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色二孢菌酯酶同工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 ̄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 ̄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 ̄0.57范围内,平均值仅为0.38,反映出这2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  相似文献   

2.
草菇杂交菌株的遗传分析与同工酶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同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大丽轮枝菌酯酶同工酶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棉花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及致病类型菌系,不同寄主上的大力轮枝菌共14个菌系的酯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胶平板电泳。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不同致病类型菌系有其独特的酯酶同工酶谱。E6酶带的有无与致病力类型有关,E3酶带活性与病菌致病力有关,E3酶带活性与棉花发病病指关联度为0.85。不同寄主大丽轮枝菌酯酶同工酶总酶带数在7 ̄12条之间,主酶带数在2 ̄4条之间,按E3酶带活性强、中、弱划分为3个类型。E3酶带  相似文献   

4.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是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种优势;不同杂交部位的分离物以及杂种的组织分离菌株,它们的酶谱结构大体相同,并表现出布勒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2组核背景相同的玉米正常杂种、不育杂种和恢复杂种为材料,分3期播种鉴定育性。同时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小孢子处于单核早期,二核早期和散粉前花药中的脂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结果指出:玉米中强恢复基因Rf4能完全恢复C型和Y_(Ⅱ-1)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较稳定,不易受温度影响。在小孢子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杂种花药中的3种同工酶酶谱与正常杂种差异很大,而恢复杂种的酶谱基本上同正常杂种,仅有个别谱带与不育杂种相似。C型和Y(Ⅱ-1)型不育胞质在脂酶和过氧化物酶酶谱上的表现完全一致,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上却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酯酶同工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棉花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及致病类型菌系,不同寄主上的大力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共14个菌系的酯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不同致病类型菌系有其独特的酯酶同工酶谱。E6酶带的有无与致病力类型有关,E3酶带活性与病菌致病力有关,E3酶带活性与棉花发病病指关联度为0.85。不同寄主大丽轮枝菌酯酶同工酶总酶带数在7~12条之间,主酶带数在2~4条之间,按E3酶带活性强、中、弱划分为3个类型。E3酶带活性与病菌致病力有关,其活性大小与棉花、番茄、茄子病指的关联度均为0.774以上。说明酯酶同工酶技术可和于鉴定大丽轮枝菌同一种内不同致病类型致病力菌系。  相似文献   

8.
苹果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31个苹果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嫩茎中酶带数量最多,共检出13条酶带;同一品系内未表现特征酶带,杂种与亲本间谱型也明显不同;不同酶带谱型年间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品种识别及杂种基因型变异程度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Ⅰ.分类学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不同种的菌株的图谱差异显,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谱带一致性较高,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对球壳孢目真菌种级水平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为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寄主分离的稻瘟病菌酯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马唐、蟋蟀草、龙爪稷及陆稻等寄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采用SKY培养液振荡培养6天获得菌丝体,提取其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经4%-20%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结果表明,上述5个寄主分离的稻瘟病菌酯酶同工酶酶带在11%-18%凝胶浓度之间,相似系数为0.667-1.0;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在11%-18%浓度之间,相似系数为0.68-0.88,这反映出5种不同寄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菌株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省松枯梢病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枯梢病是松色二孢菌侵染所致,其症状与有关报道基本相似,在我省分布24个县(市、区),为害21种松树.分生孢子一年有3个释放高峰,主要发病时间为4月初至11月中旬,有2~3个发病高峰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释放、病害发生发展与温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但从幼苗直至大树均可受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12.
26个苹果属植物种类受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侵染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嫁接后95天内出现1或2个增酶高峰.同工酶的谱带也增多,特别是B 区变化更为明显,但不同种类反应不一,楸子、酸苹果等对CLSV 抗性强的种类出现2个增酶高峰,且表现时间早,峰值低,同工酶出现2次特异性谱带;冬白果等对CLSV 敏感的种类则只有1个增酶高峰,表现时间迟,峰值高,只出现一次特异性谱带。这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可作为鉴定苹果属植物对CLSV 的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4.
梨外植体组培褐变与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金花梨和苍溪梨一年生营养枝芽和茎尖(外植体)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同工酶及其组培褐变的周年变化规律。一年中金花梨外植体的POD和PPO活性最高期在4月,最低期在1月和12月;苍溪梨外植体两种氧化酶最高活性均在4月,最低活性出现时间与金花梨相似,一年中多数月份其活性高于金花梨。多数时期两个品种的PPO和PPD活性高低与其组培褐变率呈正相关。金花梨和苍溪梨外植体在4-7月POD同工酶有新酶带出现,金花梨外值体PPO同工酶在5月和6月而苍溪梨在5-7月有新带出现,其余时间金花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3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4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芽褐变高低与其同工酶酶带多少有一定相关性,而金花梨却与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辽宁山楂(Crataegus.SanguieaPal.)矮生型和普通型9个株系的叶片、枝皮和根皮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的POD同工酶矮生型和普通型虽有共同酶带,但矮生型还具有自身特异性酶带;同龄树POD同工酶活性矮生型高于或显著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16.
松树根腐病在我国首次发现于雷州半岛10年生左右的湿地松林分。病原菌被鉴定为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ea,另外还发现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不侵染马尾松,但对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也是一种病原菌。 松色二孢菌在林间土病根内以菌丝体方式可存活150天以上,在室内5~50%含水量自然土中,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存活120天以上。 松色二孢菌在含水量为40%的湿地松离体根内扩展较快.在含水量为50~70%的离体根内扩展较慢。不论接种前或接种后调节土壤的含水量,一年生松苗的死亡率在含水量为50%土壤中较低,在含水量为5~25%土壤中较高。苗木要经过约20天的干旱影响后,才显示出较易受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7.
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白粉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南瓜品种的病理和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威  李彩霞  王飞  许晓风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11-1713,1755
为了寻找简便有效的品种鉴定方法,采用透明染色法比较了不同抗性南瓜品种接种白粉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后的组织病理表现,并用电泳分离法分析了这些品种染病前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谱变化.结果显示:在抗病南瓜品种上,白粉病菌生长缓慢,分生孢子形成较晚,叶片受侵染部位H2O2生成较多;接种后,所有抗病南瓜品种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显著增强,而感病南瓜品种POD和PPO同工酶谱带无明显变化.因此,在筛选抗白粉病的南瓜品种时,可以把接种后POD和PPO酶活激发与否作为鉴别是否为抗病品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The esterase and peroxidase isozymes of 63 landrac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rom Shaanxi province, China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either esterase or peroxidase isozymes were detected in both roots and shoots of seedling among landraces. E_3 and E_5 were special for roots; E_4, E_(10), E_(11), E_(12) and E_(13) only appeared in shoots. 2 types of isozyme patterns of esterase were involved in roots, but 4 types in shoots. No variation of peroxidase isozymes appeared in roots, but 3 variations arose in shoots. The roots showed more zymograms and more activity than the shoots in peroxidase isozyme.  相似文献   

20.
在接种TMV两周后测定了5个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的PAL、PO和PPO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各品种接种TMV后PO、PPO酶活性均比相应健株高,且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负相关,而P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正相关;PAL活性变化与抗性无相关性;抗、感品种病株守氧化物酶同工酶都比相应健株酶带多,且抗性品种比健株多出2条酶带,而感病品种只多出1条酶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