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使用多茬的蛭石中添加锯末改良基质的理化形状,并研究改良型新基质对4种彩色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及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蛭石与锯末1:1混合,4个品种脱毒试管苗活率均在80%以上;单株结薯方面,4个品种单株结薯4.8~7.4;疮痂病防效方面,4个品种原原种疮痂病防效均在90%以上,改良后的基质可有效防治疮痂病的发生。利用林业废弃物锯末作为马铃薯原原种栽培基质,变废为宝可大幅度降低无土栽培基质成本。  相似文献   

2.
栽培基质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玛土豆2号"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对西藏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木屑、羊粪与蛭石按体积比为2∶1∶1的比例混配作为栽培基质时,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单株结薯数最多,为2.93粒,较对照(蛭石单独作为栽培基质)增加0.30粒;单株种薯合格率较高,为78.5%,较对照降低1.0百分点;小区平均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粒数最多,为310.63粒/1.2 m~2,较对照增加12.09粒/1.2 m~2;小区平均生产原原种薯合格率为78.4%,仅较对照减少0.1百分点,且其株高、茎粗、叶片数等性状均最优。建议在西藏地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中应用以木屑、羊粪、蛭石按体积比为2∶1∶1的比例混配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3.
基质类型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室条件下不同栽培基质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影响。结果表明,1∶1的珍珠岩和蛭石,结构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扦插脱毒试管苗单株结薯数2.1粒,单粒重达2.76 g,单位面积结薯数量498粒,大于1 g微型薯比例(按粒数)达到85.58%,均为最高值。因此,蛭石与珍珠岩等量混合可作为脱毒试管苗扦插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在29种测试药剂中筛选到了8种对S.scabies有抑菌效果的药剂,其中适乐时0.1 g/L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41 mm。微型薯苗床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适乐时+ZWQ-1水剂、福美双+ZWQ-1水剂2个组合对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2.60%和57.92%,且福美双+ZWQ-1水剂处理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说明利用菌药协同防治疮痂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播前种薯浸液消毒处理法,研究了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和水旱轮作地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为60.3%;疮痂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75%百菌清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均高于60%;种薯浸液消毒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与水旱轮作地相比,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对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不同密度与一穴多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南方丘陵稻田麦后茬选用夏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新品种兴豆1号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和穴苗数试验,设密度水平和等穴异苗(每穴1~3苗)、等苗异穴各3个处理,共9个处理,考察各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株数、总荚果数、总粒数、单株实粒数等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处理主要改变植株的有效分枝数,其次是单株荚果数;每公顷播种18.0万穴、每穴留3苗处理的产量最高,达4.64 t/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山东拌种剂处理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且出苗率、产量和商品薯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疮痂病常用防治药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研究了0.3%四霉素水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60ml/hm~2、90ml/hm~2、120ml/hm~2三个剂量拌种处理后的防效分别为73.30%、75.71%和76.82%,对照药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后的防效为75.7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各处理与对照药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说明0.3%四霉素水剂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就从上海市浦东新区黄瓜地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原(Streptomyces scabiei)及多种植物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Ba0002)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a000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液体发酵和剂型处理,将Ba0002菌株制成悬浮剂(Ba0002-SC),用于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大棚盆栽和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与所施用的Ba0002-SC浓度正相关.当Ba0002-SC的施用浓度为100倍液时,在大棚和大田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9.72%、66.44%,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稀释500倍)和空白对照处理.大田试验的测产结果表明,经Ba0002-SC处理的植株,马铃薯产量为2923.38 kg/667 m2,显著高于经多菌灵处理的产量(2776.4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虫网室中运用马铃薯脱毒扦插苗采取不同的剪切、扦插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脱毒微型薯。结果表明,脱毒扦插苗再行剪尖扦插时,插穗下端将3个腋节埋入基质,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为3.6粒,>1g微型薯粒数为2.1粒;双株扦插每穴平均结薯粒数为4.8粒,比每穴单株扦插多2.0粒;摘取腋芽薯的扦插苗平均每穴结薯粒数为4.2粒,比不摘取腋芽薯的处理多1.6粒,单位面积(1m2)>1g微型薯数量较后者多48.5%;实施3次剪尖和3次培土的管理方法,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达3.8粒,比不剪尖、培土2次的处理(对照)多1.4粒,说明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成熟理论为指导,探讨自然光照培养、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光照培养的试管苗株高显著降低,试管苗单株有效节数显著增加;液体培养基培养试管苗植株生长势强,移栽后缓苗快,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3.
