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军曹鱼养殖水体及其肠道弧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常用的10种抗生素,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简称K-B法),参照NCCLS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标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Esсheriсhia coliATCC25922为质控菌株,对周年监测分离自养殖军曹鱼水体及肠道的41株优势弧菌(水体菌18株,肠道菌23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抑制弧菌效果最好的药物是氯霉素(100%敏感)、庆大霉素(水体菌100%敏感,肠道菌敏感率超过90%),其次是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B。青霉素类抑菌效果则较差,如试验肠道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超过78%,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超过60%。不同来源(即分别来自养殖水体和鱼肠道)的弧菌菌株对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广州番禺某牛蛙养殖场发现较为特殊的疾病且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为查明其致病原,从患病牛蛙(Rana catesbeiana)中抽取其背部的积液和对其他病变部位如肝、脾等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后得到两株优势菌,然后将两株优势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进化树构建、革兰氏染色细菌和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一株菌株GPY92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另一株菌株GPY92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进行人工感染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丁胺卡那、红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青霉素和氟苯尼考敏感,对多种药物耐药;海豚链球菌对林可霉素和头孢呋辛耐药,对头孢他啶中度敏感,其余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广东省惠州、肇庆、珠海、湛江4个吉富罗非鱼主养区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并进一步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与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关系。本实验通过传统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扩增特异性基因cfb以及16s r DNA对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检测β-内酰胺酶类基因在分离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用Statistic6.0统计分析各β-内酰胺酶基因与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阳性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惠州(46.46%)湛江(43.24%)肇庆(17.30%)珠海(4.17%);药敏结果显示各地区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4.29%)和磺胺二甲基嘧啶(耐药率为86.40%)普遍耐药,对恩诺沙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为3.99%);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与细菌耐药性统计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基因组中的9个β-内酰胺酶基因在各分离菌株中的分布呈高度多态性,其中SAG0658基因与氨苄青霉素抗性显著相关,提示SAG0658基因在无乳链球菌耐氨苄青霉素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9个β-内酰胺酶基因与青霉素抗性无相关性,说明其在菌株对青霉素耐药过程中并未发挥明显作用,提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可能依赖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患结节病蓝鳃太阳鱼的病因,从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脾脏结节处分离获得一病原菌SD1810。通过菌落形态、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所得菌株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注射浓度为2.8×107 CFU/mL的菌液能使蓝鳃太阳鱼患病致死,发病症状与原感染鱼相似。从死亡太阳鱼体内可重新分离到与SD1810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相一致的病菌。对分离获得的鰤鱼诺卡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SD1810对红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等10种抗生素极其敏感,对头孢唑啉,诺氟沙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6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康明健 《畜禽业》2010,(6):58-61
以干海乡一生态鸡鸡苗场中分离得到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原菌为试验对象,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以及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表明所分离到的5个菌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磷霉素、新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12种药物对5个不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对新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磷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极强。  相似文献   

6.
于洋  李敬双  刘彦 《畜禽业》2006,(2):32-34
对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和沙门氏菌。对临床分离的36株病原菌,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敏感。临床疗效试验,注射用邻氯氨苄青霉素钠安乃近粉针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注射用邻氯氨苄青霉素钠安乃近粉针对奶牛乳腺炎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感染发病的美洲鲥肝脏、肾脏和肠道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及PCR鉴定,确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用该菌株接种健康美洲鲥,鉴定其致病力,从人工感染50 g左右的健康美洲鲥发现,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试验鱼在感染后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的鱼症状一致。进一步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维氏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吩三种药物极为敏感,对红霉素、头孢唑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链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福建省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中的284株异养细菌(其中消化道菌131株,水体菌153株)进行药物敏感测试,以期了解其耐药性概况。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消化道与养殖水体异养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最高达83.95%,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受试的水体异养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0;不同来源菌株的多重耐药(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MAR)现象普遍,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均值分别为59.15%和51.31%。该研究同时发现相同分离源的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波动规律,消化道异养菌于9月耐药率最低,而水体异养菌耐药率在6月最低。结果表明,皱纹盘鲍消化道及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较高,耐药状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天津地区养殖红尾皇冠鱼(Aequidens rivulatus)大量死亡的原因,取患病红尾皇冠鱼进行细菌分离,从病鱼肾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071901,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红尾皇冠鱼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及cfb(GBS-specific gene cfb,CAMP factor)基因检测对菌株071901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071901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特性与链球菌属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相近,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071901与无乳链球菌聚为一支,以07190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也得到了预期的900 bp的核酸片段,进一步证实菌株071901为无乳链球菌。对3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071901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9种药物敏感,对多粘霉素、罗红霉素、呋喃唑酮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天津地区养殖红尾皇冠鱼(Aequidens rivulatus)大量死亡的原因,取患病红尾皇冠鱼进行细菌分离,从病鱼肾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071901,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红尾皇冠鱼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及cfb(GBS-specific gene cfb,CAMP factor)基因检测对菌株071901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071901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特性与链球菌属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相近,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071901与无乳链球菌聚为一支,以07190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也得到了预期的900 bp的核酸片段,进一步证实菌株071901为无乳链球菌。对3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071901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9种药物敏感,对多粘霉素、罗红霉素、呋喃唑酮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命名为SL1701株)为本次引发梭鲈病害的致病菌,Ib-ST261型。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菌SL1701对健康梭鲈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4.5×105CFU/m L时可使80%受感染梭鲈死亡,并可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症状。菌株SL1701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γ溶血,生理生化特性与普通无乳链球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同源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L1701对氟苯尼考、氟罗沙星等1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磷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L1701为Ib-ST261型无乳链球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及氟罗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2.
