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建瓯市南雅镇15个巨峰葡萄园霜霉病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表明,葡萄霜霉病病情指数达到52.0%~60.94%,相对湿度是巨峰葡萄霜霉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通过不同药剂的对比试验表明,氟菌·霜霉威(银法利)、50%烯酰吗啉(安克)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以50%烯酰吗啉(安克)75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选用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用药量1500倍液、1000倍液、8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后14d的防效分别是79.24%、90.89%、91.75%,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药后14d的防效是64.79%。试验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25%嘧菌酯悬浮剂,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于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对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测定抗烯酰吗啉突变株的生物学适合度,为荔枝霜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019—2020年来自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5个省份荔枝主产区的320株荔枝霜疫霉单孢子囊菌株进行烯酰吗啉敏感性测定,通过药剂驯化获得抗烯酰吗啉突变株,测定其生物学适合度。【结果】经过异常值分析并剔除,317株荔枝霜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EC50值介于0.086 3~0.173 3μg·mL-1之间,平均(0.122 2±0.000 9)μg·mL-1,以此建立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基线。来自2020年的荔枝霜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EC50均值较2019年显著增高。3株荔枝霜疫霉抗烯酰吗啉突变株的抗性指数介于77.17~360.11之间,为中到高抗水平,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与亲本相比,抗性突变株的孢子囊萌发率及卵孢子产量均下降,但致病力相当。【结论】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敏感,烯酰吗啉可继续作为防治荔枝霜疫病的...  相似文献   

4.
55 %霜尽WP(可湿性粉剂,下同)主要成分为烯酰吗啉.烯酰吗啉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性杀菌剂,对卵菌纲的霜霉、疫霉属的真菌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从而使菌体死亡.该药内吸性很强,叶面及根部施药都可被吸收并传导至植物全身.烯酰吗啉因与现有的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它们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所以烯酰吗啉对现用防治霜霉病药剂霜脲锰锌类、霜霉威类、甲霜灵类、乙膦铝类产生抗性的病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2001年初笔者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6种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瓜霜霉病的化学防治现状与新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对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危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及世界的主要黄瓜产区均有发生,经常造成农业生产的重大损失:对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化学防治始终是防治措施中最方便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甲霜灵、乙磷铝、烯酰吗啉等内吸性杀菌剂的大量和频繁使用,病原菌对高效内吸杀菌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使抗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甲霜灵在我国使用2-3年后,黄瓜霜霉病病菌就对其产生了很高的抗性,有的菌株抗性倍数竟高达24000多倍?因此,筛选具有不同作用机制、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新杀菌剂,研究科学有效的农药使用方法,制定严谨合理的抗性治理措施,是控制黄瓜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近年来沈阳化工研究院已成功开发出烯肟菌脂、阿米西达等多种新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6.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最主要的叶部病害,目前市场上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品种越来越多,为了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本文比较了几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的处理对湛江市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出更多对葡萄霜霉病有特效的农药制剂复配组合,延缓霜霉病的抗药性,在一段时间内彻底解决抗性霜霉病,并帮助农户丰收增产,我们进行几种农药制剂防治‘巨峰’葡萄霜霉病大面积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中与目前国内流行的优秀药剂进行广泛对比。结果表明,在每667 m2用水量45 kg情况下,70%烯酰吗啉·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 g/hm2(制剂)对‘巨峰’葡萄霜霉病最佳防效达到73.7%,基本与250 g/L吡唑醚菌酯EC(凯润)360 ml/hm2(制剂)71.3%最佳防效相当;并且显著优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阿米西达)225 g/hm2(制剂)38.6%最佳防效、3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50 ml/hm2(制剂))57.9%最佳防效和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450 ml/hm2(制剂))61.4%最佳防效。通过该试验,我们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组合,为更好地防治葡萄抗性霜霉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15 a生葡萄品种“玫瑰香”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d,供试药剂有效成分200、160 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6.7 mg/kg处理的防效相当;药后14 d,供试药剂有效成分200 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6.7 mg/kg处理的防效相当,供试药剂有效成分160 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00 mg/kg处理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8%科博、72%霜脲锰锌、80%烯酰吗啉、72.2%霜霉威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5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的防效更高,药后10d防效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哈茨木霉菌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生物药剂哈茨木霉菌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使用剂量,试验比较了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00、300、400倍液,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几种药剂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较好,经济使用浓度为300倍液;生产上连续喷施3次为宜,并配以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对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的霜霉病,采用了8种药剂进行了2022—2023年2年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于每年7月霜霉病开始发生时进行喷药,按照药剂生产厂家推荐的喷施浓度间隔10 d喷1次,共喷3次,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对葡萄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植株安全无药害。其中2种药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31%噁酮·氟噻唑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突出,2年防效稳定在90%以上,为理想选择药剂;4种药剂40%克菌·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效均在80%以上,为可选用药剂;另2种药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不够理想,不宜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12.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尚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113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为6.263 4μg·ml-1.  相似文献   

13.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尚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113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为6.263 4μg·ml~(-1)。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70%丙森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WP)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我们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烯酰吗啉WP每hm2用量525 g、735 g和945 g处理用药2次后10 d,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0%、78.64%和80.62%,效果较好,且对黄瓜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获得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葡萄霜霉病菌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从染病葡萄植株健康叶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编号为CS5的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7 d后对葡萄离体叶片霜霉病防治效果达96.23%,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佳发酵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 H值为6.0。【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更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化学名称为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吗啉(Z与E的比一般为4:1),对霜霉属、疫霉属病菌有特效,可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甜椒疫病等。为明确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及最终残留状况,并为制定其在黄瓜上的合理使用准则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2004年进行了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残留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_(50)值在 0.001 3~0.073 1 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 7±0.014 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_(50)平均值(0.022 7±0.014 5) 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 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氟吗啉具有高效环保、对作物及人畜安全、农用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采用离体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我国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69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EC_(50)为0.217 2~2.464 3μg·mL~(-1),EC_(50)平均值为0.728 2μg·mL~(-1)。供试的69个菌株中有2个敏感菌株、60个低抗菌株和7个中抗菌株,无高抗菌株。除山东省的供试菌株对氟吗啉的抗性风险较高以外,其余省份对氟吗啉抗性风险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尚处于低抗阶段。  相似文献   

20.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但发病迅速,危害严重,而且发生普遍。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在发病季节,一周左右时间就可使成片的植株发病,减产30%~50%。为有效的防治黄瓜霜霉病,我们用20%烯酰吗啉悬浮剂与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作了对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