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本研究优化了从蓖麻叶片中提取蛋白的过程,利用硫酸盐沉淀法、BCA试剂盒、UVwin5紫外软件V5.1.0、BandScan蛋白定量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蓖麻组培苗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毒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蓖麻叶片中毒蛋白的含量与叶位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以"通蓖5号"单粒蓖麻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BCA试剂盒、UVwin5紫外软件V5.1.0、Band Scan蛋白定量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单粒蓖麻种子的粗蛋白提取过程,并对单粒蓖麻种子中毒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优化后的单粒蓖麻种子粗蛋白提取过程中缓冲液A的加入量为3m L/g,硫酸铵饱和度为70%,沉淀时间是12h,溶解沉淀所需加入缓冲液A为3m L。经测定,单粒蓖麻种子平均质量为0.2415g,其中含粗蛋白10.8908mg,毒蛋白4.1154mg,毒蛋白所占百分比为37.79%。  相似文献   

3.
蓖麻粗毒蛋白的提取及其杀鼠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蓖麻粗毒蛋白作为灭鼠药的可行性以及不同溶剂脱脂对蓖麻粗毒蛋白的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石油醚、乙醚、二氯甲烷3种溶剂分别对蓖麻粗籽进行脱脂后,用醋酸水溶液从脱脂的蓖麻饼中提取蓖麻毒蛋白,通过杀鼠活性试验比较3种蓖麻粗毒蛋白的杀鼠活性。[结果]3种蓖麻粗毒蛋白均有明显的杀鼠活性,小鼠死亡率均达100%。采用不同溶剂脱脂对蓖麻毒蛋白的活性没有影响,但二氯甲烷脱脂的蓖麻粗毒蛋白平均致死速度相对较慢。[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离和提纯杀鼠活性成分提供了线索,也为开发蓖麻作为植物源灭鼠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抗体夹心ELISA技术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Bt基因在所检测的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是不同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Bt毒蛋白含量最高 ,根、茎和叶柄中含量较低 ;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中Bt毒蛋白含量差异显著。Bt毒蛋白含量在苗期叶片中最高 ,蕾期次之 ,花铃期最低。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 ,B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Bt基因在棉株体内的表达随着器官的不同 ,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出时空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NH4)2SO4沉淀,分子筛层析和亲和层析等处理,从去壳蓖麻籽中分离纯化得到蓖麻毒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32kDa和34kDa两条蛋白带,证明该蓖麻毒蛋白已被纯化至均一。用等电聚焦法测出该蓖麻毒蛋白的等电点为pI6.1和pI6.7。高效液相色谱测出该蓖麻毒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有五个峰,表明蓖麻毒蛋白可能存在五个不同的多聚态。动物实验表明该蓖麻毒蛋白对小白鼠有较强的毒性,但对斜纹夜蛾幼虫无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6.
蓖麻毒蛋白的改性与抗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蓖麻毒蛋白对细胞杀伤是非特异性的,因此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文章对蓖麻毒蛋白的改性及改性后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由蓖麻毒蛋白构建的免疫毒素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的良好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制定蓖麻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蓖麻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分析种植密度与植株性状和叶片产量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密度对蓖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与植株株冠径、主茎上部分枝数量、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主茎叶片重量相关性显著(p<0.05);主茎叶片重量与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厚横径、叶片重量、每千克叶片数量和叶片重量等指标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主茎直径、叶片长度、叶柄宽横径和叶柄重量等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蓖麻不同种植密度与除植株上部分枝量外的其余指标的回归方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种植密度对叶片产量影响主要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蓖麻叶片长度及叶片重量显著增加,叶片宽度显著增大,从而显著提高叶片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31种中草药中筛选出对蓖麻粗毒蛋白具有较好解毒效果的中草药提取物,采用5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以小白鼠为试验对象,就3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蓖麻毒蛋白中毒小鼠的解毒效果进行了粗筛,并就5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提取液对蓖麻毒蛋白中毒小鼠的解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筛选出解毒效果较好的大黄、连翘、板蓝根、防风、白芍、附子、龙血竭、升麻(广东)和升麻(西安)等9种中草药;又从这9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进一步筛选出解毒效果好且效果稳定的板蓝根、白芍、龙血竭和升麻(西  相似文献   

