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钟进  梁立清 《水产科技》1992,(1):F003-F003
海康县水产局于1990年7月首次在南渡河进行罗氏沼虾人工放流增殖,第一批投放规格为0.8~1厘米/尾的虾苗20万尾,一年后.回捕率为8.6%,成虾体大肉厚,经济价值高。1991年7月,该局组织第二批放流工作,再次投放规格为1~1.2厘米/尾的虾苗30万尾,经拖捕检查,虾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安树升 《水产科学》2002,21(3):43-44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始于 1985年 ,按回捕率变化情况 ,可分为三段 ,1985~ 1992年 ,8年的平均回捕率约9 2 % ,每放流 1亿尾幼虾产量为 188t;1993~ 1996年 ,4年的平均回捕率约 3 4 % ,每放流 1亿尾幼虾产量为 6 5t;1997~ 1998年 ,平均回捕率 9 4 % ,已恢复到前 8年的水平。笔者主要讨论回捕率下降原因和恢复回捕率措施。1 资料本文所用资料列成表 1。其中相对资源量用试捕调查所得的平均网产表示 (7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用扒拉网和手推网 ;8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用扒拉网和手推网 ;8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在象山港对中国对虾进行放流增殖试验,放流虾苗共2,000余万尾,其中200万尾经暂养后体长达3厘米左右放流,另外,还试放了1.800余尾标志虾。虾苗放流入海后,即进行回捕调查,至1982年底,共收集到中国对虾标本4,000多尾。此外,  相似文献   

4.
东吾洋中国对虾小规格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及其增殖效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澄茂 《水产学报》2000,24(2):134-139
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加强海区管理,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平均体长在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年平均加捕率可达5.26%,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5~1992年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幼虾放流前后相对资源量资料,估算放流虾在混合虾群中占的平均比例约为92%,平均回捕率92%。放流量(X)与放流后相对资源量(Y)的关系为Y=2410X-1003X2,R=0898。经F—检验相关显著。结果表明:中等放流量才能获最好增殖效果;与最大渔获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6亿尾;与最大相对资源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2亿尾。描述了放流虾的死亡特征,并估算了各类死亡值。用Cohort分析方法估算了放流虾到开捕时(8月15日)的存活数量,平均占放流量的105%。渔汛的捕捞死亡率约082,自然死亡率011,其余007游出黄海北部去越冬场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5 ̄1992年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幼虾放流前后相对资源量资料,估算放流虾在混合虾群中占的平均比例约为92%,平均回捕率9.2%。放流量(X)与放流后相对资源量(Y)的关系为Y=24.10X-1.003X^-2,R=0.898。经F-检验相关显著。结果表明:中等放流量才能获最好增殖效果;与最大渔获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6亿尾;与最大相对资源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2亿尾。描述了放流虾的死亡特征,并估算了  相似文献   

7.
1998年5月 24~29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湾近岸水域放流体长10.6±1.1mm的日本对虾2 798.8万尾。 8月中旬~10月中旬期间,沿岸作业的 534只渔船兼捕到本种商品虾 24.5 t,平均体长 147.3mm,平均体重 40.7 g,相当于 60.3万尾,回捕率为 2. 15%,放流投资与增殖虾产值的比例为 1:5.4,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东吾洋中国对虾的移植放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90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种苗70919万尾,其中96.2%是末经中间培育,体长为8~15mm 的仔虾。共回捕对虾917t,年平均回捕率5.02%,优化了东吾洋对虾种类结构和数量组成。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性放流增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还探讨了东吾洋中国对虾的放流时间、海区和增殖前景。  相似文献   

