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木耳栽培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不同,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纤维素酶(FPase)的活性逐渐增强,并在子实体成熟时最高,子实体采收后活性迅速下降;漆酶(LAC)、多酚氧化酶(POD)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酶活下降.  相似文献   

2.
白木耳(Tremella fuciformis)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属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和木耳科。它们都是胶质菌,子实体成耳状,担子有隔。有关子实体的细微形态,一般都用光镜进行观察,由于光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观察到其表面的更多特征结构。为此,我们利用电镜高分辨率的特性,研究了白木耳和黑木耳子实体表面形态,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境内黑木耳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充分利用当地黑木耳种质资源,选育出抗逆性强、遗传稳定性好、产量高的优良菌株,以改善黑木耳品质和提高产量。从秦巴山区采集分离野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8个,经过系统选育,选育出优良菌株A91#,命名为"森盛1号"。森盛1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单片簇生,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属中早熟品种。栽培试验表明,袋料栽培每100千克干料平均产鲜耳82.166 kg,比对照菌株(A268)增产15.35%;段木栽培试验每架平均产量为5.716 kg,比对照品种提高16.49%。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黑木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Hook)Underw]干制品。 2 说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Hook)Underw]是属于担子菌纲,有隔担子菌亚纲木耳目的胶质真菌。主要栽培在栓皮栎[Que  相似文献   

5.
角质木耳的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主要栽培的木耳种类只有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两种,年产约6800吨(台湾省产量未统计在内)。为开发木耳资源,我们对收集到的木耳属中七个种,经分离和栽培试验,找出了一种质地如同黑木耳,而抗逆性相当毛木耳,容易栽培,产量较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通常称木耳,相对毛木耳也名光木耳,属木耳科。黑木耳是中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1]。自东北建立黑木耳"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这一轻简化产业技术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2~4]。在"北耳南扩"黑木耳产业战略实施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Aa-015的菌丝特性和菌株驯化出耳情况的研究,旨在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可行性。结果表明,野生黑木耳菌株Aa-015菌丝浓白,生长速度较快,菌落边缘整齐,具有遗传特异性;菌株Aa-015可以在供试配方(棉籽壳50%、木屑25%、麸皮23%、石灰1%、磷肥1%)中完成发菌和出耳,但愈合时间较长,其子实体颜色较浅略黄,且耳片明显较薄,但其仍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率和优质品率。  相似文献   

8.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速率,确定黑木耳培养最适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确定黑木耳高温胁迫最适条件.结果发现,黑木耳最适培养温度为30℃,高温胁迫最适条件为44℃处理2 h;在此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下研究黑木耳菌丝恢复生...  相似文献   

9.
李晓  钱可晴  徐安然 《食用菌学报》2019,(2):24-30,I0005
将收集到的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白色变异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栽培,选择性状理想的纯白色菌株,收集孢子,经自交纯合,获得稳定遗传的纯白色黑木耳菌株JAUH-W-591。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为黑木耳的白色变种。实验表明,JAUH-W-59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 ℃,最适pH为6.5。生产实验结果表明:新品种JAUH-W-591的平均产量为每袋干重53.5 g,较对照平均增产7.1%,具有较明显的商品优势和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浓度为0.5 g/L的4种盐Zn(CH_3COO)_2、CuSO_4、FeSO_4、CaCl_2对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酪氨酸酶活力、黑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n(CH_3COO)_2与CuSO_4抑制黑木耳菌株菌丝的生长;CaCl_2可增加发酵过程中5个菌株的生物量;4种盐均可增加黑木耳菌株青瑞、青灰小碗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Zn(CH_3COO)_2抑制菌株黑旺十三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CuSO_4与CaCl_2抑制菌株波密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Zn(CH_3COO)_2与CaCl_2可增加5个黑木耳菌株的黑色素产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良好农业规范的黑木耳栽培质量和安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AP)标准控制点的相关要求,结合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栽培生产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因素,阐述黑木耳栽培生产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以期能为提高我国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浙江省食用菌的主栽品种, 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人工代料栽培,本文综述浙江省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品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方、栽培季节、刺孔催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了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共同探索创新技术,推动南方黑木耳袋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草为原料栽培黑木耳,拟选出用稻草栽培黑木耳的最适配方及高产菌株。结果表明:稻草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供试配方中,配方B(木屑63%,稻草21%,麸皮13.5%,石膏1.5%,蔗糖1%)栽培的黑木耳产量最高,筛选为适宜配方;在选用的3个菌株中菌株Ⅲ产量最高,筛选为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收集自北方地区的19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生产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平板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在阜平地区采用吊袋栽培法,测定了19个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和耳片性状。结果表明,菌株野森一代、黑丹一代、黑山、黑耳厚4个菌株,在产量、出耳时间、出芽整齐度、耳片性状等方面栽培农艺性状表现优异,适宜作为西部山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在河北省推广代料栽培黑木耳工作中,发现本所选育的河北1号、5号、6号、7号这四个菌株在进行轮换栽培试验中,出耳期木霉污染明显减轻;它们在生物学特性,子实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异。按 Lowy 和 Kobayasi 分类法鉴定均属 Auricularia auricula,其中1号属典型黑木耳种,而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玉木耳(white mutant strain of 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九里湖木耳(A. fuscosuccinea)、黑木耳(A. auricula)8129和毛木耳(A.polytricha)781四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玉木耳与九里湖木耳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9;4个菌株在遗传距离0.53的位置上可以分为三类:九里湖木耳和玉木耳为一类;黑木耳8129,毛木耳781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开始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朝就有黑木耳古法人工培育的系统描述。较长时期内,我国黑木耳采用原始的伐木后借助黑木耳孢子的自然传播、老耳木菌丝蔓延、浇施洗木耳的水等方法进行栽培,产量低而难以保证。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发的黑木耳纯菌种和段木打穴接种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最优的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栽培木屑麦麸基质配方,以木屑麦麸为原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设计组方比例进行露地袋栽试验,以单袋产量和产品品质为评价标准。结果发现黑木耳栽培精准化最佳配方为木屑88%、麦麸11%、石灰1%。基质麦麸含量对黑木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有影响。本研究为黑木耳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因木屑资源逐年不足,开始寻找新的替代料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采用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经专利设备加工处理后,改变了其原有蓬松、容重小、难定型的特性,使之达到类似木屑的质量,再通过配方选择、菌种选育等,使秸秆真正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成功突破了多年来秸秆栽培黑木耳添加量徘徊在30%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收集并采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野生菌株与主栽品种23份,以设计的10对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对23个菌株扩增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050~0.320,均值为0.216,Shannon信息指数0.100~0.690,均值0.455,引物MR005扩增效果最好,多态性最为丰富。对黑木耳23个菌株的聚类分析表明,北方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与野生菌株可划分为4类,大部分主栽品种和野生菌株聚到了第三大类群(主栽类群),说明北方地区黑木耳栽培品种与野生菌株间遗传背景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