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的分级指标。[方法]对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涝渍致灾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及安徽省油菜涝渍的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并利用涝渍判别模型确定不同区域油菜涝渍灾害分级指标。[结果]油菜产量与降水量、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安徽省影响显著的油菜涝渍主要发生在4~5月,致灾因子是降水日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发生涝渍灾害,对减产起决定性作用。安徽省油菜发生轻度涝渍的几率为2.5年一遇,中度涝渍是4年一遇,重度涝渍是6年一遇,但不同区域有较大差异。[结论]利用涝渍判别模型确定的油菜涝渍灾害分级指标评估涝渍等级的总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构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为项目立项、项目验收及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及层次分析法。[结果]从社会、生态、经济效益3个准则层及22个指标层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结论]评价指标符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判别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体验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红  刘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03-8505
[目的]评估休闲农业体验价值。[方法]从感觉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5个方面为休闲农业体验价值评估设计一级指标,对这5个一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得出20个细分指标,为细分指标设置更为具体的评分点,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一级因素和二级因素的标度,建立判别矩阵,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级评估因素权重,在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模糊判别,从而得到评估结果。[结果]休闲农业体验价值评估总分为83.12。[结论]休闲农业体验价值评估等级为较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酸雨胁迫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骏  郑有飞  麦博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67-12470
[目的]研究酸雨对双低油菜各项品质指标的作用,为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品质调控及防治酸雨对农作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优七号双低油菜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模拟酸雨喷淋试验,研究酸雨胁迫后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和芥酸含量以及各项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芥酸、亚油酸和花生酸含量则相应升高;而双低油菜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可溶性糖、硬脂酸和油酸等含量则相应降低;双低油菜籽粒还原糖、总酸度和亚麻酸等含量随酸雨pH值降低呈先升后降的变化。酸雨pH值≤3.5,双低油菜硫苷含量≥25.0μmol/g,芥酸含量I〉0.30%,质量变差;酸雨pH值≤1.5,硫苷含量≥30.0μmol/g,芥酸含量≥0.40%,超过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而不能进入市场。[结论]酸雨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下降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泊底泥释磷模型及其影响显著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主要负荷。为研究释磷模型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底泥释磷规律,进而采取适宜措施抑制磷释放,通过底泥正交模拟试验测定分析方法,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水动力)对湖泊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均是影响双龙湖底泥磷释放的显著因素,各因素水平间有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溶解氧、温度、pH值、水动力。用多元回归得出双龙湖底泥平均释磷强度模型:R=0.396+0.0184[T]+0.0589[pH]-0.176[DO]+0.122[K]。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量、肥料处理对油菜角果层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德油15号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即播种量(1.50、2.50、3.00、3.75、4.50 kg/hm~2)、氮肥(0、75、150、225、300 kg/hm~2)、磷肥(重过磷酸钙约含P2O512%,0、300、600、900、1 200 kg/hm~2)、钾肥(K2O,0、75、150、225、300 kg/hm~2)4因素5水平,对油菜角果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播种量、施氮量、施磷量以及施钾量的不同,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结角层长度、角果数、角果总表面积,角果风干重、籽粒风干重均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角果数、角果总表面积、角果风干重、籽粒风干重在不同处理中均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的处理对于油菜的经济指数(即籽粒风干重与角果风干重的比值)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试验为四川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中双5号甘蓝型油菜籽为材料,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剂NaOH浓度(1%、2%、3%、4%)、提取温度(40、60、80、100℃)、提取时间(1、2、3、4h)、提取次数(1、2、3、4次)、沉淀pH值(1、2、3、4)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5种因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NaOH浓度为3%,提取温度为80qC,提取时间为1h,提取次数为2次,沉淀pH值为4,其提取率为13.0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测定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用NIR测定油菜种子中各品质指标,并将其与化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化学方法比较,NIR测定油菜种子中芥酸、硫苷、含油量、油酸、水分测定值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对误差分别为2.03%、2.51%、0.89%、1.06%和2.50%;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9 9、0.999 6、0.997 7、0.999 2和0.966 4。[结论]NIR可以应用于油菜品质指标的测定,能为油菜育种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与油菜种子萌发对酸雨的胁迫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pH值为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油菜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2.0时两者均不发芽,在pH2.5时只有水稻异状发芽,pH≥3.0时,水稻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部分生理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水稻和油菜的芽、根长抑制指数都与pH值显著负相关。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各项指标变幅低于油菜的事实表明,水稻抗酸雨胁迫能力强于油菜。  相似文献   

