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探讨了3种不同分割液对奶牛桑葚胚和囊胚分割效果的影响。借助显微操作仪,将发育至第6~8天的体内常规生产的桑葚胚和囊胚进行分割,体外培养半胚,观察其发育情况,选择形态恢复好的半胚与一个囊胚滋养层细胞囊泡(trophoblastic vesicles,TRV)共移植。结果显示,在PBS+0.2 mol/L蔗糖与PBS+5%PVP中分割桑葚胚,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PBS(P<0.05),分别为89.13%、86.73%和69.67%,而半胚的囊胚发育率及移植妊娠率三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PBS+0.2 mol/L蔗糖与PBS+5%PVP中分割囊胚, 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PBS(P<0.05),分别为94.52%、92.52%和70.52%,而半胚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移植妊娠率三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PBS中分别添加0.2 mol/L的蔗糖和5%的PVP有利于提高奶牛桑葚胚和囊胚的分割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在保存液、PBS液、0.2 mol/L蔗糖PBS液和进口分割液中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胚胎进行徒手分割,分割后的胚胎进行体外培养,探讨不同分割液对胚胎分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血清PBS液组显著低于保存液、0.2 mol/L蔗糖PBS液、进口分割液组(P<0.05);桑椹胚组显著低于囊胚组(P<0.05)。说明在0.2 mol/L蔗糖PBS液和进口分割液中分割胚胎的成功率比较高,半胚的发育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胚胎分割前后冷冻和不同时期的冷冻胚胎对水牛胚胎分割效果的影响。结果:冷冻后分割组的分割成功率与分割后冷冻组差异不显著(71.39%vs 71.43%,P>0.05),但囊胚冷冻后分割组的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分割后冷冻组(58.33%vs 47.14%,P<0.05);扩张囊胚的冷冻存活率显著高于孵化囊胚(94.84%vs 79.01,P<0.05),但囊胚与孵化囊胚差异不显著(92.67%vs 79.01%,P>0.05),囊胚、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冷冻胚胎的分割成功率(70.76%,73.22%,70.92%)及半胚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53.07%,51.49%,57.99%)(P>0.05)。上述结果说明,水牛囊胚冷冻后分割比分割后冷冻能获得更高的半胚发育率;水牛未扩张囊胚和扩张囊胚的冷冻存活率比孵化囊胚高,且这3个时期的冷冻胚胎均适合分割。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绵羊体细胞核移植效率,以绵羊卵丘细胞为核供体,在融合后的核质互作期间加入咖啡因,在激活后对重构胚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加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结果表明:咖啡因浓度以2.5 mmol/L或5 mmol/L为宜,尽管卵裂率、桑椹胚率以及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0.2μmol/L Scriptaid处理组囊胚发育率最高,达24.3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μmol/L Scriptaid处理组(P<0.05),但与0.4μmol/L Scriptaid处理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囊胚细胞总数以0.2μmol/L Scriptaid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0.8μmol/L Scriptaid处理组(P<0.05),但是与对照组和0.4μmol/L Scriptai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咖啡因处理对绵羊核移植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囊胚细胞总数;Scriptaid可以显著提高绵羊核移植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5.
山羊冻胚分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冷冻-解冻后的琼脂包被孵出胚泡分两组,分别置于12%蔗糖液(A)和磷酸缓冲液(B)中进行2分切割。在体外培养12小时后,A、B两组的半胚发育率分别为68.9%(31/45)和58.3%(35/60)。A组的冻胚分割效果显著好于B组(P<0.05)。将早期囊胚、扩张囊胚、孵出胚泡和琼脂包被孵出胚泡冷冻-解冻后,在12%蔗糖液中分割为2(A、B、C、D组)。在体外培养12~24小时后,A、B、C、D4组的半胚发育率分别为47%(14/30)、 50%(15/30)、27%(8/30)和70%(21/30)。D组的冻胚分割效果显著好于A、B两组(P<0.05)极显著地好于C组(P<0.01)。将5枚在冷冻前用琼脂包被的孵出胚泡在12%蔗糖液中分割为二后移植于5只受体,结果有4只妊娠,共产半胚羔6只,其中2对为同卵双生。本研究证明,在蔗糖液中分割冻胚可提高半胚体外成活率;分割从琼脂释放出的解冻孵出胚泡可提高山羊冻胚分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双生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山羊晚期桑椹胚、囊胚、孵出囊胚和孵出增大胚泡,用简化分割法二分。将19对裸半胚移植于18只受体羊,结果有12只妊娠,其中两只胚胎消失,两只流产,其余8只足月分娩,共产半胚羔11只。晚期桑椹胚、囊胚、孵出囊胚和孵出增大胚泡各组的半胚发育为羔羊的发育率分别为12.5%(1/8)、20%(2/10)、25%(3/12)和62.5%(5/8)。前三组均未获得同卵双生羔羊。在第四组,将4对裸半胚移植于4只受体,有3只妊娠,足月分娩半胚羔5只,其中两对为同卵双生。本研究证明,对称分割山羊孵出增大胚泡,不仅其半胚在体内仍可继续发育形成正常胎儿,而且不装透明带移植其裸半胚,仍能获得较高的同卵双生率。山羊孵出增大胚泡更适宜用简化分割法分割。  相似文献   

7.