人工繁育的中间轴孔珊瑚(Acropora intermedia)出现白化病症状,且白化范围呈蔓延趋势,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为探明此次养殖中间轴孔珊瑚白化病的病因,对患病珊瑚进行了病原学研究。从患病珊瑚基部病灶部位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JU-V039,该菌株经Biolog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发育进化树分析,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再经人工回接感染,证实溶藻弧菌是引起此次珊瑚白化病的致病原。药物敏感实验显示,该菌株对13种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5.4%,其中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卡那霉素、四环素、萘啶酸和氯霉素10种实验药物表现敏感(S);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表现耐药(R);对多粘菌素B则表现中介(I)。溶藻弧菌与此次养殖中间轴孔珊瑚白化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珊瑚白化病的致病机理,并给出科学有效的疾病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源弧菌耐药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10年收集自上海、江苏、海南等地海水养殖区域内的184株弧菌进行了耐药率测定和分析,绘制了其对常见药物的耐药谱。结果显示,所有弧菌对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利福霉素类等常见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新生霉素64.7%、复方新诺明57.6%、恩诺沙星54.3%、利福平54.3%、卡那霉素45.7%,对诺氟沙星、氯霉素类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8.2%、10.3%和9.2%;菌株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1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100%;对2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93.5%;对3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0.4%;对4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49.5%;对5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26.6%;对6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亦有3.8%。由此可见,水产细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已成为当前渔业细菌性疾病防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1)
从采集的45份疑似链球菌病病死猪中分离出4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染色特点、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PCR鉴定为链球菌。对鉴定出的4个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菌株对头孢菌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源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原感染菌一致菌株。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_(50)=2.30×10~6CFU/g。FJLF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痢特灵、红霉素及链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拉定及阿莫西林等10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甲鱼穿孔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对患病甲鱼进行了临床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病原菌鉴定(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及细菌生化和分子鉴定)以及菌株毒性试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表明:致病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有明显的β溶血,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菌液浸泡感染黄鳝,也能使黄鳝出现出血病症状。该菌对嗯诺沙星和四环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低度敏感并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对某鸡场的病鸡(14~17日龄)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剖解、细菌学检查、生化试验确定该菌有不同类型的亚种,并且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强毒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本菌最为敏感的药物是:邻氯青霉素、红霉素;对庆大霉素和头孢类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染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碱杆菌(Bacillus al-caligen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9.
从患"红头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肝、肾等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生化鉴定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HHG有很强的致病性,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对丁胺卡那、米诺环素、恩诺沙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中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哌酮等10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利福平和链霉素3种抗生素低度敏感,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等14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红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出具有反硝化能力并拮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芽孢杆菌好氧菌株,并对其中拮抗性最强的1株芽孢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进一步研究其最适生长条件、水解淀粉和蛋白的能力,并进行菌株药物敏感试验及安全性检测。经鉴定,筛选出的菌株(命名为NY 5)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反硝化性能检测培养基中接种1%的NY5菌液后,对50 mg/L的亚硝酸盐氮12 h去除效率达到100%;对本实验室保存的21株不同来源的无乳链球菌均有拮抗作用,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6.67±3.00)mm。NY 5在温度为25~40℃、盐度为0~40、pH为5~9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同时NY 5还具有水解酪蛋白和淀粉的功能。NY 5菌株对多数抗生素敏感,对少数检测抗生素(青霉素G、麦迪霉素、头孢唑啉等)耐药。在水体中NY5菌液浓度为2.0×10~7 CFU/mL,以及在注射200μL2.0×10~6 CFU/mL浓度NY 5菌液的条件下,体重为(6.0±1.1)g的罗非鱼均未出现死亡及其他异常现象。综合上述结果,证明筛选出的NY 5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