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硒肥对谷子产量构成因子及其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富硒液体肥后,拔节期对穗长增加最明显,穗粒重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千粒重以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增加较为明显,籽粒硒含量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均有明显的提高,以灌浆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硒肥对谷子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巽  王宏富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85-86,235
谷子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富硒液体肥后,在拔节期施肥能够增加穗长和穗粒重,孕穗期施肥对穗长、穗粒重、千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籽粒中的硒含量,通过不同生育时期施肥效果的比较,在灌浆期喷施硒肥对籽粒硒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两个品种籽粒平均硒含量都表现为灌浆期〉孕穗期〉拔节期。  相似文献   

3.
纳米硒对谷子生物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纳米硒肥对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和谷子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大白谷和张杂13号谷子为材料,在其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3、6、9 mg/L)的纳米硒肥,分析成熟后谷子各部位的生物量及谷子籽粒中硒、汞、砷和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硒肥可以增加谷子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但对地下部分生物量无影响,且施用高浓度纳米硒肥会抑制谷子生物量的持续积累;纳米硒肥可以极显著提高谷子籽粒中的硒含量,在灌浆期喷施高质量浓度(9 mg/L)纳米硒肥时,对谷子籽粒硒含量的积累效果更佳,且籽粒硒含量与叶面喷硒浓度呈正相关;纳米硒肥可以极显著降低谷子籽粒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且籽粒中砷和镉的含量均与叶面喷硒浓度呈负相关。适宜浓度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茎部、叶部和穗部的生物量及谷子籽粒硒含量,降低了籽粒中汞、砷和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使用传统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等无机硒实现富硒谷子生产,用量相对较高,潜在毒性较大,本研究使用不同形态外源硒,通过叶面喷施探索谷子富硒化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在孕穗期施用腐殖酸硒肥,谷子籽粒和茎叶硒富集较灌浆期稍高。在灌浆期施用各种硒肥,亚硒酸钠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化学纳米硒和腐殖酸硒,但化学纳米硒的用量仅为亚硒酸钠的45%。因此,从产业化和人体健康角度而言,在孕穗期通过化学纳米硒叶面喷施实现谷子富硒化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重金属含量、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甜玉米品种桂甜612和硒肥"锌硒葆"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叶面喷施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主处理和6个硒肥浓度[0(CK)、0.66、0.80、1.00、1.33和2.00 g/L]副处理,在甜玉米吐丝授粉23 d后测量籽粒中硒、镉、砷含量和籽粒糖度及鲜穗产量.[结果]不同时期喷施硒肥,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均随硒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甜玉米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均能提高甜玉米籽粒糖度,其中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甜效果较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处理的籽粒镉含量和砷含量均高于或等于CK,抽雄期的镉含量低于CK.随硒肥浓度的增加,拔节期的鲜穗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的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产效果最佳,高浓度(2.00 g/L)硒肥则引起叶面灼伤而造成减产.[结论]适宜生育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硒肥不仅可提高甜玉米的籽粒硒含量、改善甜度口感,还可提高其鲜穗产量,其中以甜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硒肥"锌硒葆"0.80~1.00 g/L的效果最佳.硒肥是否对甜玉米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与硒肥喷施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喷施富硒液对富硒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了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5.5%~12.3%,但随着喷施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富硒液浓度以0.6~0.9 L/hm2比较适宜。该结果有助于富硒面粉及富硒食品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7.
外源硒对谷子植株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以冀谷19、冀谷21为试验材料,在谷子不同生长时期进行硒浓度为30 g/hm~2的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外源硒对谷子植株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粗蛋白及产量的影响,为富硒谷子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冀谷19、冀谷21的拔节期、孕穗期与齐穗期进行外源硒肥处理后均可提高GSH-Px的活性,且在拔节期30 d、孕穗期20 d和齐穗期20 d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提高谷子酶活性方面,3个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2个品种谷子酶活性均得到提高,且冀谷21的效果优于冀谷19;不同时期的硒处理对籽粒中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孕穗期施硒,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较高;不同时期硒处理对2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大体相似;在提高谷子品质方面,孕穗期叶面喷施硒肥对谷子籽粒粗蛋白与产量的影响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以桂单6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叶面喷施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为主处理、5种硒肥(粮油型锌硒葆60 mg/L、亚硒酸钠1.4 g/L、硒硅肥1号对水100倍、硒硅肥2号对水100倍、硒硅肥3号对水100倍)为副处理,同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喷施外源硒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品质及其对镉、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生长时期分别喷施5种硒肥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粗、穗长、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均显著提高;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后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CK增产41.79%和21.13%;喷施硒肥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CK;在拔节期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对镉、砷元素的阻隔作用效果最佳,籽粒中镉、砷元素的含量分别比CK降低94.15%和71.64%。综上,选择合适的硒肥进行喷施,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及籽粒的营养品质,显著抑制玉米对镉、砷的吸收,在拔节期喷施粮油型锌硒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硒肥对谷子产量因子及其籽粒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富硒谷子生产中硒肥的合理使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及其籽粒硒吸收的影响,对谷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15、30、60、120 g·hm-2)的有机硒肥(生物富硒增效剂)和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分析不同硒肥对谷子穗部性状、籽粒硒含量、硒存在形态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两种硒肥均可增加谷子的出谷率和籽粒硒含量,无机硒肥效果优于有机硒肥,喷施60 g·hm-2的无机硒肥出谷率达9280%,硒含量达1.09 mg·kg-1。硒形态分析显示,籽粒中的硒主要以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两种有机形态存在,无机硒肥处理组中两种有机硒的含量均高于有机硒肥处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硒肥对籽粒的叶黄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认为,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可作为生产富硒谷子的硒肥,其效果优于有机硒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教、稳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1.6%~8.5%.  相似文献   

