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绿头野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头野鸭是由野鸭驯化、选育而成。绿头野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易养殖、瘦肉多、脂肪少、生长快、耗料少等许多优点。其肉产品为野味上品,营养丰富,鲜香味美,并具有滋阴补肾、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因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畅销货。 一、野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野鸭的育雏期为1~15日龄。雏野鸭的消化道不发达,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容积也较小,然而其新陈代谢又非常旺盛,要注意精心管理。 1.严格保温:1周龄时的温度为33~30℃,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脱温。春秋季一般3周龄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粮叶酸水平对1~15周龄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及肝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在育雏期(1~4周龄)、育成期(5~15周龄)鹅饲粮中叶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2、4、8、16 mg/kg叶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1~4周龄鹅料重比(P<0.05),降低死淘率。2)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添加8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添加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5~15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2~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和5~15周龄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P<0.05)。3)饲粮添加1、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MTHFR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性(P<0.01,P<0.05),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5~15周龄鹅血清M THFR活性(P<0.05)。4)1~4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 THFR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DHFR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5~15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1)根据生长性能建立的回归方程得出,建议鹅饲粮中育雏期叶酸添加水平为2.45 mg/kg,育成期添加水平为2.08 mg/kg;添加叶酸可降低死淘率;2)叶酸水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叶酸对鹅肝脏中MTHFR基因的表达量有直接影响,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D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 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1.00%、1.15%,分别统计0~3周龄、4~6周龄和0~6周龄生长性能,6周龄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及周平均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周平均采食量(251.85 g)与周平均体增重(85.52 g)最大;饲粮赖氨酸水平对4~6周龄油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时料重比最低(2.95)。0~6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周平均采食量有影响显著(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周平均采食量逐渐增加,且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达到最大值(184.58 g);赖氨酸水平对周平均体增重与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00%和1.15%赖氨酸组的周平均体增重均...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3 营养需要特点肉用仔鸭生长速度快 ,对饲粮的营养需求高。一般要求高能量 (代谢能2 95 2k)、高蛋白 (粗蛋白 ,雏鸭 2 1 %~2 2 % ,肥育鸭 1 6 5 %~ 1 7 5 % )、多样化 ,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可缺少。应根据肉用仔鸭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结合本地情况配制日粮 ,饲料配方如下表。4 饲养管理要点生产中常将大型肉用仔鸭按前后两期分段饲养 ,其前期为育雏期 (0~ 3周龄 ) ,后期为肥育期 (4周龄~上市 )。饲养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 1 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的温度随不同的供温  方…  相似文献   

5.
采用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在等能条件下 (ME :1 1 .9MJ kg) ,不同蛋白质水平 (CP :1 7% ,1 9% ,2 1 % )和蛋氨酸水平 (Met CP :0 .0 2 0、0 .0 2 5、0 .0 30 )完全交叉组成的 9种饲粮对笼养金定鸭育雏期 (0~ 4周龄 )生长性能、养分利用、体成分沉积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试鸭 0~ 4周龄的体增重、采食量、蛋白、能量、钙、磷的利用率以及蛋白、钙、磷沉积量影响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 ;不同蛋氨酸水平饲粮对试鸭的上述指标 ,除钙利用率、磷沉积量外 ,影响均不显著 (P >0 .0 5)。氮存留率与能量、钙、磷的利用率随饲粮CP(% )的升高而是降低 ,且各水平间差异显著 (P <0 .0 5) ,却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蛋白水平与蛋氨酸水平的互作结果为 :对氮存留率、能量和磷的利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且以第 3组 (CP =1 7% ,Met CP =0 .0 30 )效果最好 ,而钙的利用率第 3组效果也较好。因此 ,在本试验条件下 ,饲粮适宜粗蛋白和蛋氨酸水平分别为 :CP(% ) =1 7,Met CP =0 .0 30。  相似文献   

6.
