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药杀虫双对家蚕的毒性较大,为防止对桑叶的污染,在稻、桑混栽地区将稻田喷施的水剂改为粒剂施用为宜。本文研究了~(35)S-杀虫双制备粒剂所采用的填料(载体)对杀虫双吸附、解吸和粒剂中有效成分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瓷土、陶土和粘土等对杀虫双的吸附性较小,较为适合作粒剂填料;用瓷土和粘土制成的粒剂借助土壤薄层层析放射自显影法检测表明,粒剂中的有效成分释放是迅速而彻底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大面积淋溶土柱,测定了~(35)S-杀虫双在模拟降雨下(每小时10mm),连续28.5小时的淋溶动态,并按试验所得各参数,计算出致使杀虫双透过土壤垂直下移10cm、移动率54.56%时需78mm以上的连续降水。  相似文献   

3.
~(134)Cs在水-鱼-底泥系统中以指数回归形式消长,鱼通过消化系统能迅速地吸收水体中的~(134)Cs,在放养12h内,鱼体对Cs的吸收较快。~(134)Cs在鱼体中的分布,以鱼肉中最多,占鱼体总放射性的29.5%;土壤能吸附水体中的~(134)Cs,其吸附量随加入之土壤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明显地降低水体中~(134)Cs的放射性,并大大减少鱼体对~(134)Cs的吸收。水体中添加钾离子,能减少鱼体对~(134)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在室外人工水生生态试验装置中,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标记的甲磺隆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蓄积过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器官对甲磺隆的蓄积量存在一定差异,虽然鱼体肌肉中的放射性比活度在各器官中最低,但肌肉对放射性标记物的蓄积量最高;甲磺隆在鱼体不同组织器官内的蓄积与排出达到动态平衡所需的时间不同,鱼内脏中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最短,而鱼躯干部所需时间最长,鱼内脏对甲磺隆表现为清除排出,而鱼头部和躯干部对甲磺隆均表现为先吸收蓄积,然后再逐渐转化为清除排出。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巴沟(非污灌区)和双桥(污灌区)进行了4年养鱼试验,发现鱼体汞含量与塘水和饲料内汞含量多少有关。当塘水为清洁水源时,用污灌区生长的青饲料喂鱼,可使鱼体遭到污染,不论是在巴沟或双桥同一鱼塘内4种鱼汞含量极不相同,平均值的排列次序是鳙鱼〉链鱼〉鲤鱼〉草鱼。方差和LSR法分析结果表明,镛链鱼和鲤,草鱼间差异极显著,而镛鱼和链鱼,鲤鱼和草鱼间有关差异但不显著。鱼种间汞含量可用y=A+Bx方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6.
氰戊菊酯在水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氰戊菊脂在水中的降解速度与酸碱度和光照强度有关,在碱性溶液中降解快,酸性及中性溶液中降解较慢,在蒸馏水中的光解速度,直射太阳光比散射光快。氰戊菊酯在室外池塘水中很快降解,水生生物的吸附作用是影响降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在夏季有水生植物和鱼的池塘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为0.7~1天,在无水生植物和鱼的池水中降解较慢。  相似文献   

7.
普通玉米的植酸含量较高,植酸是磷的一种形式,家禽和猪等一个胃的动物不容易吸收利用,结果玉米饲料中的大部分磷成为动物的粪便,随水流失,水中大量的磷促使海藻繁茂生长.结果耗掉水中的氧气,致使严重影响鱼和其他水生微生物的生长,在玉米饲料中加酶处理可提高磷的吸收,但增加了成本.  相似文献   

8.
