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12年入春以来126个猪场的猪病发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疫病是当前猪病的主要流行病种,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当前猪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并对当前猪病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当前猪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高热病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6~2007年湖北省部分地区的猪高热病综合症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147个养猪场和养猪户,发病猪有67 040头,发病死亡27477头,发病死亡率41%.273份病料PCR检测呈阳性结果,其中猪瘟的阳性率为41%(86/210)、蓝耳痛为83.2%(213/256)、伪狂犬病为33.8%(48/142)、猪圆环病毒为70.5%(189/268).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3株蓝耳病病毒、2株猪圆环病Ⅱ型病毒和2株猪流感病毒;分离到25株猪链球菌、36株大肠杆菌、13株副猪嗜血杆菌和2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养殖业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一系列家畜类传染病。病原体因为有了广泛的载体,加之大多数养殖户并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促生了多种难以防范的传染疾病,猪圆环病毒病就是其中之一。严格来讲,猪圆环病毒病有一定的潜伏性,前期不易发觉。基于此,通过对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症状、易感群体、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办法的大致分析,对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炎热的夏季,极容易爆发猪高热病,导致大批量的猪生长不良,乃至死亡,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作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探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发现猪高热病主要原因在于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等其他病毒,或者是由于猪感染的寄生虫、病菌、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而引发。面对夏季的猪高热病,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工作。作者根据自己对猪只高热病的研究,对高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河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静  梁月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44-5446
[目的]为研究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无菌操作采集病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经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对病毒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断奶期的发病猪被毛粗糙、消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以5~10周龄猪的症状最明显。猪生长发育明显受阻,甚至导致死亡。从病料中和细胞中扩增出约540 bp特异性片段。淋巴结、脾组织细胞核内均有大量无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7 nm,呈球状,符合PCV病毒粒子特征。第6代细胞病毒液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PCV特征的荧光斑,而胞浆中无荧光斑,表明毒株有感染性。[结论]该试验中分离的病毒被鉴定为猪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几年才流行于我国的两种猪病毒性疫病,即猪圆环病毒病、猪巨细胞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由PCV引起,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猪巨细胞病毒病由巨细胞病毒引起,为人畜共患病。根据临床特征和剖检变化可对以上两种猪病毒病作出初诊。对于病毒性传染病应重在预防,一旦发病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疗法。1猪圆环病毒病1991年在加拿大最早发现了猪圆环病毒病,很快在欧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病给我国养猪行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病原是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PCV2),患病猪只可能是单独发病,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通过对病毒的分离鉴定能够确诊该病。猪圆环病毒病防控主要是通过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控制等措施。本文主要论述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毒分离鉴定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贵州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花溪区、息烽县和织金县3个地方3个猪场疑似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发病猪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并分别采集6份血清及组织病料,采用ELISA和PCR技术对18份样品进行PCV2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花溪、息烽、织金3个区(县)的PCV2阳性率分别为33.3%、83.3%和66.7%,3个猪场均出现了PCV2病毒感染,猪圆环病毒贵州流行毒株与Shanghai-06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正>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性肺炎,是由猪肺炎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气候骤变和冬、春季发病较多。若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发病率较高,以仔猪死亡多,但其他病猪如有继发感染时,死亡率也很高,最常见的原发和继发感染病原有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鼻霉形体(支原体)、猪蓝耳病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等。呼吸道病现为多病原造成,故称猪呼吸道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正>一、猪口蹄疫病的诊断方法猪口蹄疫病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严重疫病,猪龄越小,感染率越高,疫情扩散后控制难度较大,多发于冬春季节,爆发区域为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交通沿线的猪场等,传播媒介有人和其他动物等,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对养猪业的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猪口蹄疫病的发病趋势猪口蹄疫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猪口蹄疫病毒的传播,这种病毒对外界有很强的抵抗性,可以在粪便、饲料、用具中存  相似文献   

11.