生长鹅的营养需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养鹅业发展很快 ,但对鹅的营养需要研究比鸡、鸭的少得多 ,而国内又比国外少。本文对已有的研究摘要报道如下 ,以供参考。1 蛋白质与能量需要量1 .1 生长鹅对蛋白质需要量大多数试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0— 4周龄仔鹅日粮蛋白质水平1 8 0 %~ 2 0 0 % ,5— 1 0周龄 1 4 0 %~ 1 6 0 % ,1 0周龄以后 1 2 0 %~ 1 4 0 %。Summer(1 987)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仔鹅增重的影响 ,蛋白质为 1 6%~ 2 2 %不影响仔鹅 0— 9周龄的增重和胴体组成。Bielinki(1 978)用 1 60只意大利白公鹅分为四组做为期 1 0周的试验 ,0— 3周龄蛋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养标准提供依据。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92、12.12、12.32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19%和20%。选择北京油鸡新配套系商品代1日龄公母混合雏鸡1 296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9个重复,每重复(笼)16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随机饲喂所配制的9种试验饲粮。测定1~3周龄、4~6周龄、1~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6周龄末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3周龄、4~6周龄、1~6周龄雏鸡的生长性能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二者互作显著影响1~6周龄雏鸡的料重比,其中代谢能12.12 MJ/kg和粗蛋白质19%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6周龄雏鸡的血清白蛋白含量,11.92 MJ/kg组显著高于12.12和12.32 MJ/kg组(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增加。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6周龄雏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其中20%组显著高于18%组(P0.05),而19%组与其他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建议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粮中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12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9%。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 ,本研究采用 2 (CP∶2 1%和 19% )× 2 (GE∶16 74MJ/kg和 15 90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 3岁 (二锯 )梅花公鹿 6 7头 ,分为 4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在本试验所设能量浓度范围内 ,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19%处理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 2 1%蛋白组 ;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 15 9~ 16 7MJ/kg (GE)和 19% (CP) ;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2 9 9~ 31 3MJ和 388~ 394 g。  相似文献   

9.
饲用复合酶制剂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育才  李莲 《中国饲料》2001,(17):12-13
本试验旨在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为蛋白质来源的低成本饲料中添加饲用复合酶制剂 ,研究饲用复合酶制剂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作用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和试验饲粮 选择 1 0 0 0只 1 7周龄罗曼蛋鸡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4个重复 ,每个重复 50只。 5组蛋鸡分别饲以 5种饲粮 :饲粮 1(玉米 -豆粕型 )、饲粮 2 (玉米 -杂粕型 )、饲粮 3(饲粮 2 0 1 %饲用复合酶制剂 )、饲粮 4(饲粮 2 0 2 %饲用复合酶制剂 )、饲粮 5(饲粮 2 0 3 5%饲用复合酶制剂 ) ,试验饲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饲用复合酶制剂为珠海经济特区溢多利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鸭蛋白质营养方面的研究作一总结。1 鸭饲粮蛋白质水平1.1 肉鸭饲粮蛋白质水平国内外对北京鸭、番鸭、骡鸭等肉鸭蛋白质需要的研究较多,但结论不一致。肉雏鸭(0~2周龄)的蛋白质需要从16%至22%,育成-肥育期(2~7周龄)的蛋白质需要为12%~18%。获得最大前期增重的蛋白质需要:北京鸭为20%~22%,公番鸭为21%,绍鸭为20%~22%,樱桃谷鸭为20%~22%。NRC(1994年版)推荐的北京鸭蛋白质需要(Dean等1986):0~2周龄为22%,2~7周龄为16%。黄世仪等(1995)试验表明,在饲粮代谢能12.13 MJ/kg,蛋白质2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北京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免疫机能和血清激素的影响。选取320只1日龄健康的北京鸭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实测值分别为0.65%(对照)、0.69%、0.81%、0.88%和0.98%,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照组雏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胸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雏鸭胸肌率显著低于0.69%、0.81%、0.88%水平组(P0.05)。3)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法氏囊重和胸腺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照组雏鸭法氏囊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雏鸭胸腺重显著低于0.81%、0.88%水平组(P0.05)。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81%水平组的血清T3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98%水平组(P0.05)。