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种光合细菌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宁宇  来琦芳 《海洋渔业》2004,26(3):199-204
本试验以光合细菌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为试验对象,分别比较三株光合细菌在不同温度、盐度、pH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差异。试验结果表明:①球形红假单胞菌为广盐性菌种,荚膜红假单胞菌适宜在高盐度水中生长,沼泽红假单胞菌则适宜在低盐度水中生长。②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受pH影响较大,适宜在培养基初始pH值较低的水中生长,随着pH的升高,生长速度下降;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则适宜在各种pH水环境中生长。③三种光合细菌相对适宜在25~30℃之间生长。因此在盐碱地水产养殖过程中,对于高pH、高碳酸盐碱度的盐碱水质中可选用荚膜红假单胞菌,而在离子比例失调和水型复杂的盐碱水质可选用广盐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高活性光合细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培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力  汪洋  陈万光 《内陆水产》2008,33(5):45-46
从洛河水中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分离,得到一株细胞活性高的荚膜红假单胞菌JM12,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表明:该菌适宜在pH值6~7,盐浓度0%~3%,温度25℃~35℃以及有光照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商品保存技术,首先对实验室选育保存的高效荚膜红假单胞菌(菌种NC01)进行菌种扩大培养,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的保存温度、菌液pH值、包装桶规格、透光度、颜色对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保存期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在菌液中添加保护剂后的保存效果。结果显示,在商品菌液中添加0.5g/L维生素C,调节菌液pH值7.0,采用5L透光度2 500lx的绿色塑料桶包装,在温度25℃下保存效果最好。应用最适宜保存技术保存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两个月,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76×109个/mL,比普通保存技术提高了67.27%,两者差异显著(P0.05),为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的保存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平缓pH值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重了9.79 kg,其发病率比后者降低30....  相似文献   

5.
高活性水质净化的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穿刺培养物和菌悬液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并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实验结果发现,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生理学指标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搭载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筛选获得2株水质净化能力较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通过性状稳定性研究,发现该菌株能较稳定地降低COD、氨氮值,提高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一般生长在湖底土、河流底土、海底土和水田等地,笔者选择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的东平湖畔的河流底土,经富集培养、纯化,最后经菌种鉴定获得了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和绿色红假单胞菌4株净化养鱼池水质较为理想的菌株。1试验材料和方法1.1富集用培养基NH4Cl1克,MgCl20.2克,酵母膏0.1克,K2HPO40.5克,NaCl2克,水900毫升,灭菌。经过滤灭菌的NaHCO35克/50毫升水;50毫升经过滤灭菌的酒精、戌醇或4%的丙氨酸,用过滤灭菌的0.1摩/升H3PO4调pH值至7.0。…  相似文献   

7.
黎建斌  何为 《水产养殖》2011,32(10):22-25
通过对黄沙稚鳖养殖池进行pH值、DO、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养殖池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英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pH值平缓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加了9.79kg,发病率降低30.33%,治愈率高达19.5%。  相似文献   

