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生猪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也随之改变,从最开始单纯的温饱需求,转变为肉质、口感、风味等方面的综合要求。而我国地方猪种种质优良、特性突出,是良好的育种资源,黑龙江省的地方猪种有哈白猪、民猪等,目前对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猪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环保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解决猪业环保问题,提高猪肉质量,倡导绿色养殖模式,是当前养猪业的一致呼声。  相似文献   

3.
地方杂交猪猪肉将逐渐成为我国猪肉市场的主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人们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在城乡居民日常生活肉食类消费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在近年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肉类消费的主体。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总量的一半,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30多年来,国外大量猪种被引入我国,一方面对提高生猪养殖效率、解决猪肉供应紧张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地方猪种的减少。当  相似文献   

4.
李兴桂  郭宗义  刘书伦 《猪业科学》2020,37(11):125-126
特色地方猪是含有地方猪血缘的猪的统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特色地方猪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土猪”、“高山猪”、“黑猪”、“生态猪”、“粮食猪”等等,土猪肉档口遍地开花,鱼龙混杂,同一品牌的猪肉产品一致性差,口感时而好时而差,很多消费者分不清哪种猪肉好,消息来源只有经销商发布的宣传广告,国家也没有相应标准,缺乏监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特色地方猪产业的发展。文章就特色地方猪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养猪大国,养了世界上一半的猪,但同样也是猪肉消费大国,吃了世界上一半的猪肉。我国各地区生猪产销不平衡,形成了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满足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供应,国内通过"调猪"和"调肉"两种形式,将生猪主产区的肥猪或猪肉运往生猪主销区,解决生猪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长期以来,国内主要以"调猪"为主,"调肉"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1协作组成立的背景我国是养猪大国,也是猪种资源大国。近三十多年来,大量外国猪种被引入我国,改变了中国的猪种结构,使地方猪品种数量急剧减少。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及其三元杂交为主的"洋三元"猪虽对解决我国猪肉的供应做出了贡献,但其对饲料要求高,繁殖性能差、肉质差、抗病力差等问题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一些困境。中国土地资源有限,是一个口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养猪业历史悠久,具有许多地方特色的猪种资源。同时,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生猪存栏4.291亿头,屠宰5.094亿头,猪肉产量3985万吨,分别占全世界的47.01%、44.74%和45.07%,均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在世界养猪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养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猪种的资源开发利用、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猪的营养与饲料、养猪生产工艺、猪生长的环境控制、猪病的防治、猪场的经营管理、猪肉制品的加工等方面,均有长足的…  相似文献   

8.
左晓红 《猪业科学》2023,40(7):120-123
中国是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及猪肉制品在我国消费者饮食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沙子岭猪是原产于湖南省湘潭市城郊沙子岭一带的肉脂兼用型猪种,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证书和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种资源丰富多彩,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地方品种具有产仔数多、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性,但还存在着生长缓慢、耗料多、瘦肉率低等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养猪生产和猪肉市场的需求。现代猪种的遗传改良集中在少数瘦肉型种猪上,世界各国都以很大的比例逐渐取代了地方猪种,占据了世界养猪生产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发达国家,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饲养的只是少数生产性能与经济价值高的瘦肉型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目前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  相似文献   

10.
1 蓝耳病防控在中国所面临的形势 中国是养猪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我国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近60%,而生产和消费的猪肉产值占全世界猪肉产值的将近一半.毫不夸张地说,对于养猪产业来说,当今世界上很难有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一样代表养猪产业的发展、代表猪病的防控问题.可谓世界养猪看中国,世界猪病看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地方猪具有分布广、产仔数多、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瘦肉率低,而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已经从脂肪型转变成瘦肉型。近年来,如何提高地方猪的胴体瘦肉率成为地方猪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切入点,也是当今畜牧业应该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提高地方猪胴体瘦肉率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猪肉产量与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的养猪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正在从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人们对肉类品质与风味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利用优良的地方猪种,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的优点,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等途径,提高猪肉品质风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侯磊 《兽医导刊》2012,(Z1):100-101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大国,猪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为了满足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大量引进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外来品种猪,严重冲击了本地品种猪,使大量地方品种猪群体锐减,遗传多样性迅速缩小,部分猪种甚至频临灭绝[1],如贵州的白洗猪已很难找到,四川的成华猪也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品种猪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及人们对地方猪品种资源多样性保护开发的深入认识,尤其是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日趋紧迫,使得地方猪的产业化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存栏、出栏总量世界第一,猪肉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7%。我国的养猪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张琪  于永生  张树敏  李娜 《猪业科学》2022,39(1):103-105
作为世界上人口大国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地方猪种曾占据主导位置,但国外瘦肉型猪的引进,造成地方猪存栏量急剧下降,甚至很多品种濒临灭绝.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引进部分种猪,伴随着国际间的贸易战及新冠、非洲猪瘟双疫情的发生,猪种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会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快生猪育种,对引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正处于不断提高态势,人们在饮食方面的需求,已不再仅仅停留于温饱层面,而是更多地追求美味、营养和健康。在此背景下,猪肉需求量不断增长,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猪肉这种食物的需求,必须做好猪疫病防控工作,避免猪疫病发生导致猪肉质量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提升生猪养殖户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讨猪疫病防控措施,希望能够提供具备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地方猪是我国十分珍贵的遗传资源,做好地方猪的保种,最好的路径还是边保种边利用。近年来,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已从数量转为质量,地方猪肉因为口感好、风味佳的地方猪肉开始备受青睐。丰富而多样的遗传资源是猪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在保障动物种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因此,地方猪种资源重新受  相似文献   

19.
吴金亮  高新  王珊 《猪业科学》2013,(10):114-116
201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6.96亿头,相当于我国人均拥有半头猪,对于猪肉消费大国来说,猪肉产量已经相当充沛,供肉主体即人们常说的饲料猪。随着数量的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猪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追求一些生态、有机、高端的猪肉产品,而对饲料猪则出现越来越多的抵触和诘责。这与近年来的部分违规事件造成猪肉食品安全问题和不当舆论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3,40(4):122-124
<正>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我国养猪业(生猪生产)经历了从供应不足(短缺)、到供需动态平衡、再到追求品质品味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已由数量的满足(有肉吃)转向质量(吃好肉)的提升,更加注重营养、品质、口感和健康,特别是对优质高端猪肉的需求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