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 Northern 杂交和核酸保护分析(RPA)检测了番茄ACC 合成酶(ACS)和 ACC氧化酶(ACO)基因家族在番茄突变体Epinastics (Epi)果实中的表达特性,同时测定了Epi果实自动催化乙烯合成系统的特性⒚EPI等位基因的突变诱导了LEACS2 和LEACO1 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这是Epi果实的乙烯过表达的主要成因⒚EPI突变同时显著抑制了LEACS4 和 LEACO3 的表达强度⒚这些结果初步鉴别了这两个基因家族在番茄果实上表达的各个成员的转录调节途径⒚同时表明,番茄单基因乙烯反应突变体是研究ACS和ACO基因家族各成员转录调节特性的一种有用工具⒚  相似文献   

2.
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乙烯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乙烯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即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着重讨论了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反义RNA及ACC脱氨基酶对番茄果实成熟的抑制作用,并对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ACC合成酶cDNA被反向插入载体PMON316,通过三亲交配,将表达质粒转移到农杆菌中,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子叶。经卡那霉素筛选及分子杂交检测,表明,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已在mRNA水平表达。对转基因番茄果实的成熟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说明,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受到严重抑制,乙烯的峰值仅为正常番茄的25% ̄30%,PG活性有所下降,果实在室温下可贮藏1个多月,品质和其他性状与正常番茄相近。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果实乙烯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刚采收的猕猴桃硬果不产生乙烯,也无ACC氧化酶活性,但有少量ACC存在,随着果实的软化,乙烯开始出现并很快达到释放高峰,乙烯的释放与ACC氧化酶的活性及ACC的含量变化一致。用外源乙烯或机械伤处理加速了猕猴桃果实内源乙烯释放的原因,是这些处理促进了ACC的合成并增加了ACC氧化酶的活性,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强烈地抑制了ACC氧化酶的活性和乙烯的释放,浸钙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ACC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协同抑制番茄ACO1基因对果实成熟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内源乙烯生物合成及果实耐贮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或RT-PCR方法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1、ACC氧化酶3、EBF1、PR1、PR5以及NP24基因片段,并以此制备探针,以协同抑制ACO1的转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Northern杂交,同时测定了伤害叶片和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并进行了果实贮藏试验等。【结果】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番茄ACO1基因表达被抑制后,与果实成熟相关基因LeACO3和LeEBF1,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LePR1、LePR5 和LeNP24的表达量急剧降低。乙烯释放量测定试验和果实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协同抑制LeACO1番茄完整和受伤叶片以及完整果实内源乙烯释放量相对于野生型番茄大大减少,成熟果实贮藏时间延长。【结论】协同抑制番茄ACO1基因表达的同时,与果实成熟相关基因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而且其内源乙烯生物合成减少,果实耐贮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Northern杂交和核酸保护分析(RPA)检测了番茄ACC合成酶(ACS)和ACC化酶(ACO)基因家族在番茄突变体Epinastics(Epi)果实中的表达特性,同时了Epi果实自动催乙烯合成系统的特性,EPI等位基因的突变诱导了LEACS2和LEACO1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这是Epi果实的乙烯过表达的主要成因,EPI突变同时显著抑制了LEACS4和LEACO3的表达强度 ,这些结果初步的乙  相似文献   

7.
气调对猕猴桃果实采后乙烯生成的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调贮藏条件下猕猴桃果这成熟延缓,组织内乙烯含量及乙烯生成速率明显低于对照,气调处理抑制乙烯生成的效应主要通过抑制ACC合成实现,也报制ACC氧化酶活性,降低ACC/(ACC+MACC)比值。ACC含量猕猴桃果实采后乙烯生成的限制因子,气调条件下果实组织内乙烯含量、ACC含量及ACC氧化酶活性变化出现交替升降现象。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利用反义技术和RNA干扰技术,通过抑制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许多重要基因(如PG基因、ACC合成酶基因、ACC氧化酶基因、LeCOP1LIKE、TBG6等)的表达,使番茄的耐贮性、番茄红素含量和裂果率等品质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的研究进程,试验证明,反义技术和RNA干扰技术是抑制靶基因表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番茄系统感染TMV诱导叶可溶性蛋白发生变化,SDS—PAGE分析表明,叶片因感染TMV而引起新蛋白的合成。分析番茄叶片的一些糖苷酶和氧化酶总活力和胞外酶活力表明,感病引起几丁酶等糖苷醇和多酚氧化酶等氧化酶活力上升,而且这些酶活性主要位于细胞外。  相似文献   

