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和物为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皮能显著抑制幼虫体内的蛋白酶活性,在处理5d后,也抑制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丹皮泽泻饮片混和物与泽泻相比,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与面粉相比,在一定时间内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受到了影响,说明丹皮影响了幼虫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幼虫的神经传导也有影响;而混  相似文献   

2.
以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和物为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皮能显著抑制幼虫体内的蛋白酶活性,在处理5d后,也抑制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丹皮泽泻饮片混和物与泽泻相比,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与面粉相比,在一定时间内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受到了影响,说明丹皮影响了幼虫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幼虫的神经传导也有影响;而混和物在一定时间内可影响幼虫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而对幼虫的神经传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ns)幼虫对不同食物配比的生理适应性,测定5种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特性及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消化酶及保护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麦麸中添加含水量高的青饲料尤其是含糖量高的苹果、梨等水果有利于促进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黄粉虫幼虫在不同食物配比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度与其体内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速度与保护酶活性无相关性,但生长速度最快的处理5(83%麦麸中添加17%梨)幼虫体内SOD和CAT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lophoroides Fairmaire)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采用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寄主植物核桃叶对花绒寄甲替代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进行人工饲养,通过测定黄粉虫幼虫生长量及消化酶活性评价核桃叶作为饲料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核桃叶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消化酶活性和生长状况有明显影响。麦麸饲料中添加未经发酵的核桃叶会抑制黄粉虫幼虫生长,而添加发酵的核桃叶黄粉虫幼虫则呈现增长的趋势,生长速度以50%麦麸+50%发酵核桃叶处理最快。不同饲料饲养的黄粉虫幼虫生长量与其体内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与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提高桑叶利用率,以不同比例的桑叶粉添加入黄粉虫饲料,探讨桑叶粉添加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及体内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等的影响。饲料中桑叶粉添加量小于25%时,可促进黄粉虫幼虫体重增长和缩短幼虫生长周期,桑叶粉添加量超过25%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其中,添加7.5%比例桑叶粉可显著提高黄粉虫幼虫体重和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体内粗脂肪的含量。饲料中添加桑叶粉不影响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适量添加桑叶粉能促进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粗蛋白的积累,但不利于体内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新杀虫植物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砂地柏果实不同提取物对供试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同,甲醇提取物和石油醚回流物能不同程度激活羧酸酯酶活性,而甲醇回流物则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砂地柏果实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测定了新杀虫植物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砂地柏果实不同提取物对供试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同,甲醇提物和石油醚回液物能不同程度激活羧酸酯酶活性,而甲醇回流物则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揭示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叶片药膜法、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对舞毒蛾食物利用以及对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和5龄0.842 mg/L。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3龄幼虫后,其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经LC50剂量呋喃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和5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的作用;3龄和5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3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通过影响舞毒蛾生长发育、食物利用及幼虫体内保护酶的活性,表现其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9.
黄粉虫幼虫对硒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黄粉虫幼虫对硒微量元素的耐受力和富集能力作了初步探索.试验中的硒元素以亚硒酸钠的形式提供.结果表明:在不严重影响黄粉虫幼虫生长的情况下,可提高虫体内硒含量20~30倍;硒元素在对黄粉虫幼虫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幼虫消化道及消化道内含物中,在表皮内硒含量最少;利用含硒麦麸饲料喂养黄粉虫幼虫24天内,除前几天外没有发现幼虫体内硒含量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Hsp40基因沉默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Hsp4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双链RNA (dsRNA),并将dsRNA通过微注射入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测定Hsp40基因沉默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Hsp4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分别注射ddH2O、dsRNAGFP和dsRNAHsp40后8d,dsRNAGFP处理组舞毒蛾幼虫相对取食量显著高于ddH2O和dsRNAHsp40处理组(P<0.05);但3种处理对舞毒蛾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注射后4d,ddH2O处理组的舞毒蛾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最大,其次是dsRNAHsp40处理组,dsRNAGFP处理组的体重累计增长率最小,这与4d的幼虫鲜重一致;其余时间点,dsRNAHsp40处理组的体重累计增长率均大于ddH2O和dsRNAGFP处理组.将1μl(1μg/μl)的dsRNA注射入舞毒蛾幼虫体内,6~48h Hsp4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96h基因表达量上调.[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沉默舞毒蛾Hsp40基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粉虫幼虫抗菌肽的诱导特性及电泳组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粉虫幼虫分别进行空白对照、菌刺、菌饲、热激和超声波四种处理,并于处理后1d、2d、3d、4d、5d分别提取黄粉虫幼虫体内的抗菌肽,做抗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试验及交叉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圈大小,确定其抗菌活性和诱导特异性,同时还进行抗菌肽热稳定性及电泳试验。结果表明:水浴后提取的抗菌液抑菌效果明显,四种处理的黄粉虫幼虫均能产生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要略好于抗大肠杆菌效果,其抗菌效果显著性依次为:菌饲、对照、热激和超声波、菌刺,而抗大肠杆菌效果显著性则依次为:菌饲、菌刺、热激和超声波、对照。交叉抑菌试验表明黄粉虫幼虫体内抗菌肽的产生不具有诱导特异性。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抗菌肽含有5种肽组分。  相似文献   

12.
