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侧耳类菌中的平菇99,榆黄蘑栽培管理过程中菌袋注射不同稀释浓度的30%熟甘灵,测定其增产率和生物学效率,证明了400倍的30%熟甘灵对侧耳类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第1期试验研究几种常用饲料在长白山狍瘤胃中降解率的测定马丽娟杨沛霖宋百军(1)洋葱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胡俊杰王瑞荣(4)熟甘灵在平菇、榆黄蘑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姚录贤(6)高大环柄菇的驯化试验初报丁晓明(8)调查报告大连市森林动物园脊椎动物种类调查报告一鸟类王晓玲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不同成熟度(成熟、适熟、未熟)烟叶对烟草赤星病的感病性及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效果,测定了3种成熟度烟叶对赤星病的感病性,并分别选择适熟烟叶及混合烟叶作为病情指数调查对象,评价了15种杀菌剂(12.50%腈菌唑ME、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40%菌核净WP、8%井冈霉素SL、80%波尔多液WP、50%醚菌酯WDG、10%苯醚甲环唑WDG、12%苯甲·氟酰胺SC、25%嘧菌酯S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0%多抗霉素WP、38%唑醚·啶酰菌WDG、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和80%代森锰锌WP)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烟草上部未熟烟叶对赤星病抗性最强,其次依次为中部适熟烟叶和下部成熟烟叶。15种杀菌剂对赤星病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2种调查方法的防效在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等12种药剂处理时防效均较为一致。325 g/L苯甲·嘧菌酯SC(药后5 d防效分别为100%和85.64%,10 d时分别为57.14%和64.92%)、12%苯甲·氟酰胺SC(82.81%和87.56%,50%...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能够有效防治沿海地区保护地番茄早疫病的药剂。[方法]针对不同熟期的番茄品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9%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和44%百菌清·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按有效剂量计,29%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30.5、174.0 g/hm2对早熟番茄品种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5.40%和81.30%;44%百菌清·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60.0、825.0 g/hm2对中熟番茄品种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4.60%和80.30%,可有效防治早熟和中熟番茄品种早疫病,且对番茄安全。[结论]试验结果为沿海地区设施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灵侧耳菌袋发满菌丝后,在22~25℃,通风阴暗处经30~40天的后熟处理,白灵侧耳出菇快,产量高,商品性好。最佳栽培方式为半脱袋竖立畦栽且覆土至菌棒3/4处品质好,生物转化率可达122.67%。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30%乙霉威?咯菌腈SC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SC 800、1000倍对槟榔炭疽病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9.77%、91.48%;30%乙霉威?咯菌腈SC 1500倍对槟榔炭疽病防效亦能达到84.36%。以30%乙霉威?咯菌腈SC 1000倍用于田间应用试验对叶片的防控指数达到、对果实的防控指数为0.88、0.91。30%乙霉威?咯菌腈SC对槟榔炭疽病有较好防效,建议30%乙霉威?咯菌腈SC 1500倍用于炭疽病预防,30%乙霉威?咯菌腈SC 1000倍用于槟榔炭疽病治疗。  相似文献   

7.