以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采用电融合方法,探讨细胞松弛素B(CB)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 h的水牛卵母细胞去核后.将经0.1 mg/L 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 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100 V/mm,15μs,电脉冲3次)构建核移植重构胚.重构胚经化学激活后(5 μmol/L)离子霉素5 min,2 mmol/L 6-DMAP 3 h)培养,7~9 d评定其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在含CB(3 mg/L)的融合液中进行电融合后,核移植的融合率、重组胚的存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与对照组(不含CB)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核移植重组胚激活前用含CB(6 mg/L)的培养液培养1 h,其激活后的存活率(97.52%)和体外囊胚发育率(22.09%)均显著地高于未经CB处理的重组胚的存活率(93.87%)和囊胚率(13.25%,P<0.05);重组胚经离子霉素激活5 min后,在6-DMAP+CB中培养3 h的分裂率明显低于放在6-DMAP中培养3 h的分裂率(65.37% vs 78.92%,P<0.05),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11.19% vs 10.96%,P>0.05).这表明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时,融合液中不添加CB,而核移植重组胚激活前经CB培养处理后,有利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但激活后用CB培养处理会降低胚胎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聚合嵌合法初步建立一套黄牛和水牛种间嵌合的程序与方法。聚合嵌合法采用链酶蛋白酶消化透明带或用机械剥离法去除透明带,然后在含有100 μg/ml PHA的培养液中聚合形成嵌合胚。结果发现, 8-细胞黄牛胚胎聚合水牛桑椹胚与黄牛囊胚聚合水牛桑椹胚相比,聚合胚存活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显微手术法分离黄牛和水牛8-细胞胚胎卵裂球进行聚合,聚合率为92.3%,囊胚发育率为58.3%,与用0.25%链酶蛋白酶分离胚胎卵裂球进行胚胎聚合的聚合率(86.7%)和囊胚发育率(46.2%)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①水牛和黄牛胚胎通过卵裂球聚合获得的种间嵌合胚胎能继续发育;②胚胎聚合前的发育阶段对其聚合成功率和随后的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③胚胎卵裂球的分离方法(显微手术法和酶消化法)对其聚合率和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牛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OCs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共培养物质和采用不同体积的液滴进行培养,以探讨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卵丘细胞、卵丘细胞+bFF共培养系统对胚胎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卵丘细胞+bFF共培养系统对桑椹胚和囊胚的发育最好,其囊胚率为1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P<0.05),高于卵丘细胞组的8.50%(P>0.05)。用培养皿微滴培养(50μL)和用4孔板大体积培养(500μL)的试验表明,大体积培养比微滴培养有优势,桑椹胚和囊胚率均较高,其中囊胚率为10.23%,显著高于培养皿微滴培养的9.07%(P<0.01)。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10):55-57
研究和牛胚胎不同胚龄和移植方式对分割双半胚移植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分割后双半胚移植妊娠率分别为60.2%、53.8%和50.0%,随着胚龄的上升妊娠率有下降趋势,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到受体牛同侧子宫角双半胚妊娠率高于子宫角双侧各移植半枚分割胚和整胚(58.6%、41.7%、51.2%)(P0.05),双侧移植双犊率显著高于单侧移植和整胚移植(85.7%、36.9%、0%)(P0.01)。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程序降温法(试验1:分步法10%甘油;试验2:直接法1.8mol/L乙二醇+0.1mol/L蔗糖)和玻璃化法(试验3:20%甘油+0.3M蔗糖+0.3M木糖+3%聚乙二醇+20%乙二醇)对牛体外受精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及解冻后进行孵化培养试验,用囊胚孵化率对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甘油组、1.8mol/L乙二醇+0.1mol/L蔗糖组及玻璃化组胚胎存活率分别为85%、82.5%、90%;囊胚孵化率分别为50%、55%和80%(P<0.05)。体外受精胚用玻璃化法保存显著优于程序降温法,可获得较高的胚胎存活率(90%)和囊胚孵化率(80%)。