乐果和杀虫双污染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药的滥用造成的,目前农药对土壤动物(尤其是蚯蚓)的影响受到极大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为评价土壤的农药污染程度,选用乐果和杀虫双及其二者复合对蚯蚓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在乐果污染24h和48 h均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随着乐果浓度的升高,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杀虫双浓度的升高,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浓度处理24 h和48 h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固定乐果浓度( 60 mg/kg)分别和不同浓度杀虫双处理24 h和48 h,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随着杀虫双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锯齿型变化曲线,各复合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与乐果和杀虫双浓度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其关系曲线均为抛物线型,乐果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杀虫双.因此可利用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较好的指示乐果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对杀虫双的毒性作用指示效果较乐果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饥饿和摄食草鱼分别在20℃、30℃时的排泄,结果指出草鱼排泄氨和尿素、但以氨为主,约占总氮排泄的80%。饥饿鱼的排泄昼夜变化较小,在20℃时氨氮和尿素氮的日均排泄分别为2.68mg/kg·h和0.65mg/kg·h。摄食对草鱼的排泄有显著性影响,摄食后5~8小。时达到高峰,氨氮排泄为8.15mg/kg·h、尿素氮为1.82mg/kg·h,摄食后24小时恢复到摄食前水平,日均排泄氨氮为5.4mg/kg·h、尿素氮为1.35mg/kg·h。温度对鱼的排泄有显著影响,排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0.
摄食和温度对草鱼氮排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饥饿和摄食草鱼分别在20℃、30℃时的排泄,结果指出草鱼排泄氨和尿素、但以氨为主,约占总氮排泄的80%。饥饿鱼的排泄昼夜变化较小,在20℃时氨氮和尿素氮的日均排泄分别为2.68mg/kg·h和0.65mg/kg·h。摄食对草鱼的排泄有显著性影响,摄食后5~8小。时达到高峰,氨氮排泄为8.15mg/kg·h、尿素氮为1.82mg/kg·h,摄食后24小时恢复到摄食前水平,日均排泄氨氮为5.4mg/kg·h、尿素氮为1.35mg/kg·h。温度对鱼的排泄有显著影响,排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用三种灌溉水质(原污水、滤出水、清水)、二种土壤(砂壤、轻壤)和三种作物(水稻、黄瓜、油菜)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对比试验,以观察滤出水灌溉对作物、水生生物(鱼)和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滤出水灌溉不会对作物(含蔬菜)、鱼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水稻籽粒和鱼体中重金属Hg和Cd的含量均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蔬菜中的硝酸盐不会明显积累,地下水中NO3-N也不超过地下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农药的环境学性质中,如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移动,关系到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药效和是否会污染环境的问题。农药马拉松(0.0——二甲基——S——二硫代磷酸酯)由于它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低,杀虫效果好,因而广泛使用在蔬菜、果树、水稻、棉花等作物上。有关马拉松在作物(如水稻)上的残留代谢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已有报导,然而关于该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性和移动性,尚未见有报导,为了探明该农药的上述特性,我们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对~(35)S 标记的马拉松(下称~(35)S—马拉松)就其在土壤中的吸附和移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土壤和水中啶氧菌酯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啶氧菌酯在三种典型土壤(潮土、褐土和红壤土)和水中挥发性、光降解和淋溶性的研究,明确了其环境行为。啶氧菌酯在三种土壤表面和水中,24 h吸收液中未检测到挥发的啶氧菌酯;啶氧菌酯在三种土壤表面的光降解半衰期分别为潮土26.70h、褐土32.80 h和红壤土12.80 h,在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3.20 h;啶氧菌酯在三种土壤中的迁移率分别为潮土0.083、褐土0.08、红壤土0.25。结果表明:啶氧菌酯在三种土壤和水中均难挥发,在土壤表面难光降解,而在水表面较易光降解;在潮土和褐土中移动性等级为不移动,而在红壤中移动性等级为不易移动。综上认为,啶氧菌酯在三种土壤中稳定性高、迁移率低,长期高频次施容易导致土壤中啶氧菌酯累积,而在水中易于降解,不容易累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CO_2气肥随水施用技术,本文研究了作物根系对气态和水溶态~(14)CO_2气肥的吸收、同化,随水吸收的~(14)CO_2在水稻植株内的运行以及CO_2在水中的溶存、逸散。结果表明,作物经根系能吸收气态和水溶态~(14)CO_2;水稻随水吸收的~(14)CO_2在植株体内以气态运行;水中CO_2的溶存和pH值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杀虫单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GC-FPD)测定水稻、土壤和水中杀虫单含量,研究了杀虫单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上降解较快,半衰期为2.0~3.8 d,水中降解半衰期为1.0~1.3 d,喷药后的第5天土壤中杀虫单残留量已低于方法最低检出限量。最终残留试验中每667 m2最高施药剂量加倍量400 mL(有效量600 g.hm2),施药3次,距离最后1次喷药后第21天,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等样品中均未检出,以加倍量400 mL喷药4次后,糙米、稻壳、植株残留量分别为0.191~0.260 mg.kg-1、1.153~1.816 mg.kg-1、0.712~0.765 mg.kg-1。综合杀虫单在水稻上残留试验以及参考大米中杀虫双最大残留限量0.200 mg.kg-1,结论认为杀虫单在水稻收获前21 d应停止喷药,每667 m2喷药量不超过200 mL(有效量300g.hm-2),喷药次数不超过3次。  相似文献   

16.
