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蓝点笛鲷人工育苗中药物的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Cu2+、Zn2+对蓝点笛鲷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结果]Cu2+的安全浓度为0.103 8 mg/L;Zn2+的安全浓度为3.347 8 mg/L。Cu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422 3、15.888 5 mg/L;Zn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395 2、14.123 2 mg/L。等毒性配比的2种重金属离子混合液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大于单一毒性。[结论]Cu2+为剧毒物质,Zn2+为低毒物质,两者混合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下铜离子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建立了不同暴露时间下Cu2+浓度与日本黄姑鱼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暴露时间分别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日本黄姑鱼死亡概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907 5 X+0.526 3、Y=9.439 2 X+0.601 2、Y=9.805 6 X+0.683 5和Y=10.558 X+0.574 3,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Cu2+对日本黄姑鱼的相应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78 mg/L、2.924 mg/L、2.755mg/L和2.63 mg/L。根据化学品对鱼类急性毒性的危害分级标准,Cu2+对日本黄姑鱼的危害级别为高毒。  相似文献   

3.
镉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d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测定Cd2+对日本沼虾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以96h的半致死浓度为最高浓度设置5个浓度组进行急性胁迫实验,测定日本沼虾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结果]24℃下Cd2+对日本沼虾的24、48、96h的LC50值分别为0.038、0.022、0.019mg/L。在几个Cd2+浓度梯度胁迫下,SOD、GPT和GOT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随Cd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Cd2+对日本沼虾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彩明  陈应华  吴常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99-4600,4602
[目的]研究Cu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揭示Cu2+对脊尾白虾的致毒机理。[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离子对脊尾白虾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暴露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35mg/L、26.73 mg/L、21.23 mg/L和18.07 mg/L。Cu2+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为0.18 mg/L。[结论]脊尾白虾幼虾对Cu2+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指导日本沼虾的生产,本文对抱卵与非抱卵日本沼虾做了急性毒性试验,比较其安全浓度、半致死浓度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22±2)℃,Cu2+对非抱卵虾24h、48h、96h的LC50分别为0.162mg/L、0.133mg/L、0.108mg/L,Cu2+对抱卵虾24h、48h、96h的LC50分别为0.156mg/L、0.123mg/L、0.104mg/L, 抱卵虾对Cu2+的耐受程度更低,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较非抱卵虾低4%~8%,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Cu2+浓度增加,时间延长,虾中毒加深,受精卵死亡数增多。  相似文献   

6.
以体长(5.09±0.71)cm、体质量(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试验法,在水温(28.8±1.6)℃,pH 8.24条件下,开展了Zn^2+、Cr^6+、Cu^2+、Hg^2+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Zn^2+对黑鲷幼鱼的24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11.53 mg/L、10.15 mg/L、6.56 mg/L、6.09 mg/L;Cr^6+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1.48 mg/L、24.31 mg/L、23.01 mg/L、23.01 mg/L;Cu^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2.75 mg/L、1.55 mg/L、1.30 mg/L、1.06 mg/L;Hg^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0.098 8 mg/L、0.098 1 mg/L、0.089 2 mg/L,0.0742 mg/L。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u^2+、Zn^2+、Cr^6+。最后还就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致毒特征、对黑鲷幼鱼早期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评价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Pb2+对波纹巴非蛤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3.0~7.0mg/L)Pb2+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急性毒性,分别对96 h半致死浓度(4.119 mg/L)和安全浓度(0.041 mg/L)下0~120 h各组织中Pb2+的蓄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Pb2+对波纹巴非蛤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187、5.788、4.646和4.1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41 mg/L。铅对波纹巴非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LC50为1~100 mg/L)。在96 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120 h波纹巴非蛤各组织Pb2+的蓄积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鳃、内脏、肌肉。[结论]食用波纹巴非蛤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流水实验法,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确定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毒性作用明显,甲醛浓度越大,幼体死亡率越高。其中Z1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029和29.300 mg/L,安全浓度为2.79 mg/L。Z2的24和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6.323和50.892 mg/L,安全浓度为6.79 mg/L。Z3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8.947和67.693 mg/L,安全浓度为7.84 mg/L。Z4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1.414和75.480 mg/L,安全浓度为8.75 mg/L。Z5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8.546和89.312 mg/L,安全浓度为12.934 m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Cu2 、食盐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半致死浓度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获得了Cu2 和食盐对金鱼幼鱼24 h、48 h 、96 h的LC50值分别为0.50,0.450, 0.266 mg/L和13.404,10.308,7.042.提出了Cu2 和食盐对金鱼幼鱼安全浓度分别为0.002 66 mg/L和0.704 mg/L.为金鱼幼鱼防病治病、水质管理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算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Cu~(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651、112.975、84.536和70.509 mg/L,Pb~(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138、41.878、30.735和29.245 mg/L。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051和2.925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将石蚕蛾幼虫用作水体重金属污染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宋维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81-12482,12485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胡蓉  谢玉华  唐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46-19448,19458