10.
邵瑞华  房平  司全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32-17635
[目的]研究影响污泥活性炭性能的因素。[方法]以污水处理厂未消化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炭化活化法制备了污泥活性炭,选取氯化锌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液固比为影响因素,以碘值和亚甲基蓝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若以碘吸附值作为评价指标,最佳水平组合为活化剂浓度3mol/L、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30min、液固比为1.5:1,污泥活性炭碘值为358.68mg/g;若以亚甲基蓝吸附值作为评价指标,最佳水平组合为活化剂浓度4mol/L、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90min、液固比为1.5:1,污泥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5.9mg/g。[结论]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液固比。通过电镜分析活性炭孔结构,污泥活性炭以过渡孔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陈君  覃东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84+22666-22584,22666
[目的]选择对菜籽饼脱毒效果最佳的菌株。[方法]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乳酸菌为供试菌株,分别对菜籽饼进行单菌株和混菌株发酵脱毒试验,测定脱毒效果。[结果]混菌株发酵的脱毒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3菌株脱毒效果又优于双菌株发酵。乳酸菌、黑曲霉和酵母菌3种菌株的组合,对菜籽饼硫甙的脱除率达75.2%,对植酸、单宁的去除率分别达58.9%和66.7%。[结论]该研究为菜籽饼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低菜籽粕的蛋白提取工艺,为菜籽粕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脱毒后的双低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菜籽粕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13,温度40℃,料液比1∶12,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pH值、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的最佳水平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自变量分别为pH值12.9、温度40.8℃、料液比为1∶12.6时,双低菜籽粕蛋白提取率最大预测值为57.73%。[结论]丙酮-乙醇溶液对菜籽粕具有一定脱毒效果,响应面法所得数学模型在预测各因素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上具有良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际  胡鹏  杨友斌  许征宇  张晓玲  郭熙盛  鲁剑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93-16594,16600
[目的]探明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适宜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研究施用氮肥对直播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氮肥对直播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3个不同土壤肥力的试验田块,处理N360均获得最高产量。提高氮肥用量,则油菜的氮肥偏生产力降低,而氮肥农学利用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油菜施用氮肥后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N36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7 494.95和6 234.95元/hm2。产投比以处理N270最高,为3.12。[结论]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为270~360 kg/hm2。  相似文献   

14.
菜籽油酶法脱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菜籽油的最佳脱胶工艺。[方法]利用磷脂酶Lecitase Ultra对菜籽油脱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脱胶条件。[结果]最优脱胶条件:加酶量为66.67 mg/kg,起始pH为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5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脱胶,菜籽油含磷量为5.46 mg/kg。[结论]在最优条件下脱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碱法水解油菜籽油制备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碱法水解植物油脂的游离脂肪酸得率,为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以油菜籽油为试验材料,研究碱法制备脂肪酸过程中NaOH浓度、反应时间和工艺条件对油菜籽油脂水解的效果。[结果]增加NaOH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可以提高水解率。最佳反应条件为两步法水解:先用23.5%NaOH水解3 h、然后用11.75%NaOH水解2 h。此条件下油菜籽油的水解率可达99.64%。[结论]采用两步法碱法分解油菜籽油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油菜根肿病在湖北省的发生范围和病害引起的油菜产量损失。[方法]2009-2011年间取样调查了我省沙洋县、当阳市、枝江市、宜都市和长阳县的根肿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和PCR分子检测确定根肿病。测量病区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产量组成因子和小区产量,与健康区比较,评估根肿病引起的油菜产量损失。[结果]在枝江市和当阳市发现并确诊了油菜根肿病,沙洋和宜都没有发现油菜根肿病,而长阳县的根肿病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根肿病后,油菜植株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损失达56.4%。[结论]湖北省油菜根肿病主要分布于枝江市和当阳市。病害的发生对油菜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油莱大田免耕种植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探讨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的递增,免耕油菜生育动态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大于密度和揭膜时间;密度与揭膜时间互作效应大于施氯量与密度、施氮量与揭膜时间。[结论]免耕油菜生育动态最佳组合为:密度为154925株/hm^2、揭膜时间为110d、施氮量为315kg/hm^2。  相似文献   

18.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鄂东油菜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菜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效应、经济效应及肥料的利用效率情况,为油莱高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肥料的利用效率。[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够产生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油菜籽增产量最高分别达1785、532和212kg/hm^2,相对应的施肥纯增收入为5443、1468和357L/hm^2。除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外,氮肥和磷肥的农学利用率及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均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不能盲目加大肥料用量,要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同时加强土壤培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的最佳氮、钾肥配比,为春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杂305为供试品种,施肥方案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包含氮、磷、钾3个因素,氮、钾肥各设4个水平,磷肥设1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各施肥处理中,处理N2P2K1(N 133.80 kg/hm2、K2O 101 kg/hm2)春油菜产量最高,为5 780.67 kg/hm2;其次是处理N2P2K2(N 133.80 kg/hm2、K2O201.00 kg/hm2),产量为5 669.50 kg/hm2。通过"3414"肥效试验,获得该地区春油菜肥效回归方程,得出理论氮、钾最佳施肥量,即纯N170.71 kg/hm2,K2O 88.14 kg/hm2,总施肥量258.85 kg/hm2,最佳产量为5 746.59 kg/hm2。试验区土壤氮素含量为中肥力水平,土壤钾含量为高肥力水平。氮肥农学利用率在处理N2P2K2下达到最大值;钾肥农学利用率在处理N2P2K1下达到最大值。在处理N2P2K1下获得的纯收入最高,为24 210.95元/hm2。[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并结合青海东部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钾的施肥量分别为N 170.00 kg/hm2、K2O 85.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