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SBJ-Ⅲ型水稻钵育精播机,可以一次完成铺底土、播种、覆土等育秧播种作业。该机每小时可播120~150盘,播量精确,每穴3~5粒种子.空穴率为零.适用于561穴、468穴、352穴钵育盘的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2.
我省应用较广的钵盘长度60.3cm,宽32.6cm,有561个钵孔。钵孔上部直径18.5mm,下部直径11mm,深16mm。每钵孔装土3g左右,钵盘底部开有直径3mm的孔。秧苗的一部分根可穿过底孔扎入置床,也起调节钵盘水份的作用。1秧盘数量的确定每公顷本田所需要的秧盘数由插秧密度而定,其计算公式是:秧盘数/公顷=穴数/m2×10000÷561。目前我省钵体秧苗人工摆插栽培规格以30×20cm为主,每m2穴数为16.7穴,可准备300个育秧盘,30×23.3cm规格则准备225盘。2配制营养上床上采集园田表土(0-15cm)或旱田土,过3-5mm孔筛为宜,以增强保水能力。每…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对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的机插秧秧苗和机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秧龄为20 d时3种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3种秧苗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或更长时间,钵苗穴盘育秧插秧质量好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稻面积的逐年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劳力不足造成的延误农时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应建立在育秧、插秧方式上,将传统的农艺措施转向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时。经反复试验证明八五零农场研制生产的2BQS—330型气吸式钵育精播机将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提高单产、总产的重要手段。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试验处理本试验设11个处理:(1)子盘机械播种人工插秧;(2)子盘机械播种机械插秧;(3)子盘人工撒播人工插秧;(4)子盘人工撒…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播种方式和灌溉方法研究了孔穴塑盘育秧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土种分播每孔穴4~5粒芽谷,播后浸润沟灌,出苗穴率和成苗效率较高,土种混播或泥浆播种,虽较省工,但成苗率不如土种分播;播后淹灌或浇灌,易引起烂种烂芽,2)每盘播80g芽谷以下随播种量增中空穴减少,播种量超过每盘80g芽谷虽空穴减少,但秧苗素质下降,3)床土混土重0.5%的NPK营养剂有利于培育强壮秧苗,不添加NPK营养则秧苗较弱  相似文献   

6.
1998年我场引进了由吉林省长春市广田绿色农业肥料研究中心研制的无污染有机育秧盘(简称有机盘),它可代替铺子盘、调酸、消毒、拌肥等程序。经大面积应用试验表明,有机盘能省工省时,简化作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水稻根系发达,须根多,秧苗素质高。且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八五九农场IO队,机插秧盘为对照,3次重复,各处理为6盘。采取同一品种,同一播期,同一来源的盘上,同一大棚育苗。作床、浸种、催芽、播种、水分、温度等操作管理同常规。每盘播芽种1009。“有机盘”育秧:将土直接装在有机盘上,厚度2.ocm。机插秧盘育苗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一队试验示范了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总结出该项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移栽保全苗、生育进度快、质优产量高等优点。同时指出,水稻实行钵育摆栽选用日本产钵盘,重点抓好营养土质量、严格选种、机器播种,稻田实行三化管理,提早移栽,本田要加强水耙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水稻钵盘育苗浅插也叫手摆秧,是群众在抛秧不得法而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移栽方式,这种移栽方式在我地区应运而生、不断发展,逐步取代抛秧栽培。对此,我01从1994年开始,就钵育浅插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1林苗浅插产量高林盛镇英窝村试验结果(1996),不同穴距对比试验(每穴3苗),钵盘苗浅插,二个试验点3个处理18个小区平均亩实产605kg,比软盘苗(或精编袋垫底苗)手插和钵盘苗抛秧分别增产72%和8.4%(见表1)。每穴不同苗数对比试验(行穴距30.0X16.scm),钵育浅插平均亩实产602.6kg,比软盘苗手…  相似文献   

