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岩  默宁  祁世明  梁燕 《中国蔬菜》2020,1(6):39-43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黄瓜对疾病的抗病性鉴定和筛选抗病单株的过程中,1981年我们曾提出过菌丝块接种法,1983年我们又研究了游动孢子点滴接种法,此法比较简便、适用。 一、材料和方法 (一)游动孢子培养观察:病菌采自北京郊区芦沟桥公社太平桥大队大棚黄瓜病株,经单孢子分离后保存。供试品种为长春密刺。黄瓜幼苗长至一片真叶时,将病原菌菌丝块接种于2片子叶和一片真叶上,保温发病后剪下病叶,浸入盛有20毫升蒸馏水的烧杯中,置23.5℃定温室内。浸后每隔2小时取菌液检验一次,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游动孢子、静孢子、萌发孢子和孢子囊数量。 (二)游动孢子接种浓度…  相似文献   

3.
西瓜疫病苗期灌根接种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琦  张显  咸丰  王军辉 《北方园艺》2010,(11):182-184
以不同抗性西瓜品种为材料,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接种适宜浓度是1×106个孢子/mL;适宜的接种苗龄为2片真叶期;调查和鉴定苗期抗病性的最适时期为接种后的12~15 d。  相似文献   

4.
 ‘科大204’ 番茄是以优良自交系‘TP025-2’为母本,‘869-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抗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新品种。生长势强,无限生长类型,7 ~ 8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果实扁圆形,单果质量200 ~ 250 g,成熟果粉红色,中等硬度,口感好,品质优良。抗番茄黄化卷叶病毒,兼抗枯萎病、叶霉病和TMV。中早熟,平均产量121.8 t · hm-2,适宜北方保护地早春和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5.
 ‘艾丽莎’是适合保护地栽培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 高抗叶霉病, 抗TMV、枯萎病等病害,单果质量150~180 g, 果实扁圆中果型大红果; 丰产性好, 产量达150 000 kg/hm2以上; 耐贮藏, 室温(25℃) 下货架期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6.
番茄的野生种及其近缘野生种具有抗多种病害,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抗逆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如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Pun)抗枯萎病、叶霉病、TMV和根结线虫等;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  相似文献   

7.
 ‘东农710’是东北农业大学育成的适合专用保护地栽培中晚熟番茄一代杂种, 高抗T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中大果型、红色, 鲜艳, 果面光滑美观; 丰产性好, 产量达150~200 t/hm2以上,耐贮藏, 室温下(25℃) 货架期长达20 d。适合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重复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当番茄幼苗生长至二片真叶时,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法,接种浓度为102孢子/ML,移栽在温度为25℃左右温室中培养为最适鉴定方法。采用此方法发病快,方法简便,能达到最佳鉴定结果,可真实反映出番茄种质资源的抗、感情况。并利用此方法鉴定了66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其中高抗材料12份,抗病材料25份  相似文献   

9.
番茄早疫病抗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抗病鉴定接种方法采用分生孢子涂抹法较为适宜;病菌接种适宜的孢子浓度为105/ml(毫升);植株适宜接种时期为4~5叶期;接种后保湿发病时间以48 h(小时)为适.抗病试材鉴定筛选结果以98-325、98-321和98-327抗性表现较好.对生产上主栽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杂9号表现较为耐病.从品种抗病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植株接种和离体叶接种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认为离体叶接种可作为番茄早疫病品种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粉202’为设施栽培专用无限生长类型番茄一代杂种, 主要适合秋冬和冬春季节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 耐低温性好, 品质优良, 贮运性极佳。高架栽培( 6 穗果) 产量可达150 t/ hm2 , 矮架栽培(3~4穗果) 为80 t/ hm2 左右。高抗叶霉病、TMV 和枯萎病。  相似文献   

11.
以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番茄白粉菌,研究感病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植株感病后的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与健康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生育期植株感病后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不同.其中,“露佳”苗期植株感病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6.484 spad,而“露佳”在花期和果期感病后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下降了0.05 spad和0.9 spad.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适于华南地区栽培的番茄杂种一代新品种,我中心于1998年开始,先后引进了42个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观察和株系选育,于1999年秋至2000年春用较纯的株系配制了44个杂种一代组合.现将017~044等28个组合的品比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影响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因子是糖、酸含量和合适的糖酸比以及挥发物质,其中糖以果糖的作用最大,酸以柠檬酸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追施磷肥对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磷酸钙为磷肥肥源、番茄为研究对象,磷肥作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且比例为6:4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磷肥对番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将追肥总量平均分为2份,分别在第1花穗现蕾和第1穗果的第1个果开始膨大时施入,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并且根系中氮、磷、钾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PBO对培育番茄壮苗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BO对番茄幼苗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PBO稀释液对番茄进行2次处理,对培育壮苗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地上部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使植株矮化紧凑,茎粗、全株干质量、叶面积显著增加,而且还可以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增大,基本上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为早期增产奠定了基础.其中以PBO 200倍液处理的表现最好,150倍液和250倍液处理次之;PBO 100倍液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李立芹 《北方园艺》2011,(4):155-157
以番茄品种"白果强丰"为试材,研究20%次氯酸钠和0.1%升汞处理不同时间对番茄种子表面消毒和萌发的影响及不同激素组合对该品种再生芽形成和幼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次氯酸钠对番茄种子进行消毒20 min,可获得较多的无菌苗,同时发现,IAA浓度为0.2 mg/L和6-BA浓度为2 mg/L组合时,外植体再生芽频率较高为87.2.2%,促进不定芽生根最佳激素浓度为MS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IAA。再生苗移栽到灭菌处理后土壤中成活率较高,可达88%。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番茄生长势、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探索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番茄生长势较强、抗病性较好;单株坐果数为47个,每667 m^2产量可达5 272 kg,比对照增产10.92%;果实总酸、硝酸盐含量均较低,分别为2.5%、36.7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2%,果实品质较佳;因此,微生物菌肥有一定的推广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娟  程籍  李立芹 《北方园艺》2010,(20):130-132
以番茄品种‘嘉宝’为试材,研究了20%次氯酸钠和0.1%升汞处理不同时间对番茄种子表面消毒和萌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再生芽形成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次氯酸钠对番茄种子进行消毒15 min,可获得较多的无菌苗;IAA浓度为0.2 mg/L和6-BA浓度为2 mg/L组合时,外植体再生芽频率较高为86.3%,促进不定芽生根最佳激素浓度为MS培养基中添加IAA 0.2 mg/L;再生苗移栽到灭菌处理后土壤中成活率较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