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肉用种鸡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PCR技术检测病原核酸,确诊肉用种鸡群发生了由ALV—A和ALV—J感染而导致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型白血病。在检测的6只病鸡中,6只病鸡均感染了ALV—J,2只病鸡感染了ALV-A.  相似文献   

2.
我国鸡群中禽白血病流行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鸡白血病及鸡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对鸡群的危害巨大.通过近年来对血清中鸡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发现,鸡白血病病毒感染在我国非常普遍,尤其是地方品系,且绝大部分为ALV-J,少数为ALV-A.对白血病的防制,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只能依靠对种鸡群的净化.  相似文献   

3.
1鸡的白血病 鸡白血病毒(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  相似文献   

4.
鸡白血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及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鸡的白血病及鸡白血病病毒 鸡白血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其传染方式有:种蛋垂直感染,比例不高。但导致鸡群长期存在ALV感染;横向感染可发生,但较弱较慢,主要在早期,特别是在孵化厅及运输箱中;其他,昆虫、针头、疫苗污染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10年鸡白血病流行病学报道与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白血病是由多种亚型鸡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可引起感染鸡免疫抑制和多组织器官发育迟缓、萎缩以及肿瘤等,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自1999年至2009年,该病在我国近80%的省市均有病例报道,其中山东、北京等地报道病例最多;该病近10年持续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且有前期肉鸡感染病例为主到近几年的蛋鸡发病或肉蛋鸡同时发病为主的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一些地方鸡造成严重威胁。在这些感染鸡群中,报道的以J亚型ALV感染为主,但A、B亚型在我国鸡群中的蔓延值得关注。对我国分离30余株的J亚群ALV分析表明,肉鸡上分离的ALV变异较小,而蛋鸡上变异较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ALV感染后除在一些鸡体内产生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外,而相当部分鸡不产生抗体或产生不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同时,其他免疫抑制病毒与ALV共感染可进一步降低抗体的产生,加重组织病理学变化。ALV在感染鸡只的多种组织器官上比较检测表明,肾、肝、脾及蛋清、鸡胚均可以得到较高的检出率。目前,使用核酸探针、RFLP及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方法成为临床上鉴别ALV亚型的常用方法,其中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基因测序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鉴别方法。这些研究将为我国认知鸡白血病、防制鸡白...  相似文献   

6.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疾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总称。主要表现为禽类产蛋率降低,发生肿瘤,还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着国内外养禽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1净化意义禽白血病病毒(ALV)在自然条件下可通过饲料、饮水、孵化、输精、性别鉴定、污染粪便、疫苗及免疫接种等途径传播,带毒母鸡经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感染ALV的鸡其抗体产生动态规律是50日龄抗原阳性率开始上升,抗体阳性率低于1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原阳性率远大于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J感染可显著干扰抗体产生,ALV-A感染则抗体水平较高。ALV感染鸡后会出现抗原阳性率上升而抗体阳性率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鸡白血病毒(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在环境中抵抗力很弱。鸡ALV的亚群有A,B,C,D,E和J。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毒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增生为主的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禽白血病ALV感染鸡的主要表现是发育迟缓、多组织肿瘤、免疫抑制、生产性能下降、间接的免疫失败、严重的造成病鸡的死亡,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文章就禽白血病的病原、流行特点、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荧光检测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特异性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免疫荧光检测ALV-J抗原和抗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ALV-JADOL-Hcl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FF)24小时后,可以用1FA检测出阳性细胞,感染72小时后,可以检测出最小病毒感染量≥1.25TCID50/孔。对人工感染ALV-J鸡肾脏冰冻切片检测结果证明,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出组织中的ALV-J抗原,表现强阳性反应。用重组病毒rBac4817-env感染的Sf9细胞作抗原,可以检测出鸡血清中抗ALV-J的特异性抗体。该方法在ALV-J的控制中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痛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o/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送检的骨石症蛋用种鸡中分离出一株禽白血病病毒(ALV)。剖检骨石症发病鸡,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提取病毒基因组,并利用针对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设计的引物进行PCR快速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SPF鸡胚绒毛尿囊膜,连续传代3次。进一步针对亚群间特异性抗原gp85区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酶切分析。结果确认分离到的1株病毒为ALV-B亚型。  相似文献   