9.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佟万金李培军(丹东市渔业指挥部118000)(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从1985年至1992年共放流平均体长3cm以上对虾种苗97亿尾,回捕增殖虾17900多吨(包括...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乌江思林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3年和2014年对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的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inensis)和白甲鱼(Varicorhinus simus)部分个体进行了荧光标记,共标记放流1.98万尾中华倒刺鲃和4.56万尾白甲鱼,并在2014年与2015年进行了2个周期的回捕调查。结果显示,回捕调查捕获鱼类12种,共计2687尾;其中,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的渔获物占比分别为1.60%和0.71%,未见荧光标记个体。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标记中华倒刺鲃7尾(2014年6尾,2015年1尾)、白甲鱼7尾(2014年4尾,2015年3尾),回捕率分别为0.013%~0.049%和0.009%~0.030%,回捕地点共7个,距离放流地点226~24 105 m。研究表明,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增殖放流活动可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起到一定增殖效果。为取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建议调整放流方法、放流地点、加强渔政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显示,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泉土 《海洋渔业》1999,21(2):61-65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虾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黄海北部中国对放流虾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放流后到开捕时的时间间隔为,可用L=a+b描绘放流虾的生长。1cm放流虾的时间为6月2日,体长1.11cm,开捕时体长为 2.5cm;2cm放流虾的时间是6月7日,体长为2.0cm,开捕时体长为12.6cm。  相似文献   

14.
岱衢族大黄鱼放流增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恢复舟山渔场本地种岱衢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c Focea)资源,2000~2009年进行了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试验。10年间共放流了经过人工繁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1288.0×10^4尾,其中包括标志鱼62680尾。回捕标志鱼1432尾,平均回捕率2.73%。回捕试验结果表明,在岱衢洋进行本地大黄鱼的放流可行,体外挂牌法适合于大黄鱼的标志放流,放流鱼苗不仅可以成活、生长,还能够产卵、增殖并进行洄游;放流使舟山渔场本地岱衢族大黄鱼资源得到显著恢复,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进行鱼、虾、蟹、蜇等经济品种的增殖放流是修复渔业资源、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效益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不断增加放流品种,扩大放流规模,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达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今年乳山市的增殖放流数量又创新高,共放流苗种近1.2亿尾(只),其中中国对虾3 200多万尾,日本对虾6 500多万尾,梭子蟹500多万只,海蜇1 200多万只。通过回捕调查,产量提高35%~58%,经专家论证,乳山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潜力巨大,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明年将进一步增加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乳山市增殖放流数…  相似文献   

16.
杨吝 《水产科技》1996,(4):42-46
在日本茨城县,以沿岸浅海域虾类(鹰爪虾、戴氏赤虾)为捕捞对象的底拖网(虾板拖网和自家用饵料板拖网)渔业是准许的。该渔业主要在秋季至春季10-30米水深海域进行作业,但同期同海域又是鲆、鲽类等幼鱼生息的海区,使用相同的渔溯兼捕幼鱼正成为—个大问题.特别是在茨城县,为了增殖牙鲆,从1995年起,新栽培渔业中心计划放流200万尾牙鲆幼鱼。但由于底拖网的捕捞,担心大量放流幼鱼也许被兼捕,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1990年胶州湾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放流增殖适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超过一定数量之后,随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KL=3.5950e^7.4740*10^-5N负相关关系。从开捕时增殖对虾平均体长、资源量与放流数量的关第式分析,胶州湾放流中国对虾数量以6500-8000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海洋牧场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来,浙江省十分重视海洋牧场的研究工作,在象山港、三门湾海域进行人工放流中国对虾,近10年,共放流了3cm规格的中间培育虾苗11亿尾。象山港和三门湾每年各放流虾苗1亿尾,根据回捕率测算,回捕率为8—10%。  相似文献   

19.
黄海北部放流虾的死亡特征和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虾的死亡特征和去向,结果是机械死亡7.8%,突然死亡16.8%,纳潮死亡7.0%,自然死亡14.4%,8月15日前的非法捕捞死亡10.0%,合计56%。到开捕时放流虾存活的数量约为放流量的10.5%,总计为66.5%,有33.5%的放流虾去向不明。如果将20%的计量误差考虑在内,约有14%的放流虾去向不明。在渔汛期间,存活到开捕时的放流虾,约有82%被捕捞,自然死亡11%,余7%游出黄海北部。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中国对虾增值放流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1990年胶州湾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放流增殖适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超过一定数量之后,随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kL∞=3.595be-7.4740×10-5N负相关关系(r=-0.9044)。从开捕时增殖对虾平均体长、资源量与放流数量的关系式分析,胶州湾放流中国对虾数量以6500~8000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