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盐碱土、黑土、草甸黑钙土3种不同类型,以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黄瓜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盐碱土,黑土和草甸黑钙土栽培下的黄瓜叶片中的硝态氮、叶绿素、蔗糖含量均有效提高,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得到一定改善,黄瓜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有效提高。黑土和草甸黑钙土是黄瓜生产上应用的相对适宜的土壤类型,将为黄瓜高产栽培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黑士和白浆士在黑龙江省分布很广,是本省耕地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1959年的调查资料估计,黑土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2%,白浆土占8.8%。因此,研究黑土及白浆土的性质及形成过程,对于利用土壤和改善其肥力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土壤中腐植质的含量、组成和性质不仅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标志,而且和土壤的形成及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探索黑土和白浆士腐植质的组成和性质与土壤形成及肥力特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几种主要类型的黑土以及白浆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些土壤包括淋溶黑土、草甸化淋溶黑土、草甸黑土、典型黑土、碳酸盐黑土及岗地白浆  相似文献   

3.
玉米栽培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选地与整地 1.1选地选择土壤PH6.5-7.0,有机质含量〉1.5%,全氮〉0.05%,速效磷(P205)〉20mg/kg,速效钾〉120mg/kg,耕层深度大于20cm,保水保肥,排水条件较好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以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冲积土和厚层草甸土等±壤为好,同品种连作周期不超过两年。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称质量控水法及人工控温法,研究不同土壤类型0~10 cm、10~20 cm层土壤不同含水量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对大豆、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暗棕壤、黑土和盐化黑钙土等3类土壤的含水量≤15%及≥55%时,大豆和玉米的出苗生长均受到抑制,无法正常出苗生长;暗棕壤、黑土和盐化黑钙土0~10 cm耕层土壤最适宜大豆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35%、35%、25%;暗棕壤和黑土最适宜玉米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均为35%,盐化黑钙土最适宜玉米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25%;3种类型土壤10~20 cm耕层最适宜大豆、玉米经济播种的土壤含水量均为25%;土壤温度在9~17℃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播种的大豆、玉米出苗均受到抑制;春季最适宜大豆、玉米经济播种的土壤温度为13~21℃,且大豆和玉米的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1 播前土地准备1 .1 选地花芸豆忌连作 ,也不能和豆科作物倒茬 ,可与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等作物轮作倒茬。因它具有固氮作用 ,故又是多种作物的好茬口。花芸豆适宜在较为肥沃的沙壤土或通透性良好的黑钙土壤上种植 ,特别适宜河谷草甸土壤上生长 ,含盐量低于 0 .3% ,同时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产量表现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棕壤〉河潮土,在不同土壤类型间产量和穗数变异较大,粒数和千粒重相对稳定.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产量和产量因素有较大影响,但各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不同.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水稻土壤养分调查及施肥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植稻土壤的调查研究,明确了垦区目前种植水稻的土壤共9大类,即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泛滥地土壤及盐碱土。肥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水稻土、盐碱土。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测土施肥 我们知道土壤类型很多,有黑土,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冲积土、草甸土等。肥力也有高、中、低之分。土壤类型和肥力不同,所含养分也就不同。在粮食生产的各种投入中,化肥的投入最大,约占总投入的60%。而在作物增产诸多因素中,肥料的增产作用占30~40%。因此怎样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最高的产量和最好的效益,就是我们首先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春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长春地区主要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缓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土壤对酸缓冲性弱程度依次为:黑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对碱的缓冲性强弱顺序是: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土壤碳酸钙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缓冲性的强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3%,钾素积累量增加29.3%—76.1%,周年作物增产26.5%—64.4%。冬小麦、夏玉米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的增加量和增产效果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整体表现出基础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更高。高量施肥使砂壤潮土和黄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养分积累量及产量显著增加,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增加不显著。【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生产力不同,较高基础生产力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肥料利用效率较低;较低基础生产力土壤表达趋势相反。肥力较高的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应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和黄褐土,应注意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The results of 26 field and microfield experiments using associative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biopreparations are generalized and analyzed. The efficiency of its use has been determined for spring wheat that is cultivated against different mineral nutrition backgrounds in the main soil types in the European part of Russia.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the inoculation of spring wheat seeds with the Rhizoagrin bioprepa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K fertilizer increases the grain yield by 23% on chernozem soils, by 14% on gray forest soils, and by 13–18% on sod-podzolic soils. The use of diazotroph biopreparation increases the coefficient of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from mineral fertilizers by 1.6 times on chernozem soils and by 1.2 times on sodpodzolic soils. In addition, the profitability of fertilizer nitrogen using seed inoculation increases by 2.2 and 1.1–1.4 times, respectively. Associative nitrogen fixation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8–10 kg N/ha per year in sod-podzolic loamy soils and 12 kg N/ha per year in chernozem soils under spring wheat.