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三肽基乙醛(MG132)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IVF)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2.5,5μmol/L)MG132成熟液培养水牛卵母细胞24 h并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然后对各组卵母细胞进行IVF,统计胚胎的发育率;最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组蛋白甲基化修饰(H3K4me3、H3K9me2和H3K9me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经不同浓度MG132处理后,其第一极体的排出率以及后续IVF胚胎的分裂率、8-细胞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μmol/L MG132提高了IVF胚胎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而5μmol/L MG132对胚胎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1,5μmol/L MG132分别提高胚胎的H3K4me3、H3K9me2的表达(P0.05),但各组H3K9me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1μmol/L MG132通过提高胚胎H3K4me3的表达从而促进IVF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不同来源的体外生产胚胎(屠宰场卵巢IVF胚胎,OPU-IVF胚胎,SCNT胚胎),系统研究了不同冷冻方法对水牛体外生产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完善水牛体外生产胚胎冷冻方法,进一步提高胚胎冷冻效果。试验选用6~7日龄囊胚分别用不同的冷冻液和不同冷冻方法进行胚胎冷冻。玻璃化冷冻液分别为40%EG、25%EG+25%DMSO和20%EG+20%DMSO+0.5 mol/L蔗糖;程序化冷冻液分别为10%甘油和0.05 mol/L海藻糖+1.8 mol/L EG+0.4%BSA。结果表明:(1)在玻璃化冷冻中,无论何种胚胎不同冷冻液的冷冻效果有明显的差异,但均以20%EG+20%DMSO+0.5 mol/L蔗糖作为冷冻液的冷冻效果最好,并且高于程序化冷冻的存活率;而对于程序化冷冻,用10%甘油作为冷冻液,屠宰场卵巢IVF胚胎的冷冻后存活率略高于用0.05 mol/L海藻糖+1.8 mol/L EG+0.4%BSA的冷冻后存活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2)VF胚胎利用程序化冷冻胚胎解冻后,在0~24 h内有76.5%胚胎复活,高于玻璃化冷冻的复苏率(48.9%)(P<0.05);而与此相反,在24~48 h内,玻璃化冷冻胚胎的复苏率(42.6%)则高于程序化冷冻(23.5%)(P<0.05)。综上所述,各种来源的水牛体外生产胚胎均可进行冷冻保存,应用玻璃化冷冻的效果好于程序化冷冻,且以20%EG+20%DMSO+0.5 mol/L蔗糖作为冷冻液进行玻璃化冷冻效果最好,但程序化冷冻后的胚胎复苏速度明显快于玻璃化冷冻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以简易方法分割奶牛二分胚39对(78枚);成功率为94.8%(74/78枚);以20%犊牛血清PBS培养液37℃培养2小时,发育复圆率为68.9%(40/58),成对和半胚裸胚移植给黄牛受体的妊娠率为17.1%(6/35)。从而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和生产同卵孪生犊提供了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牛磺酸对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时向其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对胚胎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的影响.试验1:以TCM-199 10?S为基础培养液(对照组),再加入7、14 mmol/L的牛磺酸(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桑椹胚率分别为48.1%、47.4%和43.2%;囊胚率分别为26.4%、22.3%和21.0%;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1.8%、18.7%和0.试验2:IVF后2细胞、4~8细胞及8~16细胞期,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7 mmol/L的牛磺酸时,桑椹胚率分别为48.7%、57.1%和52.0%,囊胚率分别为25.1%、30.7%和27.9%,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5.9%、28.6%和25.0%;而添加14 mmol/L牛磺酸时,桑椹胚率分别为50.4%、56.4%和55.4%,囊胚率分别为26.5%、31.3%和27.7%,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7.5%、31.1%和29.9%.结果表明,体外发育培养液中添加7 mmol/L牛磺酸可显著提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并且在4~8细胞期添加14 mmol/L牛磺酸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以 1 .8 mol/L乙二醇 0 .1 mol/L蔗糖 2 0 ?S-m PBS和 1 .8mol/L乙二醇 0 .0 5mol/L蔗糖 2 0 ?S-m PBS对奶牛胚胎进行了冷冻保存试验 ,并与以 1 .4 mol/L丙三醇 2 0 ?S-m PBS常规冷冻保存奶牛胚胎效果进行了比较。冷冻程序为 -7℃平衡 5min后植冰 ,平衡 1 0 min,然后以 0 .3℃ /min的速率降至 -3 3℃ ,直接浸入液氮中保存。胚胎解冻后的培养结果 ,3组之间的胚胎存活率 ,分别为 80 .0 %( 1 6/2 0 )、90 .5%( 1 9/2 1 )、90 .0 %( 1 8/2 0 ) ,差异不显著 ( P>0 .0 5) ;胚胎的囊胚孵化率 ,1 .8mol/L乙二醇 0 .0 5mol/L蔗糖组达 81 .0 %( 1 7/2 1 ) ,极显著高于 1 .8mol/L乙二醇 0 .1 mol/L蔗糖组的 3 0 .0 %( 6/2 0 )和 1 .4mol/L丙三醇组的 2 5.0 %( 5/2 0 ) ( P<0 .0 1 )。 