9.
为制定蓖麻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于2018-2019年进行了滇蓖麻2号的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单窝施30~90g)田间试验,分析基肥不同施用量对蓖麻叶片性状和植株性状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以单窝施复合肥量60g的最好,其次是70g和80g;基肥不同施用量与蓖麻植株叶片长度、叶柄宽横径、叶柄厚横径及叶片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质量和叶片净重呈显著正相关。在试验设置的施肥范围内,随着蓖麻基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重和叶柄宽横径增幅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度、叶柄厚横径、叶片宽度、叶片净重和单株主茎叶片重。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大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莲座叶、叶球外叶、叶球内叶及其各部分叶片的软叶和叶柄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进行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营养含量不同,差异较明显;参试品种以亚细亚、胶研秋强、秦白2号综合营养含量较高,陕秋白较低.总体而言,参试品种软叶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相同部位叶柄含量;大部分参试品种叶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相同部位软叶含量.参试品种VC含量在软叶和叶柄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不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软叶和叶柄中分布由外到内大体上呈递增趋势;不同品种软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叶球内叶和外叶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盐碱土蓖麻苗生长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有机肥对于盐胁迫下蓖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淄蓖麻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2个盐碱土梯度(0.11%和0.19%)和3种有机肥(蚯蚓肥、菌肥和农家肥)对蓖麻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蓖麻苗高、功能叶叶面积和单株干鲜重,并降低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POD和SOD的活性等;有机肥对蓖麻苗生长影响显著,施用蚯蚓肥的蓖麻苗的株高、地茎粗、功能叶叶面积、单株鲜干重较大,保护酶活性较大,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施用蚯蚓肥和菌肥的蓖麻苗根系比重较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较高.有机肥尤其是蚯蚓肥对盐胁迫下蓖麻苗的生理生态都有很好调控作用,更有利于促进盐碱土上培育蓖麻壮苗.菌肥对促进壮苗也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盐碱胁迫对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哲蓖3号、哲蓖4号、通蓖5号3个品种的蓖麻种子,采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盐碱溶液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盐碱处理能促进蓖麻种子萌发,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升高,而高浓度盐碱处理则抑制蓖麻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下降;低浓度盐碱处理蓖麻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高浓度盐碱处理蓖麻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个品种蓖麻种子中,哲蓖3号种子对盐碱胁迫的耐受力强于通蓖5号、哲蓖4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喀斯特山区的能源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优良品种。[方法]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油分检测研究。[结果]在喀斯特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连续3年平均产量达3000 kg/hm2以上、含油量达50%的品种4个分别为淄蓖麻7号、淄蓖麻5号、泰国202号和淄蓖麻8号,产量分别比对照高70.27%、69.21%、62.62%和58.28%,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5.97%、5.24%、5.74%和3.10%。淄蓖麻5号和淄蓖麻7号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700~900 m的喀斯特山区立地环境;淄蓖麻8号适宜海拔600~1 200m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推广种植;泰国202号适宜海拔500~1 500 m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推广种植。[结论]淄蓖麻7号、淄蓖麻5号、泰国202号和淄蓖麻8号表现出丰产、稳产、优质的特性,而且综合性状良好,在贵州喀斯特山区推广种植,可有效提高蓖麻单位面积产量及产油量。  相似文献   

14.
蓖麻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能源植物。对蓖麻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对蓖麻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首先介绍了蓖麻油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柴油、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概况,其次归纳和总结了蓖麻在盐碱和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从结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等多个角度对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做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指出了蓖麻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蓖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植物对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对玉米、蓖麻、高粱、向日葵4种作物成熟期根、茎、叶、穗中Cu的富集量以及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Cu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高粱、向日葵3种作物来说,最好的修复方式是施腐殖酸(F),而蓖麻最好的施肥方式是施菌肥(J);4种作物对重金属Cu富集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高粱>向日葵>蓖麻,相应地土壤中剩余的重金属Cu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蓖麻>向日葵>高粱>玉米;4种作物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效果较好的处理为玉米(Cu+F)、高粱(Cu+F)、向日葵(Cu+F)、蓖麻(Cu+J)。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蓖麻种子在低温下萌发的调控机制,为选育优质抗逆蓖麻新品种做准备。笔者以3 个蓖麻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重复3 次,设置低温15℃、常温25℃(CK),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确定品种活力后,待胚根生长至2 cm时,进行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阻碍蓖麻种子萌发。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低温胁迫下供试蓖麻品种各酶活性表现差异较大,胚根SOD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除‘通蓖6 号’外,其余供试品种POD活性也极显著低于对照;CAT活性表现不显著,且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基本一致。通过试验得出‘通蓖5号’在低温胁迫下表现良好,可进行下一步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饲料资源紧缺的问题,确立了蓖麻粕综合脱毒的技术路线,研制出相应的脱毒设备,形成一条年产万t的蓖麻粕脱毒生产线。用上述设备生产的新型植物蛋白——CX饲用蛋白粉,经检测,蓖麻碱、变应原的脱毒率分别达到95.7%和98.4%,毒蛋白及血球凝集素全部失活。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检验,结论为无毒。其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消化率可与豆粕媲美。中试效果良好,效益明显。通过技术监督部门考核认证,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产品标准》。经国内外查新检索,未见与本项目综合特点相符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97-1098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位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用200 mg/L天丰素和缩节胺处理桑树选792,测定不同叶位桑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类的含量。[结果]200 mg/L天丰素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4叶位最高,其次是第1叶位;200 mg/L缩节胺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11叶位最高,第1叶位最低。天丰素处理的第1叶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第8叶位最低;缩节胺处理不同叶位的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含量。天丰素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以第8叶位最多,随着叶位的递增,脂类含量均显著减少;缩节胺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第11叶位最高,高出含量最低的第1叶位11 mg/g。[结论]天丰素对中下部偏老桑叶的品质有较大改善;缩节胺较大提高了上部偏嫩桑叶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而对下部偏老叶片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抗性西瓜苗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西瓜苗期感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处理后在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部位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些变化与植物抗病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毒素粗提液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不同部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叶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低;一般情况下,在同一部位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