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旨在明确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危害寄主情况,为该地区钻蛀性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2011年3月—2015年4月,采用野外调查、人工捕捉、诱捕器诱集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共计26种,隶属3个目8科,其中鞘翅目害虫为17种,占65.4%;鳞翅目害虫8种,占30.8%;膜翅目害虫为1种,占3.8%。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钻蛀性害虫种类主要集中在鞘翅目和鳞翅目。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期间首都机场海关监管库区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关监管库是包装货物进入我国境内的重要集散地,为有效监测北京奥运会期间外来有害生物随各种包装材料侵入我国,作者于2008年6月上旬至10月上旬,利用昆虫引诱剂和黑光灯监测的方法,对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监管库区昆虫种类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监管库区共有昆虫211种,隶属于11目、64科;其中以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种类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6%、22%和9.5%;单科种类最多的是鳞翅目的夜蛾科和螟蛾科,其次为鞘翅目中的步甲科、瓢甲科和鳃金龟科,它们共同构成了监管库区的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和大青叶蝉的种群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65%和2.54%,是监管库区的优势种。同时,监测中还发现了进境植物一类检疫对象美国白蛾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检疫对象家茸天牛,但其种群数量均较少。研究结果为有效监测和控制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监管库区有害生物的发生,阻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避免首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南省粮库储粮害虫的发生情况,通过现场采集,2019~2021年调查了海南全省20个市县(区)的30家储粮企业.鉴定出包括昆虫纲的衣鱼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蛛形纲的拟蝎目共10个目,44种害虫和益虫,其中鞘翅目昆虫有10个科24种,鳞翅目昆虫有4个科5种,衣鱼目、膜翅目各1科1种,蛛形纲的拟蝎目1科1种和真...  相似文献   

4.
1979—1983年在河北省54个县调查了地下害虫的地理分布和危害程度.从采集的大量昆虫标本中,已初步定出了60个虫种,其中包括金龟子50种,金针虫4种,缕蛄2种,拟地甲2种及麦根蝽象等.根据害虫危害程度和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自然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虫种.目前,地下害虫发生趋势是:蛴螬十分严重,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在某些地区具有发展趋势;蝼蛄危害减轻,例如华北蝼蛄.作者认为,河北省低平原区仍是重要防治区,在麦田主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在玉米田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鳃金龟等,在花生田防治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相似文献   

5.
中国储粮昆虫2005年最新名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2004~2005年调查,共采集记录中国储粮昆虫(包括天敌)270种,其中害虫226种,储粮害虫天敌44种。它们隶属于2纲,12目,54科。其中属于昆虫纲的种类有:鞘翅目昆虫31科;鳞翅目昆虫6科;膜翅目昆虫5科;蜚蠊目、半翅目、双翅目昆虫各2科;啮虫目、缨尾目、等翅目、革翅目昆虫各1科。属于蛛形纲的种类有:拟蝎目的伪蝎科;蛛形目的壁钱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储粮昆虫历次调查总结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4~2005年进行的全国性储粮昆虫调查,共采集记录储粮昆虫(包括天敌)270种,其中害虫226种,储粮害虫天敌44种,分别隶属于2纲,12目,54科,146属.其中属于昆虫纲的种类有:鞘翅目昆虫31科;鳞翅目昆虫6科;膜翅目昆虫5科;蜚蠊目、半翅目、双翅目昆虫各2科;啮虫目、缨尾目、等翅目、革翅目昆虫各1科.属于蛛形纲的种类有:拟蝎目的拟蝎科;蛛形目的壁钱科.第1至第4次虫调均有的储粮昆虫56种,并提出我国储粮昆虫新记录4种,同时分析了有潜在危险的储粮昆虫和几种重要储粮害虫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贵州独山黑麦草人工草地鞘翅目昆虫种类组成及发生情况,采用网捕、陷阱及目测法收集统计记录甲虫种类和数量,总结分析其发生程度。初步结果鉴定出鞘翅目昆虫10 科33 种,叶甲科古铜凹胫跳甲(Chaetocnema concinnicollis)为优势类群;发生程度较高的有害种群有:豆长刺萤叶甲(Atrachya menetriesi)、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细角长跗跳甲(Longitarsus succineus)、斑鞘豆肖叶甲(Pagria signata),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黑斑尖筒象(Nothomyllocerus illitus)、暗色槽缝叩甲(Agrypnus musculus)和筛阿鳃金龟(Apogonia cribricollis);发生程度较高的天敌种群有: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Achlaenius) micans]、逗斑青步甲[Chlaenius (Pachydinodes) virgulifer]、中华婪步甲(Harpalus sinicus)、爪哇屁步甲(Pheropsophus javanus)、星斑虎甲(Cylindera kaleea)、纵条瓢虫(Brumoides sp.)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其他种群零星发生。黑麦草人工草地生态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鞘翅目种类组成,需警惕古铜凹胫跳甲成为黑麦草人工草地的主要害虫,注意保护利用其天敌类群。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虫情测报灯对茶树鳞翅目(尺蠖蛾科、斑蛾科、鹿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蓑蛾科、豹蠹蛾科、毒蛾科、剌蛾科、螟蛾科、镰蛾科等)、鞘翅目(金龟甲科、天牛科等)、直翅目(蝗虫科、蝼蛄科、蟋蟀科等)、同翅目(叶蝉科、蛾蜡蝉科)、等翅目具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初步明确了白蚁、金龟甲、卷叶蛾类、茶银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茶斑蛾、茶鹿蛾、茶白纹螟、黑跗眼天牛、茶天牛、红翅天牛等害虫的灯下年消长规律,其中部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世代数与文献记录存在差异。LED红光杀虫灯对昆虫没有诱集作用,蓝光杀虫灯诱虫能力强于紫光杀虫灯,其中,紫光杀虫灯诱集鳞翅目能力强于蓝光杀虫灯,诱集茶树鞘翅目害虫和天敌的能力也强于蓝光杀虫灯,而蓝光杀虫灯诱集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昆虫的能力则比紫光杀虫灯强,频振灯除了诱集中性昆虫(蚊虫和蜉蝣)的能力比蓝光杀虫灯差外,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诱集能力均大大优于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尤其对天敌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频振灯的诱虫谱比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更宽。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注册梨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黑光灯、性诱剂诱集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两个注册梨园主要害虫及其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两个注册梨园共计采集到主要害虫25种,隶属4目15科。