五氯苯酚对渔业环境的危害与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氯苯酚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有富集作用。由于具有毒性高、持久性长、难降解等特点,导致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物。五氯苯酚污染区养殖池塘水体、土壤及鱼体内都能检测到一定水平的五氯苯酚。应尽快建立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开展禁用渔药的高效降解菌筛选和应用研究,尽快修复被污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苗木对磷肥的利用率、土壤对苗本的供P能力和苗木的营养状况,用~(32)P标记肥施入苗圃后测定苗木体内~(32)P水平的方法来研究,NAA在插穗中起作用的部位用~(14)C-NAA标记的插穗上长出的黄化茎制作的冰冻切片显微自显影术来研究;而~(35)S-蛋氨酸参入和LSC分析~(35)S-蛋白质的方法则用于研究NAA对DNA模板的活化作用;取~(35)SO_2熏过的苗木进行LSC、宏观自显影和微观自显影的方法则用于研究苗木对SO_2的吸收与净化。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对土壤中抗生素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土培试验,在含有25 mg·kg-1初始污染浓度的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泰乐菌素的土壤上,研究了不同量有机肥(0.5%和1.0%)对土壤中上述抗生素降解及青菜中抗生素吸收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显著促进培养前期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其降解率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培养时间为8 d时,施用1%有机肥处理比未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降解率分别提高12.9,13.5,24.8和12.0个百分点。土壤中上述4种抗生素的降解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磺酸二甲嘧啶恩诺沙星土霉素泰乐菌素。施用有机肥可减少蔬菜对土壤抗生素的吸收,施用1.0%有机肥处理的抗生素污染土壤上生长的蔬菜中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含量比相同水平抗生素污染但未施有机肥的土壤分别低67.8%,66.3%,49.4%和48.9%。与对照土壤比较,添加抗生素后蔬菜生物量有所下降,而施用有机肥缓解了抗生素污染对蔬菜生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硝基苯好氧降解细菌的筛选和降解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长期受硝基苯污染的土壤和某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排污口底泥为混合菌源,采用硝基苯浓度梯度增加的好氧振荡瓶法进行降解菌的驯化与富集培养,分离和纯化出1株能以硝基苯为惟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的细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35℃,pH值7.5~8.0,摇床速度为150 r/min。硝基苯在营养盐液体培养基中的最高降解允许浓度为1 000 mg/L。菌株在硝基苯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营养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 d后,硝基苯被完全降解。降解过程中无苯胺的积累。降解动力学分析表明,在硝基苯浓度低于1 000 mg/L条件下降解过程为零级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一)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与危害1、氮肥对土壤的污染按全国实验数据统计,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其挥发损失20%左右,淋溶损失10%左右,反硝化脱氮损失15%左右,地表经流、冲刷和随水流失15%左右,总损失为60%以上,这些氮素离开土壤污染环境,也污染土壤本身。就化肥对土壤污染来说,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放射性元素,促进土壤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