8.
以1株具有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2-8菌株(简称2-8菌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氧组合、pH、盐度对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光照厌氧条件最利于2-8菌株的生长,该条件下菌株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25h消除率达(91.33±1.27)%;菌株在pH7.0时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25h亚硝酸盐消除率达到(95.58±4.34)%,在pH9.0以上和5.0以下时基本不生长;菌株在w(NaCl)为0和0.4%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在w(NaCl)为0.8%~2.0%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随w(NaCl)增高而减弱。测定的4个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影响菌株的生长来影响其对亚硝酸盐的消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环保型的噬菌蛭弧菌宿主菌菌种,本文用红假单胞菌作为宿主菌进行了培养噬菌蛭弧菌的研究,系统地探索了pH值、缓冲系及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红假单胞菌培养噬菌蛭弧菌,其环境影响因子、出斑时间、出斑数量、培养收获浓度等方面均与大肠杆菌无差异,最佳培养条件为25℃~30℃、pH值7.0~8.0、PBS缓冲系、并添加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光合细菌中红假单胞菌可完全取代污染菌大肠杆菌培养噬菌蛭弧菌,生产环保型的蛭弧菌制剂,并简化了生产程序。并建立了蛭弧菌的培养采收标准,同时初步提出了一种简易的蛭弧菌浓度的计算方法——裂解系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规模化培养方法,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4月26日,将淡水鱼配合饲料与自来水混合后放置在玻璃温室,于有机玻璃柱中腐烂、发酵培养,培养期间不添加其他物质,也不添加菌种种源。实验过程中,随着饲料的腐烂,容器内壁上逐渐出现了暗红色物质附着,并且附着面积逐渐扩散到整个内壁,然后水体也逐渐转变为暗红色。结果显示,饲料腐烂过程中,水体TN、TP和TOC最高可分别达近1 200 mg/L、700 mg/L和2 700 mg/L,随后水体TN、TP和TOC出现降低趋势。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当水体呈现暗红色时,附着态微生物样品和浮游态微生物样品均以红假单胞菌属为最大的优势属,红假单胞菌属在附着态样品和浮游态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73.19%和54.31%,即实现了浮游态和附着态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高密度培养。推断本实验中红假单胞菌规模化培养方法的机理:首先,异养菌降解饲料原料为小分子物质,随后在适当的水温、光照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其中高浓度的氮、磷、碳以及金属离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满足了红假单胞菌的高密度生长需求而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类。这提供了一种利用水产配合饲料与水一起发酵进行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其他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异养菌的规模化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的计数方法--半固体试管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合细菌是一大类能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包括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硫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由于它有能利用硫化氢、氨氮、有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快速生长且菌体本身具有营养丰富、无毒无害等特点,因而在水产养殖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水产养殖中用的光合细菌主要是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如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球形红菌等,常用来净化水质、防治疾病和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效果比较明显。然而长期以来,光合细菌水产制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时有掺假使杂现象发生,严重危害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活菌数≥5×109个/mL)对罗非鱼养殖水质及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其中1#、2#、3#为试验组,依次在水体中投放3种不同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4mg/L、6mg/L和8mg/L),每隔10d泼洒一次;4#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养殖180d,分6次测定水体pH值、溶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无机氮(TIN)含量,试验结束起捕计算罗非鱼的产量、均末重、成活率以及饵料系数作为生产性能的评判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投放沼泽红假单胞菌能稳定水体pH值,提高溶氧量,有效抑制水体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无机氮(TIN)等有毒物质的产生,试验组的平均单位产量、均末重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P<0.05),而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4#(P<0.05)。多重比较来看,投放浓度为6mg/L组效果最好,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说明在水体中投放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提高饵料转化率,促进鱼生长,增强抗病力,可在罗非鱼养殖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3种微生物制剂调控工厂化对虾养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L)、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RC)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LB)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微生物制剂组合,其作用效果各不相同。各组微生物制剂均能降低水体中氨氮,地衣芽孢杆菌 荚膜红假单胞菌(G1)组、地衣芽孢杆菌 荚膜红假单胞菌(G2)和地衣芽孢杆菌 乳酸杆菌(G3)组NH4 的相对降解率为62%、63%和65%;前21d,G2组降低NH4 效果最明显,相对降解率为79%。在降低NO2-方面,G1组的效果较好,相对降解率为46%;但各处理组对于PO34-、COD均无显著效果。相对而言,G1组改善养殖水质的效果最好。实验中微生物制剂的不同施用频率对水质的净化没有明显的差别。各项水质指标均随养殖时间的推移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昆山巴城地区以河蟹为主要养殖品种的特点,我们应用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PSB)对其进行了促生长试验。试验使用的菌种主要由红假单胞菌属的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组成,培养方法参照Weaver等(l975)的方法,扩大培养至菌体密度达5×l09个/毫升时收获,6000转/分离心,弃去上层清液,收获PSB浓缩菌体密度达5×l010个/毫升,作为试验用菌液。PSB的固定化采用吸附法,将离心后收集的l0倍浓度PSB浓缩液以硅藻土为吸附剂吸附在表面使其固定化。使用前将固定化浓缩PSB在营养液中活化24小时,使硅藻土内PSB的活性得到恢复和强化。试验分…  相似文献   

15.
高活性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别从海滩污泥,高产虾池底泥和养虾消化道分离得到红螺菌光合细菌。经紫外线诱变和试验优选出高产、高活、耐药的菌株4株,分别为英腹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和嗜酸红假单胞菌,作为生产用菌种。单因子试验表明,NH4-N去除率达52%以上。经简易培养的生产菌液,在1993年对虾育苗生产中,变态率达79.8%,成活率达75%,在对虾养殖中,提高溶解氧2.08mg/L以上,明显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球形红假单胞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娣  郭玲琼 《水利渔业》2006,26(4):60-61,68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降低COD,促进水体氮循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按水体体积计算,红假单胞菌密度109/mL的菌液合理施用量为0.1%。  相似文献   

17.
以异养硝化菌——嗜碱假单胞菌AD-28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子试验测定好氧条件下碳源、碳氮比、温度、pH、溶解氧、初始氮质量浓度及盐度等不同因素对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和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为:碳源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碳氮比20,温度25~35℃,pH 6.0,转速120r/min;在最佳条件下,嗜碱假单胞菌AD-2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160mg/L的氨氮去除率在24h内达95%以上。嗜碱假单胞菌AD-28能直接以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的硝化作用,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15℃)和较高的盐度(NaCl质量浓度为50g/L),在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危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中,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其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普通琼脂平板的菌落圆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在Macconkey培养基和SS培养基上发育也很好。发育适宜温度为5—40.5℃,28℃为最适;pH值6-11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4;在含盐0%4%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盐度为0.5%。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蛋白酶等。实…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许钟 《水产学报》2005,29(4):540-546
以有氧冷藏养殖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了用于预测冷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和剩余货架期的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感官、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评价和微生物生长动态分析表明,罗非鱼在0~15℃贮藏中的特定腐败菌为假单胞菌,在0、5、10、15℃,感官货架期终点的假单胞菌数平均值为7.70±0.11log10cfu·g-1。假单胞菌在0、5、10、15℃的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生长动力学模型表明,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假单胞菌在0~15℃温度区域的生长动态。Nmax(最大菌数)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4种温度下平均值在8.85±0.18log10cfu·g-1。温度对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Lag(延滞时间)的影响,采用Belehradek方程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3、8℃假单胞菌的生长实验值,验证建立的模型,偏差度为0.97~1.01,准确度为1.02~1.04,货架期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47%和-7.91%,显示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0~15℃贮藏罗非鱼的微生物学质量和剩余货架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本技术研发的糊状光合细菌产品是采用紫色非硫光合细菌中的球型红假单胞菌为菌种,经平板分离选育后,进行液体种子培养。一般当菌体pH达到9.00,OD值(680nm)1.6—2.0时,进行移种。接种量在15%以上,进行光合细菌增殖培养。培养周期一般5天,OD值在1.5—1.6左右即可收获。将液体光合细菌菌液种加0.5%左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