点有潜力用作伊犁马产奶量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117个个体的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断奶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试验利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延边黄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序列的SN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延边黄牛群体POU1F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发现了2种等位基因(A/G),基因频率分别为0.515 6和0.484 4;该位点纯合度为0.500 5,杂合度为0.499 5,多态信息含量为0.374 8,属于中度多态,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纯合基因型个体的POU1F1基因座位存在突变位点。POU1F1基因多态位点遗传分析表明,AB型个体较多,AA型和BB型个体较少。延边黄牛群体内AB基因型个体体长显著(P0.05)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育肥牛AB型个体胸深显著(P0.05)低于AA型个体,初步认为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对选择有正向效应。提示POU1F1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公牛冻精改良的93头杂种奶牛的脑垂体转录因子-1(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第10外显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第2外显子和酪蛋白(CSN1S2)基因第18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个基因位点中,只有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B、BB基因型频率及A、B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3、0.9677和0.0162、0.9838,未发现AA型个体.该群体在此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318和0.0313.测序显示,与普通黄牛POU1F1基因序列Y15995相比,A等位基因在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第209个碱基处发生了G→C的碱基颠换,导致Thr/Arg替代,其多态的成因及效应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POU1F1是一类由下丘脑产生的转录调节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畜禽多个性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已在多个畜禽中作为重要经济性状的标记性基因研究、应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羊牛猪POU1F1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指导该基因在畜禽选育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公牛冻精改良的93头杂种奶牛的脑垂体转录因子-1(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第10外显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第2外显子和酪蛋白(CSN1S2) 基因第18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个基因位点中,只有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B、BB基因型频率及A、B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3、0.9677和0.0162、0.9838,未发现AA型个体。该群体在此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318和0.0313。测序显示,与普通黄牛POU1Fl基因序列Y15995相比,A等位基因在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第209个碱基处发生了G→C的碱基颠换,导致Thr/Arg替代,其多态的成因及效应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POU1F1基因是 POU 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POU1F1蛋白在哺乳动物胚胎分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POU1F1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功能,POU1F1蛋白的结构特征与作用方式,POU1F1蛋白的调控机制以及近年来对牛、羊POUlFl基因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鉴定绵羊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19(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和关键转录因子,探究该基因在转录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绵羊CCL19基因5'-侧翼序列1 000 bp,PCR扩增启动子的7个不同长度的截短片段,并连接至pGL3-Basic质粒;将重组质粒与pRL-TK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不同截短片段的相对荧光活性。利用在线预测软件分析和筛选CCL19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pRL-TK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质粒的相对荧光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7个不同长度(pGL3-P、pGL3-P1、pGL3-P2、pGL3-P3、pGL3-P4、pGL3-P5及pGL3-P6)的CCL19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6/-186 bp为CCL19基因启动子核心启动子区域,表明该区域对CCL19基因转录调控有重要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到该区域存在POU5F1(-201/-189 bp)、ZBTB26(-228/-217 bp)、FOXI1(-239/-228 bp)、GLI2(-255/-243 bp)和SP2(-219/-211 bp) 5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并成功构建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显示,POU5F1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缺失后绵羊CCL19基因转录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FOXI1、ZBTB26、SP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后绵羊CCL19基因转录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试验成功构建CCL19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确定CCL19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区域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6/-186 bp,并鉴定出转录因子POU5F1结合位点可能是CCL19基因转录的重要调控位点,为下一步研究绵羊CCL19基因在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和淋巴细胞迁移等方面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鼠Oct-1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试验扩增小鼠黑色素细胞中Oct-1基因CDS区序列,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小鼠Oct-1基因序列的特性、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靶基因及保守性结构域等,从而预测其是否调控黑色素的生成。结果表明,小鼠Oct-1基因大小为2 313 bp,编码蛋白质的分子式C3425H5606N976O1163S15,是一个不稳定可溶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推测其可能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的作用;Oct-1基因在小鼠黑色素细胞中表达,其编码的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POU结构域和一个保守的同源域,参与调控13个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转录表达,在黑色素生成关键基因MITF、TYR、TYRP1、TYRP2的启动子上存在Oct-1转录因子的作用位点,Oct-1蛋白质还可能与Brf2、Pou2af1、Tbp等蛋白相互作用调控毛色基因表达,故可以推测转录因子Oct-1在黑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毛色形成机制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家蚕POU因子功能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家蚕POU因子的相互作用蛋白,构建了包含家蚕POU-M2基因的诱饵质粒和猎物质粒,发现包含全长POU-M2的诱饵质粒和猎物质粒对酵母具有毒性和自激活现象。对POU-M2进行结构域分析,发现其构建的诱饵质粒、猎物质粒产生毒性与自激活现象来源于POU-M2因子羧基端POU结构域的DNA结合能力。POU-M2因子的转录激活域为氨基端约140个氨基酸区段,其中氨基端约100个氨基酸为激活作用的重要区段。鉴定发现POU结构域中的POUH区(POU同源结构域)对POU结构域与DNA的结合起主要作用,POUS区(POU特异性结构域)可以增强POU结构域与DNA的结合能力。最终采用截去POU氨基端激活区的片段作为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的诱饵质粒。  相似文献   

19.
转录调节因子OCT是POU家族的成员,有专一的细胞和组织表达模式,由于它们能与DNA八聚体模体(Oetamer motif) ATGCAAAT结合而被命名为Octamer binding protein,即OCT,并且分别从OCT-1命名到OCT-10,其中OCT-4(也称OCT-3、OCT-3/4、POU5f1、OTF3或NF-A3)属于POU家族的第V亚族,是OCT家族在胚胎发生过程中最先表达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云南黄牛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的群体变异特征,采用DNA序列分析和PCR-RFLP技术对云南地区5个黄牛群体(3个本地群体和2个引进品种)的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的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进行了基因克隆测序和群体变异检测分析。在5个群体中均发现存在A和B两个等位基因,在国外引进的短角牛和安格斯牛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944和0.700;而在云南的昭通黄牛、迪庆黄牛和荷斯坦奶牛中B等位基因占优势,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645,0.727和0.917;在短角牛和安格斯牛中,BB基因型频率为0;而在云南荷斯坦奶牛中,AA基因型频率为0。在所检测的座位中,昭通黄牛、迪庆黄牛和安格斯牛具有较高的杂合度,而其他群体该座位杂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