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制的土槽试验台,对4种农田土壤(黑土、黑钙土、风砂土、草甸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用位移传感器和函数记录仪记录土壤受压后变形和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每种土壤在不同栽荷和水分状态下的流变曲线均服从Burgers模型,方程的4个流变参数(EM,EK,ηM,ηK)均随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含水量提高,流变参数值近似地呈指数规律递减。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渭北旱塬区水资源匮乏、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于2008-2010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的长武县进行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0~2m土壤水分和耕层温度的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在塬面还是梯田,垄沟栽培模式比常规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m土壤含水量,且储水效果优于单一覆草模式。②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模式(PM+S)可以有效地调节冬小麦生育期耕层土温,显著降低日较差。与对照处理(CK)相比,其4次温度日较差的降幅分别达69.3%、62.1%、71.9%和64.2%。③与CK相比,垄沟栽培模式下塬面两季冬小麦平均增产40.9%,梯田增产60.3%,增产达显著水平。垄沟栽培虽减小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造成其单位面积穗数的明显降低,但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④PM和PM+S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覆草及其他处理,尤其在梯田,其效果更加显著。综上,垄沟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渭北旱塬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长中的水分胁迫问题,调节耕层土壤温度,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是适合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晋南麦区钾素和钾应用效果的调查与研究表明 :①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 ,晋南麦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以潮土 >褐土 ;盆地 >丘陵>塬地 >山区 ;同一生态区域内 ,低肥力 >高肥力 >中肥力。②土壤速效钾含量≤ 10 0mg/kg时 ,小麦施用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③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化肥的基础上 ,每公顷施氧化钾 75~2 2 5kg ,每公斤氧化钾增产小麦 2 .16~ 4 .2 2kg ,增产幅度以高肥力 >中低肥力。④目前 ,晋南麦区钾肥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氧化钾 135~ 180kg ,以全部作基肥且集中条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缓解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瘦、僵”的不良属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过渡性气候对该区小麦持续丰产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影响。自“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以来,通过采用攻关研究、多年多地示范验证和定点田块建档追踪分析的方法,围绕区域土壤特征、生态条件及小麦生产现状,研究了砂姜黑土培肥改良、品种利用、高质量群体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科学施肥和防病防倒伏,建立了适应淮北地区过渡性气候和砂姜黑土特点的小麦9750 kg/hm2的“一增二改三防”超高产综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综合技术体系的运用实现了太和、涡阳、蒙城等项目县百亩高产攻关田多年产量超过9750 kg/hm2的水平,并创造了同年多点产量超过11400 kg/hm2的高产典型。经大田实践验证,该技术体系的形成对黄淮南部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It has been found during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that the level of Cu content in the grain of fodder beans above 30 mg/kg of dry matter is critical in terms of phyto- and genotoxicity. The fodder beans cultivar Yantarnye acquires this toxicity level when the Cu pollution exceeds 100 mg/kg for a soddy-podzolic sandy loamy soil, 1000 mg/kg for leached chernozem heavy-clay loamy, and 3000 mg/kg for lowland peatbog soils.  相似文献   

17.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陕西渭北旱原进行了连续3 a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对各年度播前、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地膜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和秸秆覆盖模式,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水分损耗,干旱地区降水量高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产生负效应,秸秆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施用氮肥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产量,但籽草比降低。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中,以氮促水是解决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紧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典型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吉林省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暗棕壤4种农田土壤类型磷素组分形态及有效性,分析不同磷素形态之间及各磷素组分与有效磷的相关性,了解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和动态变化,为提高磷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暗棕壤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分别为56.73%、55.33%、55.57%、59.72%,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在有机磷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29.04%、27.10%、11.43%、34.00%,吉林省4种典型土壤无机磷与有机磷所占比例大体各占50%;黑土与白浆土中,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_3-Pi)是土壤中最直接的磷源,黑钙土与暗棕壤中树脂磷(Resin-Pi)是作物吸收的有效磷源。高磷土壤应当充分利用积累态磷素的有效性,提高作物高产、高质量输出以及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和砂姜黑土水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方法]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玉米干秸秆粉碎还田量,小麦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3.49%~7.09%,平均提高4.94%,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用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0~10 cm、10~20 cm以及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显著提高,减轻了土壤干旱程度。[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适宜还田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