1 .8mol/L乙二醇 0 .0 5mol/L蔗糖组冷冻的 A级胚胎和 B级胚胎之间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 ( P>0 .0 5) ,但是 A级胚胎的囊胚孵化率 ( 1 0 0 %,1 1 /1 1 )显著高于 B级胚胎( 60 %,6/1 0 ) ( P<0 .0 5)。另外 ,胚胎解冻后透明带断裂对其发育率无影响 ;冷冻前胚胎在 1 .8mol/L乙二醇 0 .0 5mol/L蔗糖液中平衡 1 0 min和平衡 2 0 min,冷冻解冻后培养发育率差异不显著 ( P>0 .0 5)。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 1 .8mol/L乙二醇 0 .0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微滴、微穴和平板培养系统对徒手克隆(hand-made clone,HMC)重组胚进行体外培养;采用了40% EG(ethylene glycol,EG)、25% EG+25% DMSO(dimethylsulphoxide,DMSO) 和20% EG+20% DMSO+0.5 mol/L蔗糖作为玻璃化冷冻液对HMC囊胚进行了超低温冷冻;并且比较了HMC与传统核移植的胚胎生产效率及囊胚冷冻存活率。结果表明,微穴系统的卵裂率要显著高于平板系统(P<0.05),极显著高于微滴系统(P<0.01);且微穴系统的囊胚率(40.0%)极显著高于平板(19.8%)和微滴系统(8.3%)(P<0.01)。采用20% EG+20% DMSO+0.5 mol/L蔗糖作为冷冻保护剂时HMC囊胚存活率极显著高于40% EG(P<0.01);HMC重组胚的融合率和囊胚率均高于传统核移植法(P<0.05;P<0.01),而HMC囊胚的冷冻存活率与传统核移植生产的囊胚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水牛HMC可以替代传统核移植法生产克隆胚胎,微穴体系最适合水牛HMC胚胎的体外培养,且采用20% EG+20% DMSO+0.5 mol/L蔗糖对HMC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可以取得良好的冷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一种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处理核移植重构胚时对其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牛卵丘细胞为核供体,对获得的核移植重构胚分别用Scriptaid和曲古抑菌素(TSA)处理,统计其胚胎发育效果。结果表明:TSA以0.1μmol/L为宜,与对照组相比,尽管卵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囊胚发育率显著提高(26.53%vs 18.00%,P0.05);Scriptaid处理组以0.4μmol/L囊胚发育率最高(27.08%),显著高于对照组(15.56%,P0.05)。对0.1μmol/L的TSA和0.4μmol/L的Scriptaid处理牛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结果进行比较,发现0.4μmol/L的Scriptaid处理组囊胚率(27.18%)显著高于0.1μmol/L的TSA处理组(23.39%,P0.05)。可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和TS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牛核移植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并且Scriptaid处理效果优于TSA(P0.05)。  相似文献   

19.
奶牛胚胎分割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单分割7~8天奶牛胚胎59枚(117个半胚)。裸半胚成对移给59头奶牛或黄牛,80~90天有27头(45.8%)妊娠。最后24头受体产犊34头,半胚产犊率29.1%(34/117)。有10对双胎,双胎率41.7%(10/24)。比较在不同情况下—7天或8天;晚桑椹或囊胚期;透明带软化处理或不软化处理—分割的半胚,成对移植后受体妊娠率分别是40.0%和57.9%;35.7%和54.8%;48.6%和41.7%。半胚产犊率分别是26.6%和34.2%;23.6%和33.9%;30.0%和27.7%。均无显著差异(P>0.05)。分割优质胚胎得到最好的(35.7%)半胚产犊率。半胚在体外5小时内移植有较高(30.5%)的产犊率。试验探索了奶牛半胚移给远处分散的农户黄牛的可能性。11对奶牛半胚移给11头黄牛有6头(54.5%)妊娠。最后5头受体产下7头奶牛犊,两对同卵双胎。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奶水牛为研究对象,探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操作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细胞松弛素(CB)、透明质酸(HA)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探寻一套适合奶水牛ICSI的操作程序,为高效生产奶水牛体外胚胎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4%PVP组卵裂率高于6%PVP组和8%PVP组(65.8%vs59.5%、44.4%,P<0.05);4%PVP组囊胚率高于6%PVP组(21.0%vs16.2%,P<0.05)和8%PVP组(21.0%vs8.3%,P<0.01);添加CB组的卵裂率高于未加CB组(73.3%vs68.9%,P>0.05),添加CB组囊胚率高于未加CB组(22.2%vs20.0%,P<0.05);操作液中添加1.5mg/mLHA更有利于胚胎的发育。1.5mg/mLHA组和4%PVP组相比较,操作过程中润滑作用相似,HA组卵裂率略高于PVP组(71.0%vs65.8%,P<0.05);HA组囊胚数略高于PVP组(22.6%vs21.0%,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