小麦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检验分布型方法测定了小麦蚜虫和蚜茧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时的最适抽样数并计算了防治指标为5头/株时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3.
肖艳  李庆  杨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64-10765
[目的]测定14种中草药粗提物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为开发新的杀虫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14种中药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叶碟法测定14种中草药粗提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14种中药植物中,厚朴、小茴香、吴茱萸和黄柏的乙醇提取率较高,分别为12.80%、11.45%1、0.54%和10.24%。14种中药粗提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有不同的拒食活性,其中半枝莲、吴茱萸、黄柏效果较好,选择拒食试验中它们的平均拒食率分别为100%、96.07%和84.46%,而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其平均拒食率分别为100%8、4.01%和76.20%。[结论]半枝莲对菜青虫具有很好的拒食作用,其分布广泛,可为菜青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4.
瓜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是葫芦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桔叶,瓜架竹杆内越冬。1—2代主要为害丝瓜和冬瓜,3—5代主要为害冬瓜和秋黄瓜。一龄幼虫头宽为0.234毫米,Dayer常数为0.62,幼虫共5龄,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产卵前期为2~3天,卵、幼虫和蛹期分别平均为4.6,11.7和8.4天。卵、幼虫,蛹和世代(卵一卵)的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12877640x~(-4.6379),Y=279253x~(-2.9963),Yp=211317x~(-3.1155)和Yg=8857x~(-1.7476),田间每年在6~10月发生,以8~9月虫量最多,在丝瓜、冬瓜和黄瓜生长季节出现两个虫量高峰,第一个虫量高峰期三种瓜类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大量增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影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活体内产量的增殖条件研究表明.饲毒龄期是影响病毒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饲毒剂量,龄期与饲毒剂量的组合也影响病毒产量.以4.32×105PIB/幼虫的剂量饲喂4龄初幼虫,在25℃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病毒产量.幼虫死亡率达88.1%,病毒产量平均为4.71×109PIB/幼虫.以实际接种量为基准.PIB增加10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观察了家蚕真皮细胞核和生毛细胞核的性染色质小体(sex-chromatin body,以下简称SB)的存在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1)雌蚕的真皮细胞核从4龄起,生毛细胞核从3龄起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SB。观察SB的最好时期是5龄期。(2)在正常个体中,真皮细胞核的SB数与生毛细胞核的SB数总是相同的。二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1个SB,而四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2个SB。(3)雄蚕的细胞核中不存在SB。 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SB在各龄期的变化及其与真皮细胞和生毛细胞成长的关系;讨论了SB与W染色体的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以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为实验材料,分别用超声波和饥饿后饲喂大肠杆菌的方式进行诱导,对诱导前后0~4d内获得的抗菌肽进行了平板测活。实验表明抗菌肽含量在诱导后第4d最高,且在4d内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两种诱导方式诱导出的抗菌肽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都能较好地抑制大肠杆菌079和沙门氏菌50115,且收集的抗菌物质经100℃处理20min后抗菌活性基本不变。本文首次采用了饥饿后饲喂含菌食物的诱导方式,简便易行,适合大量昆虫抗菌肽的诱导、分离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 MET10~200pp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降低α-淀粉酶活性,抑制芽仲长,促进根仲长(10~100ppm),使单位长度根重和芽重增加,秧田期施用 MET30~60g/亩或10ppm 浸种,在较低播量下,苗高无明显抑制,而分蘖则显著增加。本田分蘖期或第一苞分化期施用 MET,株高叶片和节间均被抑制,增加了叶片含糖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水势,使根系活力提高。由于上3叶变短,叶角度变小,透光率增加,相对生长率(RGR)、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随之提高,但因叶面积指数下降,引起群体生长率(CGR)减少。MET 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粒重,但结实粒效减少,中高秆易倒伏品种在高肥水平下有增产效果,矮抗秆倒伏品种则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寄主植物对小菜蛾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取食6种不同十字花科植物的小菜蛾各龄幼虫之间,α-NA羧酸酯酸和β-NA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不同,其中以取食花椰菜的小菜蛾幼虫羧酸酯酶的活性最高。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幼虫羧酸酯酶活性高低顺序为:花椰菜>西洋菜>白菜>菜心>甘蓝>萝卜。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饲喂AA肉鸡,通过检测鸡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抗体效价以及盲肠内容物的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探索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将150只肉鸡随机分成3组,第1组在饮水中添加0.3%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第2组添加抗生素饮水,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接种新城疫疫苗;于每周末称取各组鸡的体重、耗料,计算增重和耗料量;在21日龄和35日龄时,采取各组鸡的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分别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用HI和微量平板滴种法分别检测抗体效价和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显示,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鸡比较,分别提高鸡体重15.55%和8.57%(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5.11%和4.57%;于21日龄和35日龄时检测发现,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鸡比较,脾脏、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44.26%1、3.51%、33.96%和67.14%、16.47%3、8.16%;抗体水平分别升高了1.8log2和2 log2,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组比较,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1.4log2和1.75log2,差异显著(P<0.05);另外,21日龄和35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鸡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1.28log2和0.27log2,差异显著(P<0.05),同时分别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1.88log2和0.84log2,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