9.
两系粳杂作双晚栽培,高温是抑制分蘖发生,造成穗数不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超稀播育壮秧,大田促分蘖等适应两系粳杂特点的栽培措施,则可以减轻高温影响,显著提高大田分蘖,进而极显著增加单株分蘖、穴穗数和单株产量,且穴穗数每增加1个,增产469.65kg/hm ̄2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一队试验示范了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总结出该项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移栽保全苗、生育进度快、质优产量高等优点。同时指出,水稻实行钵育摆栽选用日本产钵盘,重点抓好营养土质量、严格选种、机器播种,稻田实行三化管理,提早移栽,本田要加强水肥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日式钵育秧盘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以探明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日式钵育秧盘是通过增加每穴穗数、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并在抽穗期,增加了LAI、有效叶面积率和叶片长、宽等指标促进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水稻秧苗的质量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大力推广了大中棚钵盘育秧技术,水稻秧苗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目前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地块秧苗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优质高效栽培,主要有以下10个问题:1、大中棚比例还不是很高,小棚育苗仍有较大面积,专业化的育苗中心还太少;2、播种量过大,秧苗营养面积小,手插苗每平方米播量超过300g的现象仍较常见;育4.5叶以上大苗还用小孔钵盘;3、秧盘播种不匀,播种器用得较少,多数农户为了省工采用混土播种,先入盘的种子和土混得较…  相似文献   

13.
以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为基础,将三膜覆盖技术、钵育苗技术、超稀植栽培技术、寒地优质米生产技术综合配套,组装了三膜钵育摆栽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示范15亩。结果表明,增加积温70—105℃,减少昼夜温差,钵育壮苗,在同插期,育出4.1—4.5叶大苗。移栽规格30×16.7cm,每m220穴80苗,有效分蘖率与机插相比增加104%,以较少个体,建立高光效群体,亩产808.1kg,较机插增产42.1%。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批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批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两段式"超早钵育高产栽培技术,集"两段式"育苗、钵体育苗的优势于一身,通过超早播种育苗,延长了水稻营养生长期,使晚熟品种也能够安全成熟。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概念及采用该项技术的典型田块产量情况,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并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钵盘及时入棚、大棚育苗管理、本田精细整地、超稀摆栽、本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对钵形毯状育秧机插的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钵形毯状育秧机插可以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栽插质量和籽粒产量,比常规育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18%~14.80%,其杂交稻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80 g干种/盘,秧龄可以适当延长至36 d。  相似文献   

17.
一种在耕地同时将种子播入土中的新型水稻直播机在日本九州农业试验场开发研制成功。该机可由拖拉机牵挂,作业幅唐为280cm,每次播种9行,采用锯齿圆盘式投入器。作业时,当包衣种子自种子斗中流出后,圆盘式投种器即将包农种子通过种子输出管播入由沈金耙出的播种沟内,泥土也随之自动将种子覆盖好。播入的种子分散度适宜,平均发其深度为1cm。每播种100m2约需15min。由于省掉了单独的播种、覆土作业,可以节省劳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受到用户欢迎。日本开发新型水稻直播机  相似文献   

18.
优质小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英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03.9kg/hm^2,在4月28日以后,播期每推迟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60kg/hm^2;播期与密度表现为正向交互效应,在4月10日-5月20日范围内,花生播期每推迟5d,其最适密度应增加5540穴/hm^2。  相似文献   

19.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秕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秕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的育性转换规律,为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于2011-2013年度连续2年采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BNS366、BNS、矮抗58和扬麦13的育性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366表现出规律性育性转换特征。9月23日至10月17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9.77%~100%,自交不育度为99.21%~99.81%,每穗自交实粒数为0.10~0.51。10月25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1.78%~98.89%,自交不育度为92.86%~94.96%,每穗自交结实粒数为3.20~4.37,12月4日播种可育。BNS366具有两个育性转换的临界期,10月25日播期为不育变为高度不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12月4日播期为半不育转换为可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不育期花粉以典型败育为主。BNS366可以作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