11.
陕北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硒潜在缺乏,不仅影响谷子产量,还降低了谷子的营养品质,研究施用硒肥对该地区谷子生产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施硒肥对土壤和秸秆硒含量,以及谷子籽粒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后土壤硒含量在榆林市榆阳区和米脂县两个试验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硒肥量的增加施用,谷子籽粒硒、蛋白质、脂肪和秸秆硒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在榆阳区施用硒肥75 kg·hm~(-2)和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0168 mg·kg~(-1)分别增加到0.234和0.258mg·kg~(-1),分别增加了1 292.9%和1 435.7%;在米脂县施用硒肥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143mg·kg-1增加到0.281 mg·kg~(-1),增加了9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富硒营养液喷施时期和次数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2为材料,设7个喷施富硒营养液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90.4%~273.9%,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达0.9%~5.5%。总体上,小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容重有所增加。[结论]综合考虑小麦籽粒硒含量、高产和效益,推荐在小麦灌浆期并在拔节期或抽穗期通过叶片喷施富硒营养液生产富硒小麦。  相似文献   

13.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长粒形优质稻金谷2号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两个硒肥叶面喷施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硒肥能够明显增加稻谷和精米中的硒含量,改善水稻籽粒品质,提高水稻产量,以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硒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谷子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于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亚硒酸钠,测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粗、叶片数、节数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0.113kg·hm-2的处理对谷子的穗重和穗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113kg·hm-2亚硒酸钠处理对谷子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谷子大田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指导谷子生产中硒肥施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过程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本地谷、冀谷19号、晋谷29号及张杂谷8号4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硒浓度梯度,并利用方差分析、双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硒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谷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本地谷、冀谷19号及晋谷29号的株高、茎粗、粗蛋白及可溶性蛋白有增加趋势,而张杂谷8号株高、茎粗、穗长、穗重、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4个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双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品种谷子品质差异显著,不同施硒浓度对籽粒硒含量影响差异显著。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施硒浓度对谷子籽粒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茎粗具有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由可溶性糖、籽粒硒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等品质组成的第一主成分和由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组成的第二主成分贡献率将近50%。[结论]施硒可明显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对谷子品质有一定提升作用,过量施硒会使品质降低,施硒对提高产量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白小军  李红霞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9-12451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的籽粒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提高谷子的籽粒含硒量,改善籽粒品质。晋谷21号与张杂谷10号的籽粒硒含量均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0.225kg·hm-2亚硒酸钠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1和0.226mg·kg-1,是对照处理的17和13倍。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0.150kg·hm-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了5.81%、42.68%、27.87%,109.73%;张杂谷10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188kg·hm-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6.88%、165.98%,可溶性糖含量在0.113kg·hm-2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提高了47.50%,淀粉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升高而增大,0.225kg·hm-2浓度时显著提高了43.06%。综合2个谷子品种的5个品质指标,叶面喷施0.150kg·hm-2亚硒酸钠为宜,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索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品质、保护酶活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16.96g·hm~(-2)Na_2SeO_3(T1)、33.92 g·hm~(-2)Na_2SeO_3(T2)、67.84 g·hm~(-2)Na_2SeO_3(T3)、135.68 g·hm~(-2)Na_2SeO_3(T4)、271.36g·hm~(-2)Na_2SeO_3(T5)),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硒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谷子,不同生育期SPAD、POD、SOD、MDA、GSH和GSH-Px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并且除MDA外,其他均主要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3处理达到最大,抽穗期SOD、POD、GSH-Px的活性、GSH含量和SPAD分别比对照增加18%、44%、94%、97.4%和9%,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并且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均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时间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不同品种同一时期表现为晋谷50长农35冀谷20。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T3处理,晋谷50籽粒硒含量达到0.297 mg·kg~(-1),比对照增加8.6倍。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谷子粗蛋白、脂肪、赖氨酸和叶酸等营养品质的含量,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谷子粗蛋白、赖氨酸和叶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T3处理增加最多,最高增加了13.9%、17.9%和7.5%。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T3处理达到最大,之后为减小趋势。抽穗期T3处理晋谷50、冀谷20、长农35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7%和1.2%。【结论】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综合分析,抽穗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 g·hm~(-2)为谷子叶面喷施硒的最佳施用期和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江汉平原地区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一种硒肥,采用本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不同的硒肥施用浓度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室内分析和生物统计的方法,开展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灌浆期叶面喷施富硒专用肥3次,能显著提高稻谷中硒含量;两种施用浓度稻谷中硒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同喷施浓度,不同品种之间稻谷中硒含量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喷施硒肥对水稻的株高和实粒数、产量均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喷施硒肥能够显著提升水稻生产效益。提升水稻硒含量效果最佳、效益最好的处理为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灌浆期叶面喷施浓度为900 mL/hm~2富硒专用肥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