选用6种不同配比基质进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扦插生长试验,调查扦插苗成活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6种基质扦插马铃薯试管苗成活率均在91%~98%之间,在株高、茎粗、产量方面,处理2黄沙与牛粪体积比2∶1,其马铃薯生长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2产量最高,产量为83.99克,较对照提高83.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确定该药剂对马铃薯试管苗促生的最适稀释倍数,以期为马铃薯试管苗的高效生产移栽和马铃薯生产的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陇薯9号试管苗为试材,采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进行不同稀释倍数的蘸根处理,研究该药剂对试管苗生长相关指标、结薯重及对温室移栽的影响。[结果]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陇薯9号的株高、根长、根数、叶片数和鲜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壮苗能力,也能增加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和结薯重,该药剂150~300倍液对陇薯9号试管苗蘸根15~30 min,试管苗的各项生长指标、成活率和结薯重最高,植株生长健壮,生长状况最佳。[结论]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使用效果理想,减少了用药次数,可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香菇多糖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广西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利用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测定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生理指,评价香菇多糖稀释液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结果】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800倍的香菇多糖稀释液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79. 98%。与对照处理相比,香菇多糖处理后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POD、PAL和PPO酶活性均有所提高,MDA的含量降低,植株主茎数增加,产量和块茎营养品质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香菇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抗剂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降低疮痂病发病率,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生长安全的药剂,选择5种药剂在2个地区进行马铃薯疮痂病田间试验,测定5种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对马铃薯安全,未产生药害,未观察到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影响。5种药剂在2个地区对马铃薯疮痂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为26.3%~45.6%,其中20%噻唑锌悬浮剂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防效最好,防效为39.3%~45.6%;5种药剂处理马铃薯产量在两地均比对照增加,平均增产幅度在1.1%~3.6%;产值在两地除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外均有所增加,增加产值10.5~123.1元/亩,增效0.7%~7.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不同拌种剂防治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及对马铃薯产量性状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拌种剂及组合对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山东拌种剂处理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并且出苗率、产量和商品薯率都最高。  相似文献   

18.
无土基质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几个技术环节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试管苗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栽培基质选择和消毒、试管苗移栽或扦插、苗床管理、收获等环节概述了各项技术措施对马铃薯苗质、成活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观察了不同配比的蛭石粉、糠醛渣混合基质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粉和糠醛渣配比为25∶1时,马铃薯试管苗根长比对照增加0.9 cm,匍匐茎数比对照增加1.0个,匍匐茎膨大数相对优于其它处理,最有利于微型薯地下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0个大豆品种(系)的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与单株粒数(r=0.668~(**))、单株粒质量(r=0.662~(**))、荚期植株鲜质量(r=0.5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质量(r=0.670~(**))、荚期植株鲜质量(r=0.721~(**))呈极显著正偏相关。通径分析显示,荚期植株鲜质量(0.461)和单株粒质量(0.412)对小区产量的直接正向影响较大;在所有性状中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荚期植株鲜质量可以解释70.2%小区产量的变异,以这3个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1357.28+0.861x_3+1.736x_9+16.448x_(10)。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荚期植株鲜质量对大豆小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选育黑龙江省西部生态区域高产大豆品种(系)时,除应注重选择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外,还应关注荚期植株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