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省安溪白濑林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选择收集保存的6种不同地理种源的家系福建柏种子实生育苗取得的多项性状调查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不同种源家系福建柏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遗传变异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福建柏实生苗之间苗高、地径、总根长、总根体积存在显著差异,变异值最大的为地上干重达117.58%,最小的为地径只有15.38%。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总根体积与总根长遗传相关系数达到0.866,地下鲜重与地上鲜重遗传相关系数达0.773。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永泰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 .对 1年生苗期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地上部分干 (鲜 )重、地下部分干 (鲜 )重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制约 ;福建柏种源苗木生物量在各器官、地上和地下空间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初步筛选出福建龙岩、湖南道县、福建德化、福建仙游、贵州黎平和江西上犹等6个优良种源 ,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 1 6.53%和 8.42 %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凹叶厚朴不同种源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合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育苗的凹叶厚朴优良种源.以21个种源的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并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开展种源试验.结果表明:凹叶厚朴不同种源间的苗期性状除平均根径外,其它性状均有显著差异,苗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67%~48.76%,除地径、总根长和平均根径外其余性状遗传力均达到90%以上;苗高与茎生物量、总生物量、平均根茎、叶总酚含量、茎总酚含量、全株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地径与茎生物量、总根长、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年降水量与地径、总根长、平均根径呈显著相关,平均根径与纬度、经度呈显著相关,年日照时数与苗期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筛选出适宜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生长的优良种源,即江西九江庐山、浙江杭州淳安、浙江丽水景宁、湖北黄冈蕲春、湖北恩施5个种源.  相似文献   

4.
油松自由授粉子代抗逆性性状遗传分析与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6个种源地95个自由授粉子代的2 a生油松实生苗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遗传主成分分析和指数选择分析法对油松家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选出19个优良家系。结果表明:2 a生油松实生苗家系间各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除茎干重/茎长和根干重/根长的家系遗传力呈中度遗传外,其他6个性状的遗传力均≥0.679。茎干重/茎鲜重、根干重/根鲜重、SOD的遗传变异系数和表型变异系数均较小,其中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978%、14.732%和11.512%。根冠比与茎干重/茎长、根干重/根长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茎干重/茎长、根干重/根长之间,根干重/根鲜重与茎干重/茎鲜重之间,茎干重/茎长与根干重/根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家系L33、L49、L44和H34的各主成分值都较大,是生物量和生理性状都较好的优良家系。指数选择法选出的19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95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两种源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期生长特性的异同,探究调控苗木生长的生理生态性状。【方法】以美国和广东两种源湿地松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测定5个苗木生长指标、8个针叶生理性状和8个根叶生态性状,进行两种源差异t检验分析、不同指标和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广东种源苗高、地径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美国种源(P<0.05);广东种源针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美国种源(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活性正好相反;广东种源针叶面积和针叶重分别较美国种源高22.9%、52.6%,但总根长低于美国种源。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源湿地松苗木生长性状、生理性状和生态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内在相关性。主要区别在于,美国种源苗高与地径、地径与地上生物量、地径与整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径比与针叶面积、高径比与根总表面积等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广东种源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但相比于美国种源苗木其叶绿素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0.70)。相关性分析还表明,湿地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越富与旱稻IRAT109杂交获得的120个粳-粳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旱田种植在自建的根管中,考察抽穗期的根数、根基粗等6个性状,同时计算根茎比(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鲜重)。计算各性状间及其与根茎比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一步进行根系性状和地上部分生物重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数与根茎比无相关性,根基粗与根茎比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根长与根茎比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27;根鲜重、根干重和根体积与根茎比亦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447和0.488。对高根茎比和低根茎比株系根系进行比较,除根数外,其他性状的均值均为根茎比大的株系大于根茎比小的株系,说明根茎比可以作为作物根系抗旱性的一个指标;根鲜重、根干重和根长对地上部分生物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内的藏柏8个种源36个家系开展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的变异,3个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82、0.62和0.84,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0.76和0.77,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2个优良种源,地径、树高、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1.36%、5.78%和10.1%;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23%、16.22%和17.46%。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砧木容器苗高度、地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根重比、高径比、含水率、总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16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和曲线分析法,建立了苗木高度与地上干重二次方曲线最优拟合方程为Y=11.740+2.231X+1.880X2,苗木地径与总生物量二次方曲线最优拟合方程为Y=3.143+0.127X+0.002X2,苗木总生物量与地上干重、地下干重二元线性最优拟合方程为Y=-0.002+1.001X1+0.993X2,苗木质量指数与地下干重、含水率二元线性最优拟合方程为Y=0.131+0.026X1-0.003X2,苗木根长与根表面积、高度、地上鲜重三元线性最优拟合方程为Y=-618.227+1.795X1+62.056X2-165.366X3。充分运用最优拟合方程能够很好地预测和指导薄壳山核桃砧木容器苗培育和生产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苗期油松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的测定与分析,初步评选出陕西省的油松优良种源和家系。【方法】采集陕西洛南、黄龙、太白、宁陕、黄陵和富县6个种源地的82株油松自由授粉优树种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各家系2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及侧根数,对测定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评选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所测定的油松实生苗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除主根长外,其余7个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两两间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鲜质量4者间遗传相关系数≥0.813;家系间油松实生苗主根长和侧根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7.976%和11.275%;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的相关遗传力均较大,分别为0.754和0.750,但是均小于其对应的家系遗传力,所以不适宜进行间接选择;运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评选出17个油松优良家系,所选家系各性状值均明显优于82个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值。【结论】洛南种源为陕西油松种子园建设的优选种源;选出了17个油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0.
