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3年进行了双季晚稻3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宝剑、10%稻腾、20%康宽、20%万金油对双季晚稻3代二化螟的防效较高,而且持效期长,药后25d对二化螟的枯心白穗率均在76.2%以上,并且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池州市贵池区在生产上可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2.
(续第11期)1.解决了双季稻田油菜生产的季节矛盾目前,我省双季水稻大田生长期180天左右,油菜全生育期220天左右,稻-稻-油生产全生育期约需400天。安仁县通过集中育苗,使油菜苗期40天在苗床度过,将稻-稻-油大田生长周期控制在360天以内;又通  相似文献   

3.
2009年引进天优3301在长汀县试种,经多年试种、示范,均表现适应性广、群体整齐、株型适中、长势强劲、出穗整齐、熟期转色好、抗逆性强、抗倒伏、产量高,但感稻曲病。适宜长汀县作烟后稻、双季晚稻栽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配方施肥,好气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1954年在南方稻区开始实施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籼稻改粳稻的"三改"方针,作为增产粮食的重大措施,其中的籼稻改粳稻,在20多年里几经起伏。1957年从日本引进的晚粳良种"农垦58",对提高产量起到了显著作用,在南方稻区作双季晚稻或一季晚稻累计种植面积9466万hm~2,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我地粮食生产历来以稻—稻—麦三季形式耕作栽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企业的崛起和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的投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粗耕粗种,三季改双季,双季改单季,抛荒、半抛荒的现象均有存在。针对这一情况,采用早稻分厢直播生产,是缓解  相似文献   

6.
爱华5号水稻     
选育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审定编号湘审稻200401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常规中熟优质晚籼稻。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9.5天,比金优207长0.4天。株高95.8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度,茎秆较硬,叶色深绿,叶片挺直。熟期叶青籽黄,叶下禾。谷壳、护  相似文献   

7.
单季晚稻、双季晚稻以及新发展的杂交水稻等,自抽穗至黄熟期前后,谷粒、枝粳、穗轴及穗颈等部分,常常先后出现褐变等症状,轻的造成早衰,重的引起全穗枯死。这种症状粗看与穗稻瘟类似,而实质上不是稻瘟病。本试验称之为穗枯。  相似文献   

8.
三明市是福建省稻谷主产区,双季连作稻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稻谷总量的30%左右。近几年来,由于气候转暖,加上稻作类型多样,给稻瘿蚊的发生和繁衍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危害逐年加重,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稻作区一种主要虫害,仅1997年全市单季晚稻、烟后稻、双季连作晚稻等危害面积达4.67万hm\+2(其中双季连作晚稻3.46万 hm2),占当年全市稻作播种面积的23%左右,损失稻谷产量约1.37万 t。如何避过或减轻稻瘿蚊危害是当前粮食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2个双季晚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扬粳4038、秀水519、N6201、镇稻11、新隆粳3号等5个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以及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较好,为庐江县的双季晚稻品种优化提供试验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宁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为探讨其作为双季连作稻在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种植的适应情况,在南宁对其进行了双季连作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全生育期偏长,在早晚稻连作模式下,生长季节明显不够而表现为生长不足,在晚造易受不良天气影响出现早衰,不宜作双季连作稻种植;在早造表现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伏,在生育后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值,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建议作为双季早造种植,并应比其它品种提前播种,避免影响下一造耕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晚稻旱育抛秧技术的成功开发,荆州市的三熟制田如油-稻-稻实行双季抛秧技术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但是该项技术主要由于受制于茬口、季节矛盾,技术要求严格,推广运用难度大。为了掌握三熟制油-稻-稻双季抛秧技术,近几年来我们在监利县、松滋市等地认真开展了试验研究,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阶段施氮,在华东一季稻区已有详细的研究分析,认为必须施用足够的基肥外,应抓住在分蘖前期和幼穗分化期进行追肥:分蘖前期追肥,对形成穗数多少和穗的整齐度有关;幼穗分化期追肥,对形成穗的大小、小穗多少以及穗重、粒数等有关。又宜春、萍乡一带,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在二耘后,检查禾苗分类排队进行追肥,以消灭第三类禾,起到了很显著的增产作用。因此,在双季间作稻改连作稻地区,为了巩固改制,研究解决早  相似文献   

13.
天龙香103水稻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天龙米业公司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2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常规晚籼稻。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为了增加复种指数,1956年普遍推广种植双季连作稻。双季早稻品种,群众都用早粳"无芒沙粳"和"有芒沙粳"两种。对双季晚稻品种,意见不一,有人主张用中粳"四一二"一类品种,有人主张用晚粳"八五三"和"老来青"一类品种。对秧龄的长短,意见亦不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育期间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田间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年的观察记载资料,进行了双季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生育期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田间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始见期为4月10~22日、4月19~26日,终见期为10月17日~11月9日,10月19日~11月9日;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田间虫量的平均值间,差异均不显著;秧田期田间虫量出现1次高峰,但虫量小,大田期田间虫量出现2次高峰,单季稻、双季晚稻的虫量较大,双季早稻的虫量较小;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秧田、双季早稻和单季稻白背飞虱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73.98%~91.84%、63.48%、70.52%,双季晚稻褐飞虱占的比例较大,为58.51%。  相似文献   

16.
从精选良种及品种搭配、浸种催芽、整田播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双季晚稻直播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南陵县双晚直播稻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及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引进4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长汀县河田镇南段村作烟后稻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天优3301、江优明62均比对照品种Ⅱ优航2号增产10%以上,且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可作为长汀县烟后稻、双季晚稻替换良种选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稻田种植结构的变化,单、双季混栽现象普遍,稻纵卷叶螟为害逐年加重,而因甲胺磷的禁用又使防治失去了特效药。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理想药剂,我们特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解决了双季稻田油菜生产的季节矛盾目前,我省双季水稻大田生长期180天左右,油菜全生育期220天左右,稻-稻-油生产全生育期约需400天。安仁县通过集中育苗,使油菜苗期40天在苗床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