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了探索省工棉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园县地区,省工棉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在该种植密度下,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的最佳施用量为900kg/hm^2,籽棉产量可达3422.5kg/hm^2。  相似文献   

2.
对丘陵残塬区冬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育10号性状表现好,产量构成优,与临旱9号、宁冬7号产间量差异极显著,产量最高,为2 843.3 kg/hm~2,较宁冬7号增产570.0 kg/hm~2、增幅25.1%;其次是兰天653,增产451.7kg/hm~2,增幅19.9%。陇育10号和兰天653可在丘陵残塬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山区玉米超高密度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毕单15号在毕节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8 370株/hm^2,单产达7 680.0kg/hm^2。  相似文献   

4.
氮磷配比对冬小麦品种兰天2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15—2016年度试验观察了不同氮磷配比对兰天26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N 180.0 kg/hm~2、P2O5135.0 kg/hm~2处理的平均折合产量虽然比施N 180.0 kg/hm~2、P2O5180.0 kg/hm~2处理减产1.05%,但综合经济性最好,种植收益最高,适宜在清水县及天水、陇南地区生态类似区兰天26号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棉16号密度与速效氮肥施用方法二因素试验的产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探索了种植密度和速氮施用方法对辽株16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辽棉16号在辽宁棉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10500株/hm^2。最有效的氮肥施用技术是:在施用底肥磷酸二铵375kg/hm^2的基础上,穴施花铃肥尿素225kg/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烟糯7号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75万株/hm^2时烟糯7号的植株性状、穗部性状表现最优,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6213.5kg/hm^2和26550.0元/hm^2。  相似文献   

7.
庄浪县宽幅匀播冬小麦新品种(系)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天26号为对照,在宽幅匀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4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农979和小偃22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性强,落黄性好,中抗白粉病,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5 530.30 kg/hm~2和5 265.15 kg/hm~2,分别比对照兰天26号增产14.06%和8.59%,可在庄浪县宽幅匀播栽培中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区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及二的互作对地膜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产量为6410.2kg/hm^2;最佳密度为60万株/hm^2,产量为6701.4kg/hm^2;施肥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为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密度为60万株/hm^2,其产量为7460.0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是以周麦17号为母本、兰天2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4—2016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有11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6 564.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3.0%。在2016—2017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7 28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10.0%。该品种表现早熟、矮秆、分蘖力较强、落黄性好、抗倒伏。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秆锈病表现高抗,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宜在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川水地、川旱地和浅山地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SXAF4-7/87-121.2004-2005年度在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78.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65.20%,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05-2006年度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10.3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3.64%、赖氨酸0.42%.适于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庄浪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作者对引进的5个冬小麦品种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种植模式下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静麦1号、静宁10号、兰天26号产量分别为7561.5kg/hm2、7335kg/hm2、6829.5kg/hm2,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方法]以真甜美6号为材料,施肥水平为主处理(处理A、B、C),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处理a、b、c),研究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处理A为硝酸磷375kg/hm^2,二铵300kg/hm^2,油升1200kg/hm^2;处理B为NPK三元复合肥750~825kg/hm^2;处理C为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处理a、b、c分别为49500、52500、57500株/hm^2。[结果]甜玉米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以处理Ab最高,其余依次为:处理Ca〉处理Cb〉处理Aa〉处理Bb〉处理Bc〉处理Ac〉处理Ba〉处理Cc;叶绿素a/b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处理Ab〉处理Cb〉处理Ca〉处理Bb〉处理Cc〉处理Ba〉处理Bc〉处理Ac〉处理Aa。果穗性状以组合处理Ab最好,其次为处理Cb。甜玉米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Cb〉处理Ab〉处理Cc〉处理Bb〉处理Ca〉处理Aa〉处理Ac〉处理Bc〉处理Ba。[结论]施肥水平对甜玉米产量的影响较种植密度大,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为:施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种植密度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麦收后复种夏大豆密度与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大豆品种天引豆1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麦收后复种夏大豆密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45.0万株/hm^2、施肥量900 kg/hm^2(尿素、磷酸二铵各450 kg/hm^2),折合产量最高,达2435 kg/hm^2;其次是密度45.0万株/hm^2、施肥量600 kg/hm^2(尿素、磷酸二铵各300 kg/hm^2),折合产量为2265 kg/hm^2。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辣椒新杂交种赤研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赤研1号是以自选自系9402为母本,自选系9368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一代新杂交种。具有熟性早、高产、优质、果形正、岸贮运、适应性广的特点。在赤峰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0509kg/hm^2,比当地推广的蒙椒4号平均增产26.9%;在南方两广等省区试验平均产量51975kg/hm^2,比新丰5号增产33.3%。既适应北方露地种植,又适应南方冬椒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38号以周麦22为母本、兰天2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1.0 cm,穗长7.7 cm,千粒重43.19 g,容重790.0 g/L。2016 — 2018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折合平均产量6 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3%。2018 — 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6 543.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0%。经接种鉴定,中梁38号苗期、成株期对条锈所有供试菌系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甘肃陇南(天水及陇南市)川水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调控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生长调节剂、种植密度、收获期和薄膜覆盖5个因素对紫心甘薯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烘干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尿素1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施用多效唑浓度900g/hm^2,栽后150d收获,密度控制在6.75万株/hm^2的畦沟盖膜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氯化钾150kg/hm^2,用膨大素浓度165g/hm^2,栽后150d收获,种植密度5.2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花青素含量;在施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多效唑浓度900g/hm^2,栽后150d收获,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使干率和淀粉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油菜"核杂7号"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低油菜品种“核杂7号”进行不同施肥量、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核杂7号”氮吧适宜施用量为225~315kg/hm^2;当氮肥施用量225kg/hm^2时,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25%~40%;种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系天9220—12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天882作母本,天选37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经连续5a的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在2004—2005年度天水市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6550.5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43.OO%;在2005—2006年度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6858.0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0.90%。该品系株高100cm左右,穗长平均9.0cm,千粒重36.3g,容重792~819g/L。籽粒含粗蛋白136.6g/kg、赖氨酸4.29g/kg、湿面筋211.4g/kg,沉降值33.2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高抗,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2号、水4、水14等小种表现免疫,对条锈混合菌的反应型为3/5/5。该品种适于天水市及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抗条锈新品种兰天3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5号为以兰天25号为母本、周麦1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兰天05-9-4。在2014—2015年度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 807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9.5%。经分小种接种鉴定,该品种对条锈混合菌及条中32号表现感染,但抗条锈菌主要小种及致病类型条中33号、贵22-9和贵22-44。主要适宜于陇南和天水的川水地、浅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