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孟书燕 《农学学报》2015,5(5):89-93
简述了国内外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转基因食品作物存在的优点和劣势,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初步的了解。由于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文章指出不仅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子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而且要依据“实质等同”等原则,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由此才能给消费者带来合格放心的转基因食品。同时严格的评估和监控也能促进中国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转基因作物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大众视线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本文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弊端,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力度。转基因检测是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本文就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CR、ELISA等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检测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监管和标识管理的重要支撑,可有效防范未经安全评价和品种审定的转基因作物非法扩散,保障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检测技术也在朝着快速、简便、高通量、自动化等方向发展,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运用并在监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几种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了转基因作物检测存在的新问题,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逐渐释放,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全面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检测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论述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其中转基因作物发展最快,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品质改良、养分高效利用、抗旱耐盐碱转基因作物纷纷面世。转基因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有长久历史,如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生产食品用酶制剂、添加剂和洗涤酶制剂等。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燃料酒精等。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育种、医药、食品和环境领域.转基因植物是转基因生物中的最大类别,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最为成功.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优势及潜在危害性,并初步探索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及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灵敏、高通量及准确定量的要求,进而对转基因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转基因作物蛋白质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EL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生物分子互作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新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逐渐兴起应用,其中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是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由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可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实现了高通量转基因检测的目的,提高了转基因检测效率,今后需加强其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灵敏、高通量及准确定量的要求,进而对转基因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转基因作物蛋白质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EL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生物分子互作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新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逐渐兴起应用,其中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是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由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可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实现了高通量转基因检测的目的,提高了转基因检测效率,今后需加强其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转基因产业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可能引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毒性物质,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形成潜在的危害,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具有潜在性,非预见性,因此以“实质等同性”为基础的定向评价方法很难充分考虑到由遗传修饰引起的非预期效应.文章主要阐述了转基因植物整合位点的分布和机制、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效应,以及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代谢组分析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代谢水平上比较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基因表达的差异,在食品安全评价中会是完善定向方法的补充方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核酸检测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对含有转基因产品及其制品中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共设计5对引物来筛取最佳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20 μL体系在37 ℃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对CP4-EPSPS基因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检测转基因的灵敏度阈值为45拷贝,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大规模筛查CP4-EPSPS基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多种农作物中得到应用和发展,随着转基因作物的不断增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转基因检测技术。文章对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杂交印迹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转基因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其他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对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实践中使用的改良方法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国际甘蔗转基因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甘蔗转基因研究的发展方向。针对转基因研究的高度社会敏感性,阐述法定转基因检测机构对保护和促进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健康发展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国霞  杨玉珍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6-8108,8111
为了解河南省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情况及基层农民对转基因农作物的认知情况,对河南省13个地县的5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作物品种的产量、种子价格、种子发芽率、粮食收购价格等几个因素是农民选择作物种子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河南省农作物品种中,主粮小麦、玉米品种中除饱受争议的"先玉335"外其他均不是转基因品种,大豆种子中也没有转基因品种,抗虫棉是典型的转基因品种;综合结果表明基层农民对转基因的科学认识相对缺乏,普遍认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作物缺乏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规范管理转基因产品,以建立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标准为前提,通过分析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18a中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态势,以核酸检测方法为主,介绍了基因芯片、PCR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转基因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标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付远志  王清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193-9194,9196
近20年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随着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不断涌现,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文中主要探讨了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大方面产生的争议,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安全性隐患.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面积只占世界的1%,并且只是转Bt基因抗虫棉,这是由于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研究相对滞后所致。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一些人类不曾食用过的基因,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应用能否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安全性评估的两个方面。生态评估是估测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及种子扩散能否形成遗传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转基因作物本身或近缘种能否成为超级杂草;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新产品能否导致食品的致敏性,以及转基因作物花粉的致敏性是转基因产品对人与动物健康是否有害评估的重要方面。应深入开展安全性研究,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实际的评估程序和手段,使转基因安全性将不再是制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多重PCR分析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基因大豆、水稻等样品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基因和转入的目的基因等多个外源转基因元件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高效的转基因农作物筛查鉴定技术。通过多重扩增实验,建立了关于转基因大豆检测的大豆内源Lectin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和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的三重PCR分析体系,及关于转基因水稻检测的CaMV35S、NPTII和HPT基因的三重PCR分析的技术体系。并以大豆、水稻等农作物样品为检测材料,采用单一PCR和多重PCR技术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简便、准确等特点,在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日益完善,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耕种面积迅速增长,但其潜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明显。文章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概况以及安全性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