5)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与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胸肌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并当三者达到最高值时北京雏鸭的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60%、0.852%和0.837%。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可提高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1~21日龄爱拔益加(AA)×罗曼肉杂鸡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70、12.12、12.54 M 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00%、20.00%、21.00%;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45%、0.50%、0.55%;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0%、1.10%、1.20%。选取1日龄AA×罗曼肉杂鸡864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试验期21 d。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等方法检测不同营养水平饲粮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试验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21.00%粗蛋白质水平组显著高于20.00%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0.50%蛋氨酸水平组显著高于0.55%蛋氨酸水平组(P0.05),1.20%赖氨酸水平组显著高于1.10%赖氨酸水平组(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21日龄试验鸡活体总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2.12 MJ/kg代谢能水平组显著高于12.54 MJ/kg代谢能水平组(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试验鸡活体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50%和0.55%蛋氨酸水平组显著高于0.45%蛋氨酸水平组(P0.05)。3)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21日龄试验鸡活体能量沉积率有显著影响(P0.05),11.70和12.12 MJ/kg代谢能水平组显著高于12.54 MJ/kg代谢能水平组(P0.05),21.00%粗蛋白质水平组显著高于20.00%和19.00%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1.10%赖氨酸水平组的试验鸡活体赖氨酸沉积率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4)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试验鸡血清葡萄糖、尿酸、尿素氮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1.00%赖氨酸水平组血清葡萄糖水平最高,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1.10%赖氨酸水平组血清尿酸水平最高,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1.20%赖氨酸水平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最高,显著高于1.10%赖氨酸水平组(P0.05)。5)由回归分析得出1~21日龄AA×罗曼肉杂鸡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适宜水平的计算公式分别为ME=45.33W~(0.75)+183.84△W,CP=19.77 W~(0.75)+626.47△W,Met=1.44 W~(0.75)+10.31△W,Lys=3.01 W~(0.75)+21.28△W(M E为代谢能,W~(0.75)为代谢体重,△W为平均日增重,CP为粗蛋白质,Met为蛋氨酸,Lys为赖氨酸),根据公式计算得出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1.90 MJ/kg、21.08%、0.51%和1.05%。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试验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选用7日龄健康雏鸭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灌胃与试验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Ⅱ组、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mg/kg剂量给Ⅱ组、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d,试验期间给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d,检测雏鸭肝功能部分血清指标。结果显示,Ⅱ组、Ⅲ组雏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Y-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血清总蛋白(TP)与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Ⅱ组比较,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Ⅲ组雏鸭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肝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负对照组 (钙、磷水平各减少 0 .1 % )日粮基础上添加植酸酶对肉鸭生长、钙、磷表观存留率的影响 ,用 64只 1日龄樱桃谷鸭进行试验 ,按体重随机分为 4组 ,代谢期 6天。试验组鸭分别添加植酸酶 30 0和 50 0PU/kg。结果表明 :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试鸭的日采食量、日增重、钙、磷的表观存留率 ,植酸酶可以部分替代磷酸氢钙  相似文献   

15.
番鸭日粮添加溢多酶P-8306的饲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21日龄白番鸭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12%、14%、16%杂粕并添加溢多酶P-8306(0·2g/kg)的日粮,对照组饲喂含7%杂粕(菜粕 棉粕)无酶制剂的日粮。在相同的饲管条件下,观测各组番鸭体增重、饲料代谢率和屠体性能。结果表明:4~6周龄番鸭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体增重Ⅰ组比对照组低9%(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6~8周龄体增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全、半净膛率、胸腿骨率、心脏、肝脏、小肠、腺胃和矶胃的重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且在含较高水平的杂粕日粮中添加溢多酶P-8306可达到与日粮杂粕含量较低相同的饲养效果;饲料效益以试验Ⅱ、Ⅲ组较高,其增重成本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4·69%、4·93%,即每增重1kg可分别节约成本0·19元和0·02元。  相似文献   

16.