13.
面对鸡淋巴性白血病在我国养鸡生产中的不断“再现”和局部流行,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寻求有效的相关防控措施,在2006--2013年间,笔者从生产防治的角度对贵州部分地区发生的20余例确诊和疑似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ALV)感染鸡群病例进行了临床防治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较为有效的中西兽医结合防治方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在5~8d时间将该痛进行有效控制和治愈,临床治愈率均在95%以上,且患病鸡只的肝脏、脾脏、肾脏肿瘤性病灶几乎完全消失。笔者认为这对解决禽白血病(AL)的生产防治、降低患病鸡群的死淘率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禽白血病是病毒引起流行较广的肿瘤性疾病,感染率很高,临诊上表现形式多样,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的病等,鸡的经典白血病主要是由外源性的A和B亚群引起,少数由C和D亚群引起,E亚群为内源性病毒,由于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基因早在家鸡的祖代已整合到鸡的染色体上,并能随种系繁衍,因此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具有很弱的或无致瘤特性.所以,根除白血病,通常是指清除外源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多年以来,利用剔除ALV感染种鸡以切断垂直传播的方法,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发达国家的种鸡群中已基本消灭了这类经典的外源性ALV的感染.如海兰祖代鸡群(见海兰蛋鸡饲养手册).  相似文献   

15.
禽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 ( avian le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 ,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成髓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样白血病 ,对养禽业危害最大的是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lymphoid leukosis,LL)。自 1 90 8年首次报道并分离到 ALV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病的流行和发生 ,其垂直和水平传播引起临床和亚临床感染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2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该病毒的囊膜基因、病毒受体、致病机理、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和培育 ALV抗性鸡等方面取得了不少…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三黄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esis Virus,ALV)和禽肉瘤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ASV)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是近年来日益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重要疫病之一。它可引起病鸡严重生长发育不良、受精率和孵化率等生产性能下降,同时可引发免疫抑制,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并引起肿瘤死亡,因此该病一直是种鸡和蛋鸡生产中的重要疫病。近年来,我国陆续有报道ALV感染肉鸡群,但是在地方品种中的感染问题尚未完全弄清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52-1455
对来自江西3个地方鸡品种(崇仁麻鸡、余干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病原学调查。将所采集的血浆接种DF-1细胞,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这3个江西地方鸡品种均有外源性ALV感染,经鉴定得到4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于gp85序列分析表明这4个分离株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平均为94.6%),而与A、B、C、E亚群ALVgp85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仅在50.6%~54.5%之间。这是江西地方鸡品种分离和鉴定ALV-J的初次报道,对于我国江西省地方鸡品种的禽白血病净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禽白血病(AL)净化效果,本试验于2019—2021年自云南省5个地区采集12种地方品种鸡的血清和血浆样本共3 321份,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和ALV p27抗原阳性率,分析云南省部分地方品种鸡ALV的感染情况;于2020—2022年对南涧乌骨鸡进行连续3个世代的AL净化并评估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2种地方品种鸡均存在ALV感染,ALV-J抗体群体平均阳性率为44.82%(765/1 707),ALV p27抗原群体平均阳性率为14.06%(227/1 614);在不同地方品种鸡群中,公鸡群体阳性率30.52%(405/1 327)高于母鸡群体阳性率29.44%(587/1 994),散养户ALV-J抗体群体阳性率47.72%(325/681)高于种鸡场ALV-J抗体群体阳性率42.88%(440/1 026)。南涧乌骨鸡种鸡经过3个世代净化,与1世代ALV p27抗原阳性率[精液58.33%(658/1 128)、蛋清33.71%(360/1 068)、40周龄公鸡血浆22...  相似文献   

19.
禽白血病(英文简称AL)是一类与ALV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鸡的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病的总称。为了了解海东地区家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个县的460份血清进行了检测,检出阳性者90份,阳性率为19.6%。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是造成家禽自然感染的致瘤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逆转录病毒(Davne and Fadly,1997,Witter,1997)。除了引起肿瘤和其他生产性问题以外,ALV和REV还会对活毒疫苗产生潜在性污染。ALV对鸡的感染广泛且具有显著的经济重要性;由于ALV引起肿瘤和降低生产效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大约在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由于REV很少被检出(其实它广泛存在),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