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阴雨环境中葡萄的某些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年生盆栽‘美人指’葡萄为试材, 研究了阴雨环境中叶片光合作用及低渗条件下离体完整叶绿体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连续阴雨环境使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 转晴后净光合速率上升。叶片净光速率的变化与水势、气孔阻力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 r= - 0.96109, r = - 0.95609, r =- 0.94613) 。在山梨醇0.18~0.33 mol·L - 1范围内, 渗透压下降, 叶绿体被膜的完整率下降不明显, 但叶绿体体积明显膨大, 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下降, 表明阴雨环境中葡萄叶片光合效率下降与叶绿体体积膨大和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下降有关。当渗透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叶绿体体积也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这是转晴后净光合作用上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弱光对黄瓜功能叶片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甄伟  张福墁 《园艺学报》2000,27(4):290-292
以日光温室正常光环境为对照 ,利用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和电镜等技术 ,比较了弱光处理 (2 0~ 90 μE·m- 2 ·s- 1)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功能叶片光合特性和光合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弱光影响其光合机构和活性 ,但不破坏光合机构 ;弱光处理后耐弱光生态型黄瓜功能叶片叶绿素 (主要是Chl.b)含量明显增加 ,PSII光化学活性提高 ,叶绿体内基粒数增多 ,基粒的类囊体排列紧密 ;叶绿体结构发育完善 ,导致其功能有所改进 ,使得光胁迫下光能均衡地分配至两个光系统 ,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高湿和弱光对葡萄叶片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月燕 《园艺学报》2003,30(4):443-447
 高湿和弱光导致葡萄叶片RubisCO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问co2浓度、RubisCO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较低湿度和光照胁迫后,于正常生长条件下能较快地恢复,严重高湿和弱光胁迫后很难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4.
伏令夏橙花芽分化期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1981年研究了伏令夏橙花芽分化期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从生理分化到花雷形成,蛋白质逐步下降。花原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和子房大量分化前,蛋白质均有积累和消耗过程。以花原基大量分化前积累最高,消耗大。花芽分化期有17种氨基酸参与。所有氨基酸均逐步降低,唯脯氨酸相反,生理分化期低,萼片,花瓣,雄蕊大量分化期高。各花器官大量分化前,氨基酸也均有积累和消耗。氨基酸、蛋白质、形态分化三者有不可分割的从属关系。蛋白质和氨基酸总趋势一致,但基本是交错相反,先是氨基酸积累,后是蛋白质积累,氨基酸下降,花芽各器官分化、蛋白质下降。花芽形态分化所需要的大量蛋白质,均来自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西瓜植株性器官分化的时期和过程与品种、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花芽形成的节位与苗龄有关。花芽发育按以下顺序进行:钝形突出物——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其具体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即花原基形成阶段、花萼与花瓣分化阶段。雄蕊形成阶段、性型分化阶段、花成熟阶段。影响西瓜花芽分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湿度及某些激素物质。  相似文献   

6.
韦莉  彭方仁  王世博  谭鹏鹏 《园艺学报》2010,37(8):1303-1310
以蝴蝶兰‘V31’为材料,观察了花芽分化过程,比较了成花诱导和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内C/N、核酸及相关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即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和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低温处理35 d达最大值;C/N值的2次高峰先后出现于处理15 d和30 d,进入花器官分化期,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C/N值均呈下降趋势。RNA和总核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处理15 d后持续增加,45 d后随着合蕊柱和花粉块的大量分化而迅速下降;RNA/DNA值在处理前30 d基本稳定,花芽萌出后急剧增长,而DNA含量的变化相对平缓。认为高水平的C/N有利于蝴蝶兰花芽的分化,RNA/DNA值(主要是RNA合成量)的急剧增长与植株由生理分化转向花芽形态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墨兰‘企剑白墨’花芽分化期的花芽和功能叶为试材,通过研究花芽分化的形态建成,分析花芽分化期其功能叶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期为墨兰成花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企剑白墨’花芽分化可分为6个时期,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以及合蕊柱及花粉块原基分化期。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功能叶中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CAT和P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赤霉素(GA3)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生长素(IAA)含量持续增加并保持稳定水平,脱落酸(ABA)总体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有利于诱导花芽形成,花芽的形态建成需要消耗大量糖分和可溶性蛋白质;高活力CAT和POD可保障花芽分化顺利进行;低水平GA3和高水平IAA及ABA利于诱导花芽的发育,高含量GA3、IAA和ABA对花被片原基的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这篇述评中,认为苹果的花芽孕育是一种自发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花芽内的胚胎新梢上具有一定的临界节数之后发生。花的孕育的数量和孕育的时间,决定于促进开花和抑制开花这两类激素的平衡。促进韵激素来自叶,或者可能来自根,而抑制的激素则几乎肯定是来自种子的一种赤霉系。这些激素因子可能是通过延长或缩短原基形成间隔期间接地影响花的孕育,而不是通过对分生组织的直接作用。随后的原基的分化依赖于营养的和激素的许多因素,在冬季休眠之前所达到的发育状态可以被晚期施氮和秋季温度所影响。除非花原基在休眠以前能发育得很好,则植株很可能会在次年产生弱花而且产量低。  相似文献   

9.