毛红椿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西宜丰毛红椿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浙江富阳进行苗期试验,分析苗期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根茎比、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8个性状。家系间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苗高的遗传力相对较高,为0.80;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4个性状的遗传力为中等,在0.53~0.68之间;而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3个性质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苗高与地径、茎干重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根总体积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根干重、茎干重、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根系性状(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采用独立选择法,选出8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1.
樟树苗期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樟树苗高,分枝高,冻害性状的种源层次的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瓜。方差分析表明,樟树功期种源间有苗高,地径,分枝高,冻害上有差异,家系之间在地径性状上有显差异,其它性状上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根系性状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份水稻和2份旱稻品种为材料,在桶栽保水、桶栽旱种条件下比较根长、根数、根冠比等主要根系性状的差异及根系性状与旱作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根长、根数、茎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均低于保水栽培,而水稻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根冠比(根茎干重比)多呈上升趋势。在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品种间根长变异较小,根鲜重、根干重存在较大差异。根长与旱种产量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根数与抗旱性无关,根冠比与旱种产量及抗旱系数为负相关,认为根长可作为鉴定水稻抗旱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4年生直播栽培北细辛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根鲜重性状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单根重变异幅度最大,可以通过根重进行以高产为目标的选择育种;单根重与地上鲜重、叶柄粗、叶长、叶宽、根长、须根数等6个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根鲜重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有叶柄粗、叶长、根长、须根数,其中根长对根鲜重的影响程度最大,须根数次之。因此,在进行北细辛高产种质的选择应以根长、须根数为主,综合考虑叶长、叶柄粗等地上相关性状对根鲜重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充分利用柏木种源、家系间广泛的遗传变异进行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结论]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4个种源的麻栎种子进行不同播种密度的育苗试验,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至9月中旬,重庆巫山种源的最适播种密度为10cm×20cm,其幼苗平均苗高为45.51cm,地径为5.48mm,根长为38.73cm,根粗为10.35 mm;重庆武隆种源的最适播种密度为15cm×20cm,其幼苗平均苗高为 56.60cm,地径为6.27 mm,根长为45.47cm,根粗为11.63 mm;贵州丹寨种源的最适播种密度为15cm×20cm,其幼苗平均苗高为55.29cm,地径为5.86mm,根长为40.21cm,根粗为10.67mm;四川通江种源的最适播种密度为10cm×20cm,其幼苗平均苗高为60.30cm,地径为6.23 mm,根长为37.40cm,根粗为13.08mm.方差分析表明:4个播种密度下,重庆巫山种源幼苗地径、根长、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重庆武隆种源苗高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贵州丹寨种源幼苗苗高、茎鲜质量和茎干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密度幼苗间生长特性的差异性主要由生物量和地径决定的.筛选出10cm×20cm 和15cm×20cm 两个播种密度为最佳育苗密度,四川通江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对班克松50个家系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苗期、2~6 a生树高、地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采用独立淘汰水平法,以树高性状〉ck 15%为标准,选择出24个优良家系,占供试家系的48%.优良种源林中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占全部优良家系的70.83%;优良家系树高、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29 4和0.808 4,树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7.69%和26.02%.在优良家系中选择出40个优良个体,树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43.19%和39.12%.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福建省引种地的16个峦大杉优树自由授粉种子和1个对照为材料,在福建南平开展优树家系苗期试验,研究1年生苗高、地径、生物量、高径比、苗木质量指数、根幅与最粗枝径等7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状况,分析7个苗期性状相关性并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家系选择。结果表明:引种地峦大杉种内有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优树子代间差异显著,这些变异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系列苗期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介于0.616 3~0.961 1之间;峦大杉苗高与地径性间无显著性相关,根幅、最粗枝径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性相关;以苗木质量指数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3个峦大杉优良家系;3个优良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分别为33.62 cm、7.19 mm、9.19 g、0.202、11.95 cm;优良家系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平均遗传增益达5.83%~44.57%,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甘蔗家系苗期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组合的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实生苗根系性状、地上部性状及根系性状与地上部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实生苗苗期根冠比、根直径差异不显著,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根交叉数差异显著。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相关性,且根系鲜重与植株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干重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以9个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252株实生苗为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半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比较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变异系数在种源间的变化以及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苗高、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速生期均在7-9月;2)表型性状(除叶面积、根长和根表面积)在种源间均不显著,新平种源各性状值均最大;3)从变异来看,根系的稳定性最低,地径的稳定性最高,云龙种源的表型性状比较丰富,永仁种源的表型多样性程度最低;4)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新平种源具有最大的生物量。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种源间的差异主要由生物量决定,初步选择出新平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油松26个种源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油松优良种源,调查了26个种源1年生和2年生苗的株高和地径,1年生苗的根长、侧根数、根茎鲜干质量,以及苗期的光合参数。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将2年生苗高和地径作为指标进行油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苗的株高和地径在26个种源间均差异显著,1年生苗的茎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差异显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地径的隶属函数值高于当地种子园种源(平泉)的5个种源分别是内蒙古宁城、辽宁北票、山西隰县、山西和顺和河北围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