[目的]研究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毒性效应。[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Hg2+、Cd2+以及Hg2++Cd2+的混合溶液处理鲫鱼受精卵和仔鱼,观察重金属离子对受精卵和仔鱼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Hg2+、Cd2+对鲫鱼胚胎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出膜仔鱼数和胚胎孵化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Hg2+、Cd2+对鲫鱼胚胎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Hg2++Cd2+〉Cd2+。Hg2+、Cd2+对仔鱼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质量浓度为8.0 mg/L的Cd2+染毒24 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达到100%;0.25 mg/L的Hg2+和0.25 mg/LHg2++0.50 mg/L的Cd2+染毒72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39%和32%;在染毒浓度为4.00 mg/L的Cd2+、2.00 mg/L的Hg2+和1.00 mg/LHg2++2.00 mg/LCd2的条件,仔鱼畸形率较高,分别为40.2%、32.4%和30.2%;在Hg2+、Cd2+混合实验组0.25 mg/LHg2+对8.00 mg/L的Cd2+有抑制作用;Hg2+、Cd2+对鲫鱼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d2+〉Hg2++Cd2+〉Hg2+。[结论]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温条件下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重金属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双壳贝类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21、25和29 ℃条件下水体中不同浓度的Hg^2+、Cd^2+、Zn^2+ 对三角帆蚌幼蚌存活的影响。[结果] 在3种水温条件下,3种重金属离子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d^2+〉Zn^2+〉。水温在21、25和29 ℃条件下,3种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Hg^2+分别是3.435 9、 0.129 2 和 0.108 7 mg/L;Cd^2+分别是6.345 9、1.003 7 和0.387 9 mg/L;Zn^2+分别是116.928 8、4.951 5 和 2.849 7 mg/L。当水温从21 ℃升至25 ℃时,Hg^2+、Cd^2+和Zn^2+对幼蚌的毒性分别增强了26.6、6.3 和23.6倍;水温从25 ℃升至29 ℃时,Hg^2+、Cd^2+和Zn^2+的毒性分别增强了1.2、2.6和1.7倍。[结论] 水温是重金属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的毒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重金属Cd、Cu、Zn和Pb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值)。[结果]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d>Cu>Zn>Pb。根据毒物的分级标准,Cd和Cu对克氏原螯虾为中毒物,其SC值分别为0.037 4和0.052 8 mg/L,均高于渔业水质标准。Zn和Pb对于克氏原螯虾是低毒物质,其SC分别为0.220 9和0.753 8 mg/L,均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96 h联合试验表明,Cu+Pb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克氏原螯虾对这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Cu2+和Cd2+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竞争吸附影响效果。[方法]在单金属、双金属和三金属体系中,不同的pH和不同的初始浓度条件下,对比了活性污泥对Pb2+的生物吸附性能。[结果]吸附时间、pH和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吸附Pb2+具有显著影响。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了单金属Pb2+的吸附曲线,其中,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表征污泥对Pb2+的吸附特性。在单一金属吸附情况下,活性污泥对Pb2+的最大比吸附量(Qe)为186.81 mg/g。在双金属吸附体系中,当添加30 mg/L Cu2+时,Qe减少为138.94 mg/g,相反,当添加30 mg/L Cd2+时,Qe上升为214.58 mg/g。在偏好吸附试验中,在初始吸附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第二种金属后,Pb2+的解吸附量为0.089 mmol/L,而Cu2+的解吸附量为0.300 mmol/L。[结论]在多金属吸附体系中,低浓度Cd2+对污泥吸附Pb2+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会抑制吸附过程;Cu2+不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都对污泥吸附Pb2+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大于Cd2+。相对于Cu2+,活性污泥对Pb2+有更好和更稳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Cu2+·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根长及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重金属胁迫分别设置9个浓度梯度:Cu^2+为0、10、25、50、80、100、200、300和400mg/L;Zn^2+为0、50、100、150、200、300、400、500、600mg/L,利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25mg/L、Zn^2+≤100mg/L对紫花苜蓿的萌发率、根长和株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Cu^2+为10mg/L、Zn^2+为100mg/L时根长和植株生长达到最佳。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Cu^2+浓度≥50mg/L,Zn^2+≥150mg/L时对紫花苜蓿萌发率、根系和植株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加大,高浓度时Zn^2+浓度为600mg/L、Cu^2+浓度为400mg/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不同Zn^2+和Cu^2+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和植株生长有不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Hg2+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Hg2+胁迫对小麦幼苗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在Hg2+浓度低于0.100 mmol/L时,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Hg2+浓度高于0.100 mmol/L时,将会显著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幼苗的不同组织对Hg2+胁迫的抵抗强度有所不同,表现为其叶片和根的抗胁迫性比萌发的种胚要强。在小麦幼苗受Hg2+胁迫时,POD、CAT和SOD 3种抗氧化酶同工酶中,CAT同工酶最为敏感。[结论]0.100 mmol/LHg2+浓度是小麦幼苗能否正常生长的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