脉冲强光对熟地瓜干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强光可以有效地杀灭熟地瓜干表面污染菌,20 s处理可使大肠杆菌数量降低5个数量级;25 s处理熟地瓜干的感官品质(色泽、气味、质地、味道)没有显著变化;理化品质(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变化率都不超过0.30%;在3个杀菌工艺参数中,闪照时间对熟地瓜干杀菌效果和理化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800倍液、1 000倍液对槟榔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48%、89.77%;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对槟榔炭疽病的防效亦能达到84.36%。以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液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对叶片、果实的防控指数分别为0.88、0.91。由此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对槟榔炭疽病有较好防效,建议采用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用于炭疽病的预防,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液用于槟榔炭疽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选择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进行小麦赤霉病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好,达84.72%,且对小麦安全,适合在当涂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地方特色豆腐干制品常温非制冷保藏的技术。[方法]以生产过程中的减菌消毒措施降低起始菌数目,点浆环节加入优选的食品防腐剂,与熟制、真空包装6、0Coγ射线辐照加工相结合,进行综合控菌。[结果]将清洗、加热灭菌、防止二次污染以及消毒等减菌措施综合运用,可降低豆腐干产品的起始细菌数;如该类产品保质期只要求在常温下5 d之内,可采用在点浆工序中加入丙酸钙(2.5 g/kg)及实施真空包装即可;如保质期要求在常温下30 d,可采用剂量为6 kGy的60Coγ射线对其真空包装制品作辐照处理即可,而其熟制品在同样条件下可放置90 d,产品风味保持良好。[结论]控制起始菌技术与熟制、真空包装6、0Coγ射线辐照加工相结合,进行综合控菌,可实现豆腐干风味制品常温非制冷保藏90 d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食用菌培养基质严重短缺和苎麻副产物直接晾晒干燥成本高、体积大、不便于长途运输等问题,进行青贮苎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了青贮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刺芹侧耳的适宜配方,并对产品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培养基pH 为5.5,培养基中含苎麻副产物50%和水分67.5%,并添加1%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刺芹侧耳的效果较好,生物学效率达70%以上;与常规棉籽壳培养基相比,青贮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0%,总糖和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24%和33%。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袋栽研究了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杏鲍菇、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8.08,17.39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4.43%,76.01%;在子实体发育阶段,杏鲍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0.15%~94.03%,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0.49%~94.56%;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杏鲍菇、白灵菇对培养料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05.79,104.50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3.22%,80.51%。这说明杏鲍菇、白灵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3.22%,80.51%的碳源来自于木质纤维素。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培养料中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81.31%,80.38%,对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2.20%,69.03%,对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56.14%,59.72%,说明杏鲍菇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强于白灵菇。在试验条件下,杏鲍菇的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均比白灵菇短,出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也较白灵菇高,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杏鲍菇具有比白灵菇更强的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俐俐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30-430,432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30%~5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10%~3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10%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当平菇菌糠提取液加入量达到30%及其以上时,则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尤其是白灵菇菌丝几乎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20-7521
[目的]探索加工杏鲍菇灌肠的最佳工艺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杏鲍菇灌肠品质的3个主要因素——杏鲍菇添加量、淀粉用量和大豆分离蛋白用量进行探讨,以确定杏鲍菇灌肠生产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杏鲍菇灌肠的最佳工艺配方为10%的杏鲍菇,10%的淀粉和3%的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和淀粉用量是影响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关键因子。[结论]在灌肠过程中加入杏鲍菇能够改善灌肠风味,提高肠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桑枝屑栽培平菇不同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当地桑枝资源,2008~2009年在广西天峨县六排镇纳州村进行桑枝屑不同添加比例栽培平菇试验,探讨桑枝屑对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添加桑枝屑的栽培料配方均能正常出菇,但综合各配方的生物转化率、鲜菇产量及投入产出比,则以桑枝屑30%、枫木屑55%、麸皮10%、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2%为平菇高效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16.
板栗苞壳栽培的平菇和秀珍菇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栗苞壳为主料,以棉籽和稻草为辅料,设置了5个栽培配方进行平菇与秀珍菇的栽培试验,分别测定子实体中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以及灰分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其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适当添加棉籽可提高平菇和秀珍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而添加稻草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杏鲍菇培养方案,以杏鲍菇子实体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了杏鲍菇母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添加麸皮30g、玉米粉10g、酵母粉5g、葡萄糖10g对杏鲍菇母种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菌核侧耳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核侧耳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取培养3d的菌丝体,以0.6mol·L-1甘露醇作为渗稳剂,在1.5%溶壁酶的酶液中,30℃酶解1h,其原生质体得率最高,可达1.19×107。最佳再生条件为:取培养9d的菌丝体,利用0.6mol·L-1的蔗糖作为渗稳剂,在1.0%L+2.0%C+1.0%S的酶液中,36℃下酶解4h,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可达2.43%。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化学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51-152,156
采用柠檬酸、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3种化学保鲜剂,在相同条件下配成不同浓度的保鲜液对白灵菇进行处理,以延长其贮藏保鲜时间,针对白灵菇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0.2%的亚硫酸钠对白灵菇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粗皮侧耳粗毒素的提取及杀线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物能产生杀线虫毒素.用乙酸乙酯从该菌丝麦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具有杀线虫活性,稀释10倍,击倒95%的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仅需4.5h.该菌产生的毒素可溶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 对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线虫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