10.
番茄系感染TMV诱导叶可溶性蛋白发生变化,SDS-PAGE分析表明,叶片因感染TMV而引起新蛋白的合成。分析番茄叶片的一些糖苷酸和氧化酶总活力和胞外酶活力表明,感病引起几丁酶等糖甙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氧化酶活力上升,而且这些酶活性要位于细胞外。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ACC氧化酶和ACC合成酶融合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具有超常花期的蝴蝶兰新品系,根据已报道的蝴蝶兰ACC合成酶(ACS)基因和ACC氧化酶(ACO)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蝴蝶兰总RNA中克隆出ACS保守区的461 bp片段和ACO的333 bp片段,完成2个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后,将ACS基因片段和ACO基因片段以反义的方向插入到中间载体pBI221 CaMV启动子...  相似文献   

12.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的1个关键酶,乙烯作为一种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老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以酸橙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到1个834 bp的基因片段。克隆了酸橙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将片段序列在NCB 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搜索,显示的皆为不同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因而认为所克隆的片段就是酸橙ACC氧化酶基因;并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278个残基;具有所有植物ACC氧化酶基因共有的保守区域;与多种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2%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洁贮藏对葡萄果肉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巨峰葡萄果实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处理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ACC氧化酶基因、ACC合成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脱落酸调控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结论]该试验为从基因水平上研究葡萄保鲜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犬瘟热病毒(CDV)毒株序列分别设计融合蛋白F和附着蛋白H全基因的2对引物,以2个CDV扬州分离株(CDV-YZ0101、CDV-YZ0102)为模板RT-PCR扩增出H基因和F基因2个片段,将其克隆进pGEM-Teasy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为1 824 bp,2种分离株间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达98%左右,与中国长春分离株、美国、日本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93%~95%和90%~91%.氨基酸分析显示扬州分离株与其他分离株的H蛋白有8~9个可能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而OP-CDV疫苗株只有4个类似位点.扬州分离株与长春分离株同属一个系,与美国、日本分离毒株以及疫苗株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F基因ORF为1 989 bp,不同毒株间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差异主要表现在信号肽区域,而编码的F0前体蛋白表现出较高同源性(97%~99%),且所有的13个半胱氨酸残基、4个可能的天冬氨酰糖基化位点和2个疏水区域均完全一致.因此CDV F与H蛋白基因相比有很高的同源性,证明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株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及恢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Cre/loxp定位重组系统和杂种一代的育种特点,构建了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和相应的恢复基因表达载体pBINPLUSCre。将位于质粒pTTABn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含TA29启动子、barnase基因及Nos终止子)切下插入中间克隆载体pGloxp2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再将上述表达盒连同lox位.占、切下插入pCAMBar,获得以除草剂Basta为筛选剂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载体pCABARTABn。PCR方法从溶原菌BM25.8基因组DNA扩增出Cre基因,克隆测序验证无误后插入PBI 525 CaMV 35 S-35S双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再将表达盒切下插入pBINPLUS质粒相应位点,得到恢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NPLUSCre。  相似文献   

16.
牡丹ACC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TAB改良法提取牡丹洛阳红花瓣总RNA,通过反转录酶和设计的ACC氧化酶基因特异引物合成709bp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以确定目的片段的正确性。在709bpACC氧化酶基因片段和pBI121植物表达载体上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进行XbaⅠ和SmaⅠ双酶切。将709bp片段上切下的510bp片段反向插入pBI121植物表达载体35S启动子后面,构建成含510bp牡丹ACC氧化酶基因反义表达载体。最后采用电击法转化进感受态农杆菌GV3101,以备用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牡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表达与涎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nm23-H1基因在涎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88.33%,癌旁涎腺组织为37.50%;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与涎腺癌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m23-H1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nm23-H1基因与涎腺癌发生有关;nm23-H1高表达对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3个带有第5染色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基因系,采用BC1F2株系分析,对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在第5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与第5染色体上的gh-1基因以20.3cM的遗传图距连锁遗传,与nl-1,v-10基因的遗传图距较远,在分离群体中不能发现其连锁遗传关系。将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定位于水稻第5染色体上端。  相似文献   

19.
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耐贮藏的转基因柿,以上西早生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氧化酶的RNAi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壮观霉素浓度为30 mg/L,预培养时间为3 d,用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 min、AS浓度100 mg/L、共培养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与GUS组织化学染色,初步确定ACC氧化酶基因已转入上西早生柿组培苗中。  相似文献   

20.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V1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Insavc-1株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 V1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阳性PCR片段经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1,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CCV标准毒株Insavrc—1 N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146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在V1野毒株推导的N蛋白N端156-179位存在一个SRXX富集区,与小鼠肝炎病毒相应区域相同,推测可能是RNA结合区。另外,推导的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其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标准毒株Insavc-1 N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氨基酸组成上,该蛋白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达9.84%,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