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麦条锈病[1]是思南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年度间的发生日趋频繁和严重,直接影响该县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了弄清其发生规律,笔者通过连续5年的系统监测及调查研究,并结合历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该病的  相似文献   
2.
谢启强 《植物医生》2002,15(6):34-34
在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过程中 ,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不当 ,使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或生理功能遭到破坏 ,导致作物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的这种现象称为药害。它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类型 :在施药后几个小时至几天内即表现异常现象称为急性药害 ,它具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如器官脱落、枯萎、褪色等 ;慢性药害一般在作物生长后期才有所表现 ,症状不明显 ,一旦发现则会造成较大幅度的减产乃至绝收。1 症状识别作物发生药害后一般表现为 :叶片失绿、黄化、畸形 ,出现颜色不同、形状不等的斑点或焦枯穿孔 ;花、果、叶大量脱落 ,或花而不实 ,或果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4年对水稻自然发病情况的调查,获得水稻纹枯病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I-S)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I-S关系可用幂函数曲线y=axb(b>0)描述.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 kg/hm2与0~225 kg/hm2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 kg/hm2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最低,平均为7.04%和4.62。施氮量0~375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优质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 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3 000 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育期间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田间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年的观察记载资料,进行了双季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生育期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田间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始见期为4月10~22日、4月19~26日,终见期为10月17日~11月9日,10月19日~11月9日;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田间虫量的平均值间,差异均不显著;秧田期田间虫量出现1次高峰,但虫量小,大田期田间虫量出现2次高峰,单季稻、双季晚稻的虫量较大,双季早稻的虫量较小;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秧田、双季早稻和单季稻白背飞虱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73.98%~91.84%、63.48%、70.52%,双季晚稻褐飞虱占的比例较大,为58.51%。  相似文献   
6.
研究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两个种群在一季中稻上的动态变化,根据思南县2005—2009年稻飞虱田间系统调查显示,白背飞虱迁入早,虫量大,为害严重且时间长。其田间种群消长曲线有一个明显完整峰型,发生盛期集中在6下旬至7月中旬,在混合种群中占绝对优势;褐飞虱因迁入迟,受种群密度制约影响较小,加之白背飞虱迁出期早,造成8月上中旬虫口密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的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3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91.57%和95.62%;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30mL·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g·667m-2高6.87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50mL·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比2个对照药剂高6.10~10.90个百分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防治稻飞虱,适宜的用药量为30~50mL·667m-2,在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喷药防治,药后3d的防治效果为85.66% ~91.33%,药后7d的防治效果为91.57%~95.62%;且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态环境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25%丁醚脲EC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龄幼虫孵化高峰期,用该制剂600~9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施1次,药后2 d平均防效70.59%~75.86%,7 d后平均防效81.38%~90.87%,且对白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9.
15%乐·氯EC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15%乐·氯EC复配剂防治菜青虫推荐用药量为930~1125ml/hm2,在菜青虫2~3龄期喷药防治,7d防治效果为87.74%~93.55%,15d防治效果达91.82%~97.39%,且对白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麦长管蚜在思南县晚稻田大发生1995年10月中旬,在思南县塘头镇双季晚稻田发现麦长管蚜大量聚集水稻穗部危害,这一现象属历史罕见。据10月16~18日调查,发生一般的稻田,有蚜株率达15%~21%,百株蚜量780头~1350头;发生严重的稻田,有蚜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