杏保护地栽培中 ,由于棚室密闭无风 ,湿度大 ,缺乏传粉媒介 ,花粉生活力下降等原因导致坐果率降低 ,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杏的坐果涉及到树体营养、花芽形成的数量及质量、授粉受精、生理落果等多种因素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将会严重影响坐果率 ,甚至造成“空棚”。因此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坐果率 ,保证大棚杏连年丰产稳产。1 品种配置 选择自花结实率和完全花比率高 ,对温、湿、光等环境适应范围较宽 ,有较强的耐低温、耐弱光、耐湿能力的品种 ,如欧洲生态群品种金太阳、凯特、大棚王等。授粉品种要求同主栽品种花期一致 ,授粉亲合…  相似文献   

10.
薄膜温室葡萄花芽分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薄膜温室2~4年生巨峰、无核白鸡心葡萄整个生育期花芽分化的观察,研究薄膜温室葡萄花芽分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巨峰与无核白鸡心在早期升温条件下,花芽分化比例低,二轴分化程度较浅,不能形成完整的花芽;花芽的形成与树体的营养状况有关。花芽分化开始时磷素水平下降明显,蛋白质含量也有下降,二轴分化期后开始回升,磷素水平也显著提高;更新后花芽的分化与叶龄有关,当叶龄达15d时,开始出现花序原基,叶龄达27d时出现二轴分化期,二轴分化盛期为叶龄46d,花芽分化率平均为91.1%。温室巨峰、无核白鸡心葡萄栽培时,花芽需要靠更新后的新梢形成,因此,加强更新后的新梢管理是达到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黑琥珀李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吉祥 《果树学报》2005,22(1):84-86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生长的黑琥珀李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热条件下,黑琥珀李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午休”现象,光照强度、气温和湿度等因子对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黑琥珀李的饱和光强为1728μmol/m2·s,光补尝点为74μmol/m2·s;CO2补尝点和饱和点分别为54μmol/mol和900μmol/mol。  相似文献   

12.
