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进一步通过酶促或非酶促途径生成氧脂素(oxylipins)从而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胁迫应答等过程。为了深入了解脂氧合酶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归纳了近期在拟南芥、玉米等模式植物和作物中LOX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功能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LOX家族成员在应答机械伤害、干旱、盐害等非生物胁迫和黄萎病、黄曲霉菌感染、线虫入侵、蚜虫咬食等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分析了各成员在胁迫应答过程中的分工合作甚至拮抗作用,以及13-LOX途径与9-LOX途径的“对话”,指出LOX活性、转录表达的调节是氧脂素合成和胁迫应答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潜在的作物遗传改良靶位点。LOX表达调控、作用机制以及脂氧合酶途径下游一系列代谢产物的鉴定和详细研究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外源抗氧化剂对高温胁迫下苹果果皮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施用维生素C(Vc)、苯甲酸钠(SBN)、半胱氨酸(Cys)、维生素E(VE)以及Vc复配剂(Vc 柠檬酸或Vc 6-BA),研究不同种类外源抗氧化剂对高温胁迫下果皮组织5‘-核苷酸酶、脂氧合酶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胁迫温度的升高,果皮组织中脂氧合酶活性增大,而5’-核苷酸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说明在高温胁迫下,果皮组织氧化胁迫作用显著增强。施用外源抗氧化剂后,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在高温胁迫下,果实脂氧合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而5‘-核苷酸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施用Vc和2种复配Vc酶活性极显著提高;同样,抗坏血酸-过氧化酶活性也呈上升趋势。比较几种抗氧化剂对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以施用维生素C(尤其是配合施用6-BA或柠檬酸)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的生物降解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总结了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降解的主要途径。文章指出,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主要有酶降解和非酶降解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有羟化酶降解、双加氧酶裂解和脂氧合酶降解,后者主要有直接化学氧化降解、光氧化降解和热氧化降解。其中,热氧化降解包括温和条件(0~100 ℃) 下的和剧烈条件(300~800 ℃) 下的。目前,类胡萝卜素降解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可为植物类产品生产和加工中类胡萝卜素降解的人工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涂膜对常温保鲜番木瓜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来6号番木瓜果实为试材,用不同浓度壳聚糖(CTS)涂膜处理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于25±2℃下贮藏,研究了壳聚糖对常温保鲜番木瓜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增长,减缓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超氧化物酶(POD)等膜保护酶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从而有利于果实硬度的维持。结论:壳聚糖可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番木瓜果实的后熟,以1.25%处理浓度最好。  相似文献   

5.
《茶业通报》2005,27(3):143-144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有机茶产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qvISO5666-1~5666-3)…  相似文献   

6.
将猕猴桃用氮气处理6 h后,在(1±1)℃、相对湿度为95%~100%条件下贮藏35 d,最后在20℃下放置3 d,测定果实硬度、质膜透性、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脂氧合酶(LO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石油醚去脂-乙醇去杂-热水提取-Sevager法去蛋白-活性炭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麦冬种子中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为3.73%,回收率为98.45%,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显色稳定、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花粉黄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显色,芦丁标准曲线为A=0.0041C+0.0073,R=0.9952,在波长510nm下检测总黄酮含量为3.29%。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实现植株中磷元素的快速监测,考察了不同消解前处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消解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试剂消耗量和所用时间,得出各方法的相对优劣。[结果]以植株标准物质GBW10049、GBW10048和GBW07603为参照对象,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法的结果误差分别为-0.12~0.05和-0.19~0.01,符合质控误差范围要求,采用干灰化法消解样品时,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达到了8.2%。在植株中分别添加2个水平磷,微波消解法开展试验时平均回收率为102.3 %~108.3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4%。文章还对影响光谱学性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和优化,最终选择20 min为显色时间。[结论]在最优条件下,磷浓度在0.1~1.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0,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能用于实际植株样品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亚麻籽木脂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脂素是一类具有弱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特性的重要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很多学者就木脂素的检测方法、代谢转化、保健功能和生理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在各种植物籽实中,亚麻籽中的木脂素含量最高,而亚麻是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开发和利用亚麻籽木脂素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述了亚麻籽木脂素的结构、含量、代谢过程、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并对木脂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分别采用4种不同处死方法和3种染色方法,制作小鼠骨骼透明标本。结果表明,水淹或乙醚麻醉处死、酒精固定、3%重铬酸钾脱脂、氢氧化钾透明、茜素红硬骨染色、阿利新蓝软骨染色、甘油-氨水漂白、甘油逐级透明的制作方法,获得的透明标本效果最佳。控制温度,可以使标本的固定速度加快,缩短制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植物内源激素预处理方法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痕量有机化合物,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含量极低,内源激素的测定技术对研究内源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文对主要激素的预处理方法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测定法、理化测定法和免疫测定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内源激素检测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讨论。