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3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蟹类是福建海区重要的经济渔获种类之一。本文基于2009年1月-011年12月期间进行的蟹类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中南部近海四种捕捞作业渔获物中蟹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近海海域有蟹类94种,隶属16科、53属,以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为主,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从蟹种分布区域看,这些蟹类在浅海均有分布,其中26.6%的蟹类既分布于浅海又分布于潮间带。从蟹种个体大小看,福建海区蟹类多数属于中小型种类。高强度捕捞加剧了对蟹类资源的破坏,因此需要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拓展外海蟹类捕捞作业,开展资源动态监测和苗种放流增殖工作,并实施TAC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折叠式渔笼作业渔获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12月(伏季休渔期间除外)在笼捕作业渔船上采用收集渔捞日志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折叠式渔笼渔获物进行分析。共收集渔捞日志65份,抽样分析了折叠式渔笼渔获9批。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和组成分析,共分析标本重量50.15kg。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48个种,其中鱼类25种、蟹类15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2种、虾姑类1种;按重量比例为蟹类占51.27%、鱼类占41.21%、头足类占5.96%、螺类占0.92%、虾蛄类占0.57%、虾类占0.08%。  相似文献   
3.
闽南海区休渔前后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对休渔前后(4月和8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休渔前后都以捕经济种类幼鱼为主。4月带鱼、二长棘鲷、刺鲳、鲐鱼、中华管鞭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69.6%,其中带鱼幼鱼数量最多,占总渔获数量的26.2%(每网渔获尾数744ind),居第一位;且个体极小,基本上全为幼鱼,平均体重8.1g。8月带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叫姑鱼、白姑鱼、须赤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50.9%。带鱼数量明显减少(每网渔获尾数226ind),但个体增大,肛长140mm以上占63.6%,平均体重54.5g,比4月增加46.4g。并结合2004、2007年有关资料,较为详细说明休渔前(4月)张网作业对近岸经济幼鱼、幼体损害比休渔结束后(8月)严重,通过休渔对带鱼等经济种类幼鱼资源起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初步鉴定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属13科、38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蟹类群体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位于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渔获量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276.8kg.km-2,秋季最低,仅为40.1kg.km-2;同时蟹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20m海域数量最大,这与主要种类细点圆趾蟹的分布海域区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约十几种,其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83%,在渔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细点圆趾蟹、光掌蟳、锈斑蟳和武士蟳等。  相似文献   
5.
以泥东风螺幼螺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海区底播的生长、存活以及不同底播密度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的显著性分析。2013—2014年第一次试验结果显示,泥东风螺幼螺底播475 d,壳高、体重分别达到(28.4 177±3.7 837)mm、(4.9 438±2.0 669)g,成活率为71.43%;除了68 d数据显示底播密度对其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外,其它均显示对其壳高、体重、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013—2014年第二次试验结果表明,泥东风螺幼螺底播385 d,壳高、体重分别达到(20.9904±2.8 276)mm、(2.5 936±0.9 482)g,成活率为38.65%;放养密度对其壳高、体重、存活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5~20粒/m2为泥东风螺幼螺适宜的海区底播密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数量的时空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闽东北外海鹰爪虾群体数量分布随着季节、海域的不同差异很大。8月群体数量最多,其渔获量占周年渔获量的60.2%,平均密度指数为614.5 g/h和144.7 ind/h;5月群体数量极少。鹰爪虾群体主要分布于近海,水深60 m以内海域的渔获量占周年渔获量65.8%,平均密度指数达1119.2 g/h和214.7 ind/h;水深大于80 m的海域群体数量很少。鹰爪虾体长分布范围为47~120 mm,优势体长组60~85 mm,占68.6%,平均体长为74.1 mm,雌虾与雄虾个体大小差异悬殊,雌虾平均体重为6.4 g,雄虾平均体重仅为3.2 g;雌雄性比差异也很大,为1:0.42;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分别占44.7%和43.8%;摄食强度中等,以1级为主,占50.9%;调查海区年平均资源量684 t。  相似文献   
7.
兴化湾野生水产苗种资源开发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在兴化湾开展水产苗种资源调查的数据资料,着重分析研究了湾内野生水产苗种资源的开发程度、致危因素、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在兴化湾现有生产性开发利用的8种水产苗种中,过度开发利用已造成日本鳗鲡、黄鳍鲷、灰鳍鲷、花鲈等4种鱼类苗种资源出现严重衰退;大弹涂鱼、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等3种苗种资源已得到较为充分利用;湾内水产苗种的捕捞方式有多种多样,但以张网作业对经济幼鱼幼体苗种的损害最为严重;缢蛏苗种场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苗种适宜的生存空间已大为缩小。文中最后提出削减捕捞强度、改进捕捞方式、继续实施亲贝增养殖补贴政策、治理海域环境污染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闽东北外海高脊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alticarinata)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5、8、11和2月调查海域高脊管鞭虾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34·7、13·8、4·55和2·89kg·km-2;其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和8月数量为多,11和2月数量较少;分布区域以调查海域的东北部水域为主,以27°00′~28°00′N,122°30′~124°30′E水深80~100m海域数量为多;渔获体长范围为41~129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44·7%,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虾平均体重为12·0g,雄虾平均体重为8·3g,雌雄性比为1:0·66,生殖盛期为8~11月,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东海南部海域虾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类虾有44种,隶属14科、25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虾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以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数量较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以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同时虾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80~100 m海域数量最多,这与主要种类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的分布海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有10来种,在渔业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为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2005年1~11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渔业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研究该海区单拖渔业利用状况、主要渔获物资源动态。结果表明:2005年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CPUE)3月最高,达134.41kg/h,随后迅速下降,9月为全年最低,仅34.75kg/h;渔获物组成以生命周期短、个体小、营养级较低的种类为主,二长棘鲷居绝对优势,占总渔获重量的38.8%;各主要种类渔业资源时空分布变化较为明显;近十年来,渔船功率和网具的日趋大型化,小型单拖渔船数量有所减少。通过监测调查为渔业管理部门制订科学的渔业资源养护措施、加强和完善渔业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