‘过山香’香蕉多芽体的诱导及其体细胞胚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我国重要香蕉种质‘过山香’ (AAB) 为材料, 研究了香蕉多芽体诱导、多芽体茎尖薄切片即分生组织性的表层结构物( scalp) 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合适条件。结果表明, 该品种单个不定芽茎尖在P4培养基(含BAP 100 μmol·L - 1和IAA 1 μmol·L - 1 ) 中继代5个周期后可诱导获得类似花椰菜结构的多芽体。从30 μmol· m - 2 ·s- 1光强, 光/暗周期(16 h /8 h) 培养的多芽体所获得的scalp在添加2,4-D 5μmol·L - 1和Zeatin 1 μmol·L - 1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黑暗培养, 4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7.6%。诱导20 d后黄色分生小球体类结节状愈伤组织开始发生, 90~120 d后在分生小球体局部可获得白色或浅黄色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7.5% ) 。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体细胞胚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60 d后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分别为14.5%和11.1%。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强光长日照(对照,光强11.5μmol·m~(-2)·s~(-1),16 h)、弱光长日照(3.6μmol·m~(-2)·s~(-1),16 h)、强光短日照(11.5μmol·m~(-2)·s~(-1),8 h)处理下‘幻想’矮牵牛花芽的形态发育及代谢情况。对花芽的观测统计表明,弱光和短日照分别导致了正常花芽和总花芽数量极显著减少和败育花芽显著增加。结合谱库检索技术与质谱图解析及保留指数对物质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相对定量计算。结果共找到111个峰,鉴定出42种物质;弱光和短日照处理与对照的花芽代谢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种氨基酸含量增多,糖类代谢物减少;其中弱光照比短日照对花芽代谢的影响更大。初步推测弱光或短日照处理下败育花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光胁迫导致了花芽内各种蛋白质和糖类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型桃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运钦  王志强  李靖 《果树学报》2007,24(6):737-741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生长型桃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的桃树间以矮化型桃叶片的Pn值最高,其次是紧凑型桃,垂枝型和普通型桃的较低。不同品种的桃之间以中矮29的Pn值最高,为19.01μmol/(m2·s);其次是矮丽蜜和1-14;粉垂枝和早露蟠的较低,分别是12.76μmol/(m2·s)和12.70μmol/(m2·s)。Lcp以紧凑型桃最高,矮化型桃次之,普通型、半矮化型和垂枝型桃的品种间差别较大;Lsp以紧凑型桃最高,垂枝型桃次之,普通型桃最低。各生长型桃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含量以紧凑型桃为最高,普通型桃最低。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含量与Pn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遮阴对丰香草莓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盆栽丰香草莓为材料,研究了遮阴处理对草莓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增加草莓叶柄长度、叶面积以及光合色素含量,但降低了比叶重;遮阴处理显著降低草莓叶片的羧化效率(CE)、暗呼吸(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提高了其表观量子效率(AQY)和CO2补偿点(CCP)。遮阴后草莓Pn日变化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日光合总量显著低于对照,早晚时分水分利用率(WUE)有所下降。遮阴后,叶片气孔导度(Gs)提高,蒸腾速率(Tr)下降,可能与叶面温度下降有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显示,遮阴处理草莓叶片的初始荧光(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日变化曲线与对照相似,但Fo值始终低于对照,Fv/Fm值显著高于对照。以上参数表明丰香草莓对弱光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遮阴处理可以减轻强光下的草莓叶片光抑制程度,提高植株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提高环境中CO2浓度。  相似文献   

16.
纬度和海拔对主要苹果品种花芽分化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芽分化调控是苹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准确把握花芽分化时期是精准调控的前提和基础,为探究纬度和海拔对苹果花芽分化期的影响,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甘肃省静宁县和四川省茂县3个苹果产区,用摘叶和摘果的方法研究了茂县(海拔1 425、1 680和2 050 m)、静宁(海拔1 601 m)‘长富2号’苹果,杨凌地区(海拔525 m)‘长富2号’、‘烟富6号’、‘嘎拉’和‘秦冠’苹果的花芽分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花芽生理分化的时间为‘长富2号’56 d,‘烟富6号’49 d,‘嘎拉’56 d,‘秦冠’42 d。在茂县不同海拔试验点,‘长富2号’花芽生理分化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为低海拔高海拔(海拔1 425 m试验点为75 d,1 680 m为70 d,2 050 m为65 d)。‘长富2号’在不同地区,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的长短为低纬度高纬度[茂县(31o33′N)为70 d,杨凌(34o18′N)为56 d,静宁(35o41′N)为49 d]。枝条停长时间与花芽分化密切相关,枝条停长越晚越不易形成花芽。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枝条停长晚,但是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相对短。‘嘎拉’和‘长富2号’花芽分化从6月初开始至10月底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有明显的特征,各个时期相互交叉重叠;‘长富2号’各分化时期比‘嘎拉’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并且持续时间长,相对分散,认为这可能与富士苹果成花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花器官发生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万寿菊顶芽为材料,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技术,结合外部形态观察研究了花芽分化过程、花器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1)万寿菊顶芽头状花序分化始于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小花由外至内逐渐发育;(2)柱头形态变化过程为棒状→"丫"状→卷羊角状,授粉时柱头"丫"状,上表面两侧有长的饱满的指状乳突,中间有两纵列短的饱满的指状乳突,花粉附着在柱头的乳突上;授粉后柱头为卷羊角状,指状乳突干瘪;(3)成熟花药具两个花粉囊,中间由药隔分开;成熟的花粉囊壁由扁平的表皮细胞和纤维层构成;(4)花粉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近圆形,具3萌发沟,赤道轴长约37.5μm,极轴长约25.5μm,花粉外壁具刺状纹饰,长短不一,平均约4.65μm。  相似文献   

18.
