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商品价值。明确弥勒市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咯菌腈和氟吡菌酰胺的抗药状况,为葡萄灰霉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弥勒市市辖的12个乡、镇(农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本,分离和纯化得到197株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7株灰霉病菌对4种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抗药频率分别为71.1%、100.0%,高抗频率分别为13.7%和23.8%;除在弥勒市弥阳地区检测到2株低抗咯菌腈菌株,其他地区未检测到抗咯菌腈菌株;分离的葡萄灰霉病菌均对氟吡菌酰胺敏感。【结论】弥勒地区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腐霉利和嘧霉胺双重抗性频率为71.1%。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以咯菌腈或氟吡菌酰胺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进行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对葡萄霜霉病室内生物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体盆栽法测定了嘧菌酯对葡萄霜霉病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的EC50值为2.72 mg/L,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的EC50值为19.26 mg/L。说明,25%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透析的方法提取灰葡萄孢菌分泌的大于14 kD的胞外大分子物质,将其接种到番茄和菊花叶片组织,检测灰葡萄孢菌胞外大分子分泌物的植物毒性,并以鞣酸和RB亮蓝为指示剂鉴定灰葡萄孢菌胞外大分子分泌物的漆酶性质。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胞外大分子分泌物可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具有植物毒性;接种灰葡萄孢菌后第3天,鞣酸和RB亮蓝平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色反应,第6天时平板几乎完全显色,胞外大分子物质具有漆酶性质。  相似文献   

4.
根据葡萄EF1-α基因序列设计引物F-g-6/R-g-6,根据葡萄白粉菌细胞色素P45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F-P450-Un/R-Un,分别建立葡萄叶片和葡萄白粉菌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用于计算分子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使用real-time PCR方法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DNA和葡萄白粉菌DNA测定的灵敏度分别为10-2和10-5 ng·μL-1,分别是常规PCR的100倍和1 000倍。同时建立葡萄叶片DNA和白粉菌DNA各自的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37和0.99564。利用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对葡萄尚未发病的3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到22个样品中含有葡萄白粉菌,其分子病情指数与18d后的田间病情指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6)。建立的葡萄白粉菌潜伏侵染量real-timePCR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为葡萄白粉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预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啶氧菌酯在葡萄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了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中啶氧菌酯经乙腈提取,HLB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结果】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1 mg·kg~(-1),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13g。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0 mg·kg-1时,添加回收率为85%~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5.9~12.6 d和2.2~10.7 d。【结论】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残留。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品种"巨峰"和"美人指"为试材,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形成和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黑暗、湿度100%并加入2%乳糖为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条件;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经4℃低温刺激0.5h,用2%乳糖置于15℃黑暗条件下培养,孢子囊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抗生素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叶片为试材,葡萄霜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常用抗生素2%武夷菌素300倍液、2%春雷霉素200倍液、3%多抗霉素1 000倍液、20%井冈霉素1 000倍液4种抗生素对葡萄霜霉病菌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武夷菌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3种抗生素对葡萄霜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5.97%、57.89%和70.18%,井冈霉素无明显预防效果,春雷霉素对葡萄霜霉病菌有治疗作用,脂溶性渗透剂对春雷霉素治疗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6年进行了280 g/L啶酰菌胺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80 g/L啶酰菌胺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1 000倍稀释液,即有效成分量280 mg/kg,在葡萄灰霉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均匀喷洒1次效果最佳,可有效防控葡萄灰霉病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9.
选用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用药量1500倍液、1000倍液、8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后14d的防效分别是79.24%、90.89%、91.75%,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药后14d的防效是64.79%。试验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25%嘧菌酯悬浮剂,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于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对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0.
正葡萄蔓枯病是葡萄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蔓割病,对葡萄藤蔓、新梢等产生危害,且一旦发病常接连发病2~3年,严重影响葡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本文对蔓枯病的发病规律、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以期为果农防治葡萄蔓枯病提供技术指导。1发病规律蔓枯病为真菌病害,病原有性世代为属子囊菌亚门的葡萄生小隐孢壳菌,无性世代为属半知菌亚门的葡萄拟茎点霉。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分丝状和椭圆形两种类型,分  相似文献   

11.
以兰州、天水地区的葡萄为试材,利用孢子捕捉仪对2个地区葡萄生长期田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进行了观测,同时定点系统调查了田间霜霉病发生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6月下旬或7月初,7—9月为扩散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从田间捕捉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开始,若环境条件适合,7d后霜霉病陆续发生;葡萄生长期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相关系数为0.90以上,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扩展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是灰霉病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导致植物减产,甚至绝收。在作物采摘后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灰葡萄孢菌会加速果蔬腐烂变质,导致严重的物流损失。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手段,阐述防治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利弊,以期为灰葡萄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葡萄霜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获得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葡萄霜霉病菌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从染病葡萄植株健康叶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编号为CS5的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7 d后对葡萄离体叶片霜霉病防治效果达96.23%,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佳发酵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 H值为6.0。【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更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葡萄座腔菌科真菌是木本果树及林木上的重要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的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枝枯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综述了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简称蓝莓枝枯病)的症状特点、侵染过程、发生及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研究,从病害宏观流行学角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病害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葡萄树液中内生菌的种类,对‘白罗莎里奥’葡萄伤流液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株普遍存在的有益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鉴定,并针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4种内生菌分别为粘红酵母菌、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平板抑菌试验显示,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葡萄果粒的病菌侵染试验表明,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能使果粒失水速率降低、灰霉病病斑缩小,抗菌物质类黄酮、总酚以及SOD、CAT、POD、PPO活性升高,灰霉病抗病相关基因VvHSF和VvDR下调,VvPR17、VvDW、VvChi和VvWRKY上调,且上调程度与抗病能力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了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葡萄灰霉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据报导。目前有五种葡萄孢菌(Bptr-ytis)对洋葱生产造成为害。我国除对灰葡萄孢菌(B.cinera)的报导较多之外,对其它几种仅有一些记载或尚未报导。葱腐葡萄孢菌(B.allii)被列入我国引进植物审批名单中,该菌是在贮藏期引起洋葱鳞茎腐烂的主要病菌。在英国、美国、德国、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以及日本等洋葱主要生产国,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已研究清楚,洋葱颈腐病主要以种子传病,在进口种子或国内引种检验时,要注意与腐生葡萄孢菌的区别,以防新型病害的侵入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戊菌唑对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是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称水烂病或穗烂病,对葡萄质量、产量等造成重要影响,尤其是欧亚型的葡萄品种如美人指等,损失约10%~20%,目前尚无设施栽培技术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主要还是依靠化学防治. 戊菌唑(Penconazole)是由汽巴嘉基研发的一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由作物根、茎、叶等组织吸收,并向上传导.防治南瓜、葡萄、仁果类、观赏植物和蔬菜上的白粉菌科、黑星菌属、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选药以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山东省烟台市不同区域的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建立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基线,并分析不同区域病菌菌株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基线EC_(50)为1.63 mg/L,采自海阳、蓬莱、龙口的5株供试菌株产生低水平抗药性,分别为敏感基线的3.40、3.72、4.59、6.02、6.63倍,其他地区所采集的菌株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丙环唑、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5 8、0.087 0、0.492 7、0.623 4、1.420 1 mg/L;吡唑醚菌酯、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19×10-6、2.34×10-4、5.94×10-4mg/L。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和福美双1?10混配时有较强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嘧菌酯.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涂抹枝条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75.78%;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倍液喷洒果穗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87.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