对5种主要害虫成虫消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全年消长呈现两个明显的高峰,表现出2代类型区的特征。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消长全年呈现四个明显的高峰;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一年一代,成虫发生期分别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7月上旬到8月中旬;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危害盛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虫生真茵是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oblita(Fald.)分离出一株真菌,并采用浸渍法初步研究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茵(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随金龟子绿僵茵孢子浓度的升高,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孢子浓度为2.1x104、1.9×105、2.2×106、2.0×107、1.8×108个/ml时,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0%、65%、90%、100%和100%.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说明该菌株对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农田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及其在不同作物田分布特点,笔者采用挖土法,于2011~2014年调查了河北省不同区域内主要作物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总体来看,河北省作物田地下害虫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发生种类上,蛴螬和金针虫占全部地下害虫种类的80~90%,但不同种类蛴螬年度间发生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坝上地区和沿海地区发生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96±0.11头/m2和2.31±0.75头/m2,山前平原发生虫量较大,达到了8.09±3.28头/m2。不同作物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来看,马铃薯和莜麦田以金针虫为主,占全部地下害虫的60~70%,小麦和玉米田内以蛴螬为主,占75~80%,花生田内以蛴螬为优势种,占90%以上。笔者根据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受分布地域、土壤结构和作物种类等多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分区分类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浙西北稻田灯下昆虫群落结构分析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研究建德地区稻田生长季节昆虫群落结构,弄清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通过对2012年5—10月浙西北建德地区水稻田诱虫灯下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分别运用自然系统分类法、生态功能分类法、优势度及不同时间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分析,对稻田灯下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建德地区水稻田灯下昆虫群落由13目69种组成,其中,鳞翅目最多,占26.09%,同翅目、鞘翅目次之,分别占17.39%、14.49%。稻田昆虫群落根据生态功能分为4个功能团,其中剔除对稻田影响较小的卫生昆虫外,植食性昆虫种类最多,在数量上占整个昆虫群落的绝大多数,危害最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群落中的优势种为按蚊、褐飞虱、白背飞虱,优势度分别为48.58%、15.01%、12.03%;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属于R-类害虫,个体小,受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极大,适宜条件下数量多,对水稻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对群落结构起决定性的作用。5月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均最高,这表明5月的稻田昆虫群落结构最稳定、物种间平衡性也最好,随着月份的推移,稻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也在逐渐降低。这些结果为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稻田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都匀坝固等4个茶场133.33hm2茶园采用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采集到的病虫害标本进行了核对、鉴定和分类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都匀地区茶树病虫害种类较多,但常见危害茶园最重的害虫有9种,病害有5种.普查基本摸清了都匀地区茶园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广西药用植物越南槐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给有效防治越南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随机取样法,于2012 年3—11 月对马山县药材生产基地的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并鉴定越南槐生长期的害虫有5 目10 科12 种,不同害虫的为害时期和种群数量都有很大差异。害虫天敌有3目10科17种,对害虫有较高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省怀远县石榴园病虫害种类、分布和危害进行系统调查,并研究了干腐病、褐斑病、根腐病和煤烟病的流行规律,以及桃蛀螟、桃小食心虫、黄刺蛾、巾夜蛾、茎蛾、豹纹木蠹蛾、棉蚜和日本龟蜡蚧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组建以植物检疫和生物安全技术为前提、以生态调控技术为核心、以环境友好的化学防治技术为关键的石榴园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为石榴高产、稳产、优质和无害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进行柑橘病虫害的机器识别,提出了柑橘病虫害为害状特征的复杂性测度表达与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柑橘病虫害为害状主要色调区间[0,120°]进行长度为1°的等分割,形成120个色调子区间;其次,统计各色调子区间像素分布密度,以此作为柑橘病虫害为害状复杂性测度的结构性序列;再次,依据此结构性序列计算病虫害为害状统计复杂性测度,并将其作为病虫害特征值;最后,将Shannon信息熵和统计复杂性测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3层前馈神经网络柑橘病虫害识别模型来识别柑橘病虫害。柑橘蓟马、褐圆蚧、柑橘树脂病、糠片蚧各30个测试标本最低正确识别率、最高正确识别率、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3.3%、96.7%、95%。试验结果表明,柑橘病虫害为害状的复杂性测度较充分地表达了柑橘病虫害的典型特征,能用此方法进行柑橘病虫害识别。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粱鳞翅目害虫发生动态,解决防治适期问题,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性诱技术诱集鳞翅目害虫,探索黏虫、条螟、玉米螟、桃蛀螟、草地贪夜蛾和二化螟的发生动态。研究发现,玉米螟和条螟发生最为严重,占鳞翅目害虫数的70%以上,各类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时段在5月初—8月初,其中主要集中在5月底—7月中下旬大量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更加科学合理预测高粱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依据,也为本地有机高粱生产过程中的鳞翅目害虫制定防控方法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