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内源激素精确测定的主要方法,但其对前处理要求较高。而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法具有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植物激素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鹤望兰黄色花萼色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鹤望兰黄色花萼色素成分分析,对研究其花色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鹤望兰黄色花萼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花色表型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黄色花萼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在类胡萝卜素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825.80 μg/(g·FW),其次是β-隐黄质含量[322.28 μg/(g·FW)],含量最少是叶黄素[3.87 μg/(g·FW)]。该项研究为鹤望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鹤望兰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高效的大豆脂肪酸组分检测方法,为大豆脂肪酸的遗传改良和食品质量检测等奠定基础。以1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大豆脂肪酸甲酯化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脂肪酸检测的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的内标法和外标法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豆脂肪酸甲酯化提取的最优处理温度为50℃,最优处理时间为35 min;基于赛默飞气相色谱仪检测平台的内标法和外标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检测,但内标法更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本研究确立的大豆脂肪酸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检测灵敏度高、处理简单快速、线性范围良好的要求,可应用于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及大豆脂肪酸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5.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刘岩 《作物学报》2013,39(7):1172-1178
种皮色泽和花青甙显色是绿豆(Vigna radiata)的重要性状,可在纯度鉴定、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以绿豆核心种质种皮色泽、花青甙显色性状分析为基础,配制杂交组合,根据不同世代的表型调查,探讨绿豆种皮颜色、光泽和花青甙显色等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绿种皮对黄种皮为单基因控制,绿色为显性;黑种皮对绿种皮为单基因控制,黑色为显性。绿豆种皮光泽不符合简单性状的遗传规律,且不同组合间后代的表型分布存在差异。绿豆种皮色与光泽间并无连锁关系。植株各部位的花青甙显色对不显色为显性,均符合简单单基因的分离规律。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花青甙显色的相关性不一致,其中控制幼茎色基因与控制复叶基部花青甙显色基因紧密连锁在一起,或为一个基因,而控制龙骨瓣花青甙显色的基因与其他相关基因的遗传连锁程度最低。本文对绿豆种皮相关性状及植株花青甙显色性状的遗传分析将为这些性状的育种利用及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比色法测定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后,在波长504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芦丁在质量浓度0.0125 ̄0.0625m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9%,RSD为1.25%。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作为检测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阿维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现有报道的食品和环境基质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分析最为常用的检测仪器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基于此,已建立了一系列的不同样基质中多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除了关注常见的多种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也关注了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单种阿维菌素化合物的专一性检测方法。本研究从阿维菌素在食品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赋存状态、前处理方式(提取和净化方法)、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定量方式和基质干扰等方面,综述了2010—2020年不同检测技术在食品和环境样品基质中阿维菌素类化合物残留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最后,综述了多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未来的关注点以及对阿维菌素残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可为开展烟草中阿维菌素类化合物残留分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苦瓜抗虫物质与抗虫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有机溶剂(乙醚、丙酮、乙醇)处理苦瓜叶片,用超敏感银染SDS-PAGE电泳进行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后的蛋白质谱带组分和着色程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乙醚处理后的样品出现21条谱带,其中9号、5号、18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丙酮处理出现21条谱带,其中9号、10号、13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乙醇处理则有18条,其中只有6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这些蛋白质的异同将为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苦瓜抗虫物质与抗虫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豆种质资源初选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5 072份国内绿豆资源为材料, 根据14个农艺性状, 利用地理来源(省)和性状群进行分组, 分别采用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及聚类选择和随机选择2种个体选择法构建了13个不同的绿豆初选核心样本, 对不同的取样方法及总资源间进行了品种间平均相似性系数、性状符合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 聚类选择取样优于随机取样, 按照性状群分组优于按省分组; 在聚类选择条件下采用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优于平方根法和比例法。最终确定按性状群分组, 利用多样性指数确定取样数, 聚类选择个体为绿豆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用此方案, 构建了包含719份绿豆种质的初选核心种质, 取样比例为14.2%, 性状符合度达100%。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玉米MON88017旁侧序列分析及定性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基因组步移法和巢式PCR方法研究转基因玉米MON88017外源基因插入位点旁侧序列特征,获得了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左边界旁侧序列504bp,包括336bp的插入载体序列和168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根据此旁侧序列,设计MON88017转化事件特异性引物并进行定性PCR扩增,扩增片段为446bp,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ON88017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0.1%),为转基因玉米品种MON88017进出口检测和标识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