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大蒜在室温贮藏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总糖、还原糖、脂类物质、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 各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在刚开始贮藏时总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还原糖含量开始有所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继续延长,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以3种不同类型萝卜基因型的花药为试材,研究低温条件下甘露醇与秋水仙素预处理对萝卜离体花药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经过预处理后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小幅度的回升;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经过预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但在两种处理方式中变化趋势表现不同,甘露醇预处理表现先增加后减少,而秋水仙素处理表现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南果梨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低温条件下南果梨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提高其抗寒性提供依据.以南果梨嫁接苗为试材,考察在自然低温和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下,枝条、根系、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自然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南果梨枝条、根系和根颈韧皮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8.64%)和可溶性蛋白含量(8.33mg·g-1)最高,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910μg·g-1).枝条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人工低温处理比CK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除-15℃处理外,人工低温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比CK高,随着人工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和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杧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与生理指标变化的关系,以感抗杧果品种红杧6号(抗病品种)、贵妃杧(感病品种)为材料,采用刺伤接种法,测定杧果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杧果受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后,其体内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抗性呈负相关。X.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杧果后,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杧果抗性密切相关,初步确定为抗性生理指标,可作为该病防控与育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黄化英红九号和英红九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萎凋时间加工红茶的生化成分特征,对更好地了解2个品种(系)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夏秋英红九号和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咖啡碱则显著增加;夏季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中游离氨基酸随萎凋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茶黄素、茶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英红九号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2个品种(系)的秋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萎凋时间延长没有显著变化;2个品种(系)的夏秋茶儿茶素组分增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降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黄化英红九号夏秋茶品质与英红九号不同,且季节间品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喷施氨基酸液肥对红酥脆梨(Pyrus pyrifolia cv Hongsucui)果实中糖、酸、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酥脆梨叶面喷施氨基酸液肥后,可使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明显提高,不过红酥脆梨果实的非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苦荞在发芽期间γ-氨基丁酸(GABA)的富集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苦荞生长加快,呼吸作用增强,可溶性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干物质含量下降,GABA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高值,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苦荞GABA的富集量与呼吸强度(r=0.794)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含量(r=0.963)、GAD活力(r=0.879)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含量(r=-0.769)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酸菌在老面发酵过程中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在5种乳酸菌与酵母菌在协同发酵老面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老面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乳酸菌在发酵初期会使得老面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加快,但是发酵后期会使得其含量的增加,同时乳酸菌会增加发酵期间老面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明登乳杆菌Z4对于可溶性糖的代谢促进最为明显,而旧金山乳杆菌S8可以促进麦芽糖的减少从而增加葡萄糖的含量,旧金山乳杆菌和短乳杆菌则对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的促进较为明显.[结论]不同的乳酸菌对于老面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代谢不同,最终会对馒头的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5、10、20、40mmol·L-14个N浓度对叶菜型甘薯鲜嫩茎叶的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含量的增加,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高N含量下硝酸盐积累持续增加,但在较低含量下硝酸盐积累在施N后6-8d达到极值后有所下降;NR活性随N含量增加显著提高;N含量与总糖含量呈负相关,N含量高不利于总糖积累;N含量提高,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系接种CMV后,在植株发病后20 d,测定其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除感病品系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外,其余各品系在感染CMV后其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都显著高于对照,且品系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蛋白相对含量与抗病性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各指标均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辣椒感染CMV后的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可作为衡量辣椒抗病性的有效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杨酸与热锻炼对葡萄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和热锻炼在高温胁迫过程中能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的含量,且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水杨酸预处理的葡萄叶片在高温胁迫0h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41%,热锻炼预处理在高温胁迫0h的可溶性糖含量为0.31%,对照处理在高温胁迫0h的可溶性糖含量为0.26%。水杨酸、热锻炼和对照的脯氨酸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水杨酸处理在14点能减弱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下降程度,从而在中午减轻了光抑制。  相似文献   

12.
以雄性不育株宁杞5号和可育株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花蕾发育过程中,宁杞1号花蕾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宁杞5号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游离氨基酸呈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在花蕾发育各时期,宁杞5号花蕾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宁杞1号,几种物质含量在宁杞1号和宁杞5号花蕾发育各时期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phenols, free amino acids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in middle scales of 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bulbs during the 101 days storage at 2, 6 and 10℃ in moist sawdus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the storage time increased and the storage temperature delined, contents of starch and abscisic acid (ABA) decreased markedly, and the level of total soluble sugar, phenols, gibberellic acid (GA3) and indole acetic acid (IAA) increased sharply. In the first 34 days, the contents of the above substances changed most actively.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ncrease in content of total soluble sugar and phenols was respectively caused by activation of amylase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During the storage, 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de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arginine was the highest and changed most remarkab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we could primarily conclude that the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henols and free amino acids in the middle scales may be mainly regulated by endogenous GA3.  相似文献   

14.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15.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苹果果实匀浆发酵过程中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绿洲4号"酵素为发酵剂,苹果果实为底物进行发酵实验。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前24d由初始的19.6%降至4.0%,后又升高到7.0%;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前24d由初始的22.3%降至5.0%,后逐渐趋于平稳;pH值在前8d变化显著,由初始的4.75升高到5.5,之后逐渐降至3.67,后期维持在3.2~3.5之间;可滴定酸量初始值为0.32%,发酵过程中不断上升最终稳定在0.90%左右。腐植酸含量前20d变化不明显,之后逐渐上升,28d时达到最大值25.9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耐抽薹和不耐抽薹两个萝卜品种低温处理(春化)过程中顶端生长点的可溶性蛋白等生化指标和赤霉素(GAs)等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抽薹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耐抽薹的萝卜品种长春大型,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短叶十三,游离氨基酸含量则相反。两品种赤霉素(GAs)、生长素(IAA)的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时均有较明显的峰值,在处理后期又出现另一明显峰值。  相似文献   

19.
在土壤条件下,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了施用钼肥对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播种期条件下,施用钼肥均极显著提高幼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及基脯氨酸含量,早播冬小麦的游离氨基酸及脯氨酸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明显下降,施钼使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的幅度有生育期而提高的趋势,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随生育期推进而下降;但晚播冬小麦的变化不同。施用钼肥能显著提高早,晚播冬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含量,但对苗期植株影响不大;施用钼肥使冬小麦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提高的幅度有随生育期而提高的趋势,可溶性糖尤为明显。施用钼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必能增强植株的抗寒力和促进生长发育,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比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能更早,更敏感,更显著地反映冬小麦对低温和缺钼胁迫,尤其是游离脯氨酸。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硝普钠对圣女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机制,以圣女果品种朱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对其碳氮代谢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总氮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硝普钠处理的淀粉、蔗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蒸馏水处理(CK);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K和0.25 mmol/L硝普钠处理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下降趋势,0.50、1.00 mmol/L硝普钠处理S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硝普钠处理增强了淀粉酶活性;各处理碳含量逐渐下降,碳氮比除CK呈先上升后下降外,其他硝普钠处理均呈下降趋势;此外,硝普钠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幼苗生物量、根长和苗高。可见,硝普钠处理可影响淀粉的转化和糖的积累,延缓总氮和萌动期前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加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以0.50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