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呼吸器官疾病,发病频率高且传染性强。介绍了猪流感的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并对猪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阐述,与猪的普通感冒、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最后提出了猪流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方法】运用持续-短暂(P-T)模型和信息份额(IS)模型测算生猪主产区间生猪价格的共因子、持续-短暂因素的分解及其在生猪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结果】四川、湖南和河南生猪价格对长期生猪价格形成有显著作用;四川和湖南生猪价格的上升对共因子有负向作用,而河南生猪价格的上升则对共因子有正向作用;各主要生产地区生猪价格的持续性因素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形成中短暂性因素比重相对较高;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所占市场信息份额相对较高。【结论】确保湖南、四川生猪价格稳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尽可能减少河南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从而降低生猪价格共因子的变动幅度;关注疫情和下游需求(猪肉需求)等因子引起的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中短暂性因素部分的变动态势,尽可能减少具有扰乱作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猪群生产是猪场日常工作的核心,一个猪场的效益主要由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而直接体现。而猪群生产中的基础母猪数量、每周配种母猪数、怀孕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仔猪存活率、育仔存活率、育成存活率、母猪淘汰率和母猪分娩指数等工厂化养猪参数又是直接衡量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的一系列硬指标,因此,利用工厂化养猪参数可以监测某个时间段的猪群生产的状态。原理是依据现有猪场的基础母猪数量和猪群的某个时间段初期的实际繁殖状态,通过计算机根据工厂化养猪理论参数模拟运算产生出标准猪群生产数据,将之与猪场猪群生产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并制出曲线对比图,从对比图中可直观看出猪群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优劣,这样就实现了对猪群生产的某个时间段的动态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野鄂杂交一代猪与鄂西黑猪胴体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纯种野猪(♂)×纯种鄂西黑猪(♀)的杂交猪和鄂西黑猪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80 kg屠宰,测量其体重、皮厚、背膘厚度、胴体长、胴体重、眼肌面积、花板油比例等胴体性状,研究比较野猪血缘对肉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比较野鄂杂交一代猪和杜长大猪肌肉中Cu、Fe、Ca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鄂杂交一代猪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皮厚、瘦肉率方面比鄂西黑猪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野鄂杂交一代猪在背膘厚度、腿臀比例、花板油比例、脂肪率方面比鄂西黑猪低(P<0.05);野鄂杂交猪在胴体长度上比鄂西黑猪要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野鄂杂交一代猪和杜长大猪在pH值、熟肉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都属于正常范围;野鄂杂交一代猪在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高于杜长大猪(P<0.05)。野鄂杂交一代猪肉中的Ca、Cu、Fe等元素的含量比杜长大低,其中Cu和Ca元素的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Fe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猪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阐述国际猪育种发展趋势和分析国内猪育种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的全国性及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工作,以及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提出了我国未来猪育种的基本策略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 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 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而利用西方瘦肉型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弥补我国地方猪种的上 述缺点,可以促进地方猪种生长和提高瘦肉产量,但对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瘦肉型猪种的引入也给 我国地方猪种的生存带来严重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猪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为地方猪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综述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猪 繁殖性能、产肉性能、抗病性能和性别控制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猪遗 传育种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转绵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猪生长激素(oMT-pGH)基因和转绵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猪生长激素-微卫星DNA(oMT-pGH-microsatellite DNA)基因猪的连续传代.分析了后代中转基因阳性猪的比例,并比较了两种转基因猪的遗传效果.结果发现,外源基因的传代不稳定.世代中转基因个体的比例在逐代降低;Microsatellite DNA片段在转基因猪的传代中没能显现出提高整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代化封闭式猪舍与传统的开敞式猪舍在基建投资、生产工艺与指标、经济效益诸方面的对比与分析,得出了在我国寒冷地区兴建现代化封闭式猪舍,是养猪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二元杂交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杜长淮三元杂交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育肥猪日增重为杜长猪淮组557.50克,杜长组为553.00克,与淮南猪组的446.71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每增重1千克体重所消耗混合料为杜长淮组3.38千克,杜长组3.40千克,淮南猪组3.89克;瘦肉率为杜长淮组59.97%,杜长组60.03%,与淮南猪组的46.40%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杜长淮组其它育肥与胴体性状也较淮南猪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瘦肉型与脂肪型猪血清Leptin的比较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我国脂肪型猪与引入的瘦肉型猪ob基因的蛋白表达差异,用Western杂交比较检测了内江猪、八眉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发现,脂肪型猪体内存在Leptin抵抗现象,血清Leptin水平比瘦肉型猪高3.23倍;同时发现一个大小约为33ku的蛋白与Leptin有一定的结构同源性,该蛋白也可能是Leptin的二聚体;另外,脂肪型猪ob基因的表达高于瘦肉型猪,二者肥胖程度和瘦肉率性状的差异可能还存在与ob基因表达有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