周逸龄  王威  李秉玲  刘燕 《园艺学报》2011,38(11):2149-2156
 芍药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花蕾败育现象,降低了成花率。以芍药品种‘巧玲’为材料,研究温室促成盆栽、室外盆栽和大田地栽方式下的花蕾败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花蕾败育率明显不同,与各生长发育阶段蕾径大小相关。蕾径2 ~ 4 mm败育蕾发生率呈现温室促成栽培(67.9% ~ 86.6%)> 室外盆栽(44.9%)> 大田地栽(16.3%)的规律,此类败育蕾是由萌芽初期芽分化速度晚于同期正常芽的芽体发育而引起,蕾径达2 mm的败育蕾的雄蕊、雌蕊原基分化已完成;蕾径4 ~ 8 mm的败育蕾发生率呈现室外盆栽(29.6%)> 温室促成栽培(9.2% ~ 25.6%)> 大田地栽(11.8%)的规律,蕾径达5 mm的败育蕾处于胚珠原基分化阶段;蕾径8 ~ 17 mm的败育蕾在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发生率为0 ~ 4.8%,但在室外盆栽及大田地栽环境中均没有发生,蕾径达10 mm的败育蕾其胚珠的珠心和珠柄已形成;蕾径17 ~ 27 mm的败育蕾在室外盆栽环境中发生率最高,为19.9%,其次为大田地栽,为9.2%,温室促成栽培最低,为0 ~ 1.4%,蕾径达18 mm的败育蕾可见胚珠的珠心、珠被、珠孔。3种栽培方式下败蕾率最高均出现在茎伸长期,即主要发生在2 ~ 4 mm大的花蕾,温室促成栽培中控制该阶段花蕾败育是降低败蕾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肥水管理,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及保持后期栽培温度稳定来减少其发生,提高成花率。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了花期、活性炭和取蕾时间对大白菜小孢子出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科萌78盛花期取蕾培养的出胚率为每蕾79.5个胚,是初花期的3.0倍、末花期的6.3倍;科萌45盛花期取蕾培养出胚率为2.8个胚,而初花期和末花期的出胚率都为0。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800 mg/L)后,金夏55出胚率提高了71.5%,科萌45的出胚率由0增加为3.2个;新三包头下午取蕾的出胚率是上午的2.0倍,科萌45上午取蕾出胚率为0,下午出胚率为4.1个。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effect of flower bud severing (with scissors) on the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cv. Elsanta) grown on raised, polythene-mulched beds varied with plant size and numbers of flower buds per plant. On very small plants (with an average of seven flower buds and yielding 105 g of fruit per plant) severing reduced yield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proportion of flower buds severed,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severing included or did not include removal of the primary (first node) flower bud.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crop compensation. On larger plants (with 24, 70 and 117 flower buds and yielding 0.34 kg, 0.73 kg and 1.16 kg of fruit per plant respectively) severing up to 12 buds per pla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yield: mean berry weight increased by up to 11% and the percentage fruit (by number) in quality class I increased from 67% to 72% in response to severing. Two mechanisms of yield compensation were, apparent i) an increase in mean berry weight, and ii) the maturing of alternative replacement flower buds. Severing slightly delayed by 1–2 d the date by when 10% and 25% of fruit was picked.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ic damage threshold for flower bud severing by the strawberry blossom weevi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