苏莉娜  王安 《中国饲料》2012,(12):35-37,4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的锌对蛋雏鸭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其在饲粮中适宜的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1日龄金定蛋雏鸭18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第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第Ⅱ~Ⅴ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0、40、60、80 mg/kg锌(ZnSO4.7H2O)。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锌有利于提高雏鸭的生长性能、促进蛋白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增加含锌酶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通过对差异显著的指标与锌添加量间拟合二次回归曲线确定的蛋雏鸭基础饲粮中锌的适宜添加量为51.8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25只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平均分为5个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8.4%、10.0%、12.3%、13.6%、15.9%的日粮,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共19 d,预试期14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总能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 > 0.05)。(2)从组1到组5粪能逐渐下降,且组3、组4、组5较组1分别降低了10.5%、11.4%、13.7%(P < 0.05),组5较组2降低了9.5%(P < 0.05)。(3)从组1到组5尿能逐渐增加,除组2与组1、组3间差异不显著(P > 0.05)外,其余组间差异极显著(P < 0.01)。(4)组4和组5总能消化率较组1极显著提高13.2%和11.8%(P < 0.01),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 > 0.05)。组4总能代谢率较组1极显著提高9.8%(P < 0.01),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对于消化能代谢率,组1和组2差异不显著(P > 0.05),组3、组4和组5依次显著降低(P < 0.05)。(5)蛋白质采食量与总能消化率、消化能代谢率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17X+45.872(R2=0.853)|Y=-0.370X+87.735(R2=0.899)。综上,日粮蛋白质水平与粪能呈负相关,与尿能呈正相关。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3.6%时,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较8.4%蛋白质水平组极显著提高。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采食量的提高而线性升高,消化能代谢率则随蛋白质采食量的提高而线性降低。 [关键词] 蛋白质|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期|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荚膜提取物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荚膜粗提物和经过苯酚抽提纯化后的荚膜提取物经2次免疫7日龄北京鸭后对同源细菌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采用ELISA检测荚膜提取物免疫后抗体产生规律显示,二者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荚膜粗提物免疫组抗体水平高于纯化后的免疫组,前者抗体下降速度较后者慢。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1~28日龄蛋雏鸭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饲粮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金定蛋雏鸭180只,随机分为5组(Ⅰ~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鸭。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Ⅰ组(对照组)试鸭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试鸭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220、550、1 000 IU/kg维生素D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饲粮添加550 IU/kg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P<0.05),并显著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添加220、550 IU/kg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并显著增强血清SOD和GSH-Px活性及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D可提高1~28日龄蛋雏鸭的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综合考虑各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得出维生素D适宜添加量为512.8~550.0 IU/kg。  相似文献   

20.
Under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100 male Shaver-Starbro hybrid chickens, 100 male Mulard cross-line ducklings and 100 male Landaise goslings kept in 30 metabolic cages from the first day of life (10 birds of each species separately per cage) were chosen for the study. The animals were fed semi ad libitum diets with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energy density similar to that used for poultry species, avoiding feed residues. During the first 21 days of life they received starter diets and from day 22 to 42 grower diets. Maize accounted for 23-40% and barley constituted 10-18%. Wheat accounted for 20.0% in starter diets and 10-18% in grower diets. Resorption of yolk sac residues,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in young chickens, ducklings and goslings were assessed. During the first 5 days of life intensive absorption of yolk sac ingredients was observed. On day 7, residues of the yolk sac were found in more than 30% of chickens compared with approximately 10% in geese. In ducklings residues of the yolk sac were not found. On day 16 unabsorbed yolk sacs were found in approximately 10% of chickens. Liver and pancreas weighed the highest in geese and in ducks; in chickens the weight of these orga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The relative values calculated to 100 g of metabolic body weight show that the average small intestine in chicken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p < 0.01) than in ducks or geese. The intestinal tract developed earlier in the chicken than in the water fow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