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是对茂名市大功率双船底拖网渔船液压绞纲机液压系统进行的实船作业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功率双船底拖网渔船的作业特点,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装船三年多的使用证明,该系统适合南海渔场十级以下强风的各种海况捕捞作业。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学》2004,23(1)
近年来,老式渔船起网机伤人事故时有发生,为提高渔船起网机的安全性能,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通过对起网机的样式、结构、性能、安全装置等的反复试验,研究出中小型渔船安全液压起网机,并多次在捕捞渔船上进行操作检验,于近日获得成功并通过了  相似文献   

3.
问:渔船动力装置有何特殊要求? 答:渔船在海上进行渔捞作业时间较长,环境艰险,经常要在火风浪中作业,纵横摇晃情况严重、负荷瞬时变化大。对拖网渔船除了自由航行外。大部分时间在拖网作业。使主机长时间作低转速高负荷运转,在起网过程中倒顺车变化频繁,据统计鲔延绳钓渔船作业时,主机离合器每天离合次数常在1000次以上,这使柴油机负荷经常处于剧变状况。由渔汛和作业要求动力机动性要高。此外一般渔船的机舱容积比较狭小,机舱温度较高。中小型渔船要求柴油机自由端也能输出功率,以传动液压油泵和起网机等渔捞机械。为此总的要求:渔船动力机械设备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管理维修方便,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  相似文献   

4.
丁兆荣 《水产学报》1988,12(4):375-380
1985年,我国去西非等国进行远洋捕捞的小型拖网渔船都是国内现有的渔船,为单甲板型。在本国近海渔场还比较适用,但是在该地渔场作业,不少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那里的气温甚高,曝露在甲板上的渔获物甚易变质。其次这些渔船上均没有空调设备,炎热的气候,使船员的作业和休息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各地简讯     
《渔业现代化》1974,(2):37-39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制成功了机械传动围网起网机,适于60马力机帆船或200马力以下的小型渔轮使用。起网机由起网轮、机架、传动系统组成。经陆地台架试验,起重能力达1,000公斤,设计起网速度为20公尺/分。业经生产试用,比过去的扒杆吊起网可减少作业人员,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起网速度,有利于安全作业。  相似文献   

6.
135马力以上的拖网渔船大多在100米等深线内外进行拖网捕捞作业,那么拖网渔船作业海区到港口的距离及停港装卸时间及航速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拖网渔船无论是出航或者返航都存在着最佳航速问题。另外,各航次间停港装卸时间的长短对拖网渔船的经济效益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航速和停港时间两个方面探讨了拖网渔船的经济性,谨供水产科技工作者及海洋捕捞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远洋拖网渔船更新改造工程的要求,需要设计满足远洋主流中小型拖网渔船的标准化船型。本研究对33. 2 m远洋双甲板拖网渔船船型进行基于荷兰水池欧斯特怀尔德(Oosterveld)的海船剩余阻力回归多项式的阻力特性理论分析,并利用Flow-3D流体分析软件,使用VOF方法,结合RNG k-ε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进行CFD渔船船型阻力特性分析,并在船模拖曳水池进行阻力拖曳试验。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适合中小型渔船的阻力回归数学模型,验证了CFD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通过综合分析方法,提高远洋标准化渔船阻力特性分析的精确性和准确度,并研究形成标准化渔船低阻力船型性能优化技术方案。实船示范应用节能20%以上,达到了远洋渔船升级改造实现"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渔业跨国作业愈来愈频繁,远洋捕捞业的合作贸易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出国的职务船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渔业职务船员考试发证工作是检验和考核渔业职务船员专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形式,是检验渔业职务船员培训质量,确保渔业船舶航行作业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艉门架是拖网渔船的关键强力构件,其结构形式和强度直接影响捕捞作业的效率和安全。在分析艉门架工作原理和受力的基础上,运用两种结构力学方法,即两端刚性固定梁和平面刚架解析法,对设计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推荐方法所得的艉门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验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极限工况下结构强度能够达到使用要求,验证了艉门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对经典结构力学公式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后,给出的弯矩影响系数表达式对提高船舶艉门架或类似结构的设计效率和优化构件尺寸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渔业现代化》1976,(3):40-40
WY-cX4/18围网起网机(即动力滑车)是在YJ-13型围网起网机基础上改进设计的。YJ-13型围网起网机的拉力为2吨采用中压油压系统,原为小型围网渔船设计的,适用于中小型围网作业,曾为我国围网渔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为在我国海洋渔业上采用先进的油压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型渔船起网工作效率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等问题,研制了五轮起网机。为确定该机的最佳工作参数、探究五轮起网机的工作性能,介绍分析了该起网机的工作原理和摩擦鼓轮的受力情况并建立其载荷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摩擦鼓轮与网纲间摩擦力及摩擦矩的计算方法;利用Pro/E的变量化设计和实体造型技术,建立了该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整机各组成部分的建模及装配,并通过干涉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无缝接口软件Mechanism/pro将整机三维模型映射入ADAMS环境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对不同马达转速、摩擦鼓轮与网纲间摩擦系数以及网纲与摩擦鼓轮的包角分析,确定该机最佳工作参数为:马达转速110 r/min,起网速度25 m/min,摩擦鼓轮摩擦系数0.4,网纲与船舷的夹角小于70°。利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该机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搞清了振动较大的频率范围为30~40 Hz。所得结论为提高该机工作性能及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试验的秋刀鱼舷提网纲索张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模型网绞收过程中的张力变化,以及绞网速度和下纲配重与模型网网具张力的关系,试图研究涤纶材料的模型网网具起网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网侧纲、下纲的张力在绞网过程中随时间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绞网过程即将结束时张力达到最大值。(2)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均随绞网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绞网速度的提高增速加快,不同绞网速度组之间张力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绞网速度在0.12~0.36 m/s之间时,网具张力变化比较稳定;绞网速度在0.36~0.60 m/s时网具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随下纲配重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北斗船舶监控系统(VMS)包含渔船的位置、航速等数据,能用于挖掘渔船作业的动态信息。利用VMS数据对江苏渔船的航次和平均离岸距离进行提取,分析不同船长、类型、作业期、地区等条件下航次和平均离岸距离的特点。结果显示:1)江苏不同作业类型渔船航次差别明显,刺网航次数量最多,占总航次数的84.6%,围网和张网作业渔船的平均离岸距离和平均作业时间大于其他作业类型,围网作业渔船最远可达174.02 km;2)江苏渔船大部分为中小型渔船,作业的平均离岸距离比较小,基本在80 km以内,平均离岸距离随着吨位和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3)全年的航次数量变化分布整体中间低两边高,4月、9~11月航次数较多,2月、5~7月航次数较少;4)江苏不同区县渔业差距较大,航次数最多的为南通启东市、如东县和盐城射阳县,渔船作业平均离岸距离最远的为苏州太仓市,最远可达332.38 km。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渔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渔业船员人为因素是导致渔业船舶海上事故的主要原因,渔业船员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新形势下,传统静态渔业船员管理已无法适应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射频卡(非接触式IC卡)应用于渔业船员证书中,实现船员信息一卡制和渔业船员动态跟踪管理,提高渔业船员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流刺网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之一,本试验利用渔船的冲程使渔船冲过流刺网,从而使渔船驾驶员掌握渔船航行中避免螺旋桨被流刺网绞缠的方法,确保渔船航行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实船测试的基础上,将渔船绞纲起网时的括纲视作一种呈悬链线状的柔索,由此求解产生于绞纲结束阶段的最大倾侧力矩和张力的方向角,同时考虑力的作用点位置等因素,推导出较为简化的最大倾侧力矩公式,起网时的横摇计算,应用了脉冲响应法求解横摇运动方程,在作计算修正时,还引入了横摇质量惯性矩Ix的修正系数C1和网具尺度比的修正系数C2。实例计算结果颇为满意,最后作者指出在风浪扰动力矩作用下,绞纲起网时,横摇  相似文献   

17.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相似文献   

18.
深水围网沉降性能的测试及渔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椿 《水产学报》1988,12(2):95-104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较深水域的渔场探捕实践和我国机轮围网现有设备条件,设计了深水围网网具,在较深水域的渔场进行了探捕作业。在不同流速、括纲长度和绞收速度等情况下,对网具沉降速度和深度分别作了测试和分析,从而得出了上述变量与网具沉降性能的关系。结果如下:(1)围网网具各部位的自然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取鱼部最慢,网翼中部次之,后网翼最快。在放网过程中,网具各部位都按慢——快——慢的不规则速度自然沉降的。(2)在围网作业过程中,流速愈大,愈不利于网具沉降;括纲愈长,愈有利于网具沉降;括纲绞速愈快,网具沉降深度的损失愈大,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括纲绞速对网具的沉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金枪鱼延绳钓船的作业特点、现有延绳钓船配置及其潜在问题,介绍了电力推进系统的组成、特点和作用,探讨了机电混合推进系统开发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归纳出机电混合推进系统具备的优点,包括:可以提高渔船放钓、收钓作业工况下的操纵灵活性,优化主机运行工况、降低故障率,并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为渔船升级改造和渔业节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2006~2007年对其近年研发的金枪鱼延绳钓机系统进行的陆上模拟试验及对广州远洋渔业公司2005~2006年在马尔代夫海域的生产调查资料,对其中的投绳系统(主要由双压轮投绳机、收绳机)及电子视听监控系统(辅助投绳系统)的投绳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钓机系统海上作业时的总投绳效率比目前国内钓船普遍使用的钓机系统提高12%以上,其中,投绳系统与电子视听监控系统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0.10%和1.90%;投绳系统中的双压轮投绳机与遥控/手动止动阀(位于收绳机主滚筒旁)的模拟投绳效率分别比单压轮投绳机与手动止动阀的投绳效率各提高7.69%和1.71%以上。另外,电子视听监控系统与遥控/手动止动阀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金枪鱼延绳钓的起钓效率与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