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远志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选择对远志籽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远志籽油的提取工艺;按照国标方法对制备的远志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志籽的含油量为35. 24%;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远志籽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5 h,乙醇夹带剂用量25%,在此条件下远志籽油的提取率为95. 6%;制备的远志籽油的酸价为1. 79 mg KOH/g,过氧化值为5. 75 mmol/kg,其基本理化特性符合国家四级食用油的标准。通过薄层色谱法初步鉴定,远志籽油中含有甘油三酯和sn-2-乙酰基甘油三酯两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籽油含有6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1. 77%和49. 4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该研究结果将为远志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通过牡丹籽油感官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研究不同方法(超声波辅助水酶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与市售牡丹籽油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提取率为22.13%)外观品质与市售牡丹籽油相近,具有牡丹籽油固有气味和滋味、口感良好,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85%),相对密度(20℃)、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分别为0.9278、0.798 mg KOH·g~(-1)、169.2 g·100g~(-1)、1.61 meq·kg~(-1),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桑叶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主要考察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提取时间和夹带剂乙醇用量对桑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桑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1℃,提取压力36 MPa,提取时间4.0 h,夹带剂乙醇用量3.7 m L/g.实际测得的桑叶黄酮的提取率为1.42%,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说明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桑叶黄酮的工艺准确可靠.此外,与回流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_2提取法具有提取温度低、溶剂使用少、提取率相对较高的特点,适于桑叶黄酮提取.  相似文献   

4.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为橡胶树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种子油的影响,并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气质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橡胶种子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时间为2.5h,乙醇夹带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橡胶树种子油的出油率达到19.60%,并且油的色泽清亮。橡胶树种子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分别为:肉豆蔻酸0.13%、棕榈酸9.34%、棕榈油酸0.30%、硬脂酸8.07%、油酸25.90%、亚油酸39.79%、亚麻酸15.75%、花生酸0.34%、花生-烯酸O.3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12%,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制备。[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橡胶种子油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一种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_2流体夹带丙酮萃取甜瓜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过程中,加入少量丙酮夹带剂之后可以明显提高甜瓜籽油的萃取得率,随着夹带剂用量的增加,甜瓜籽油的萃取得率增加,对实际生产有利.使用夹带剂后,温度和压力对萃取得率的影响较使用前明显减小.但是丙酮夹带剂的用量应适量,从尽量提高萃取得率和合理利用夹带剂的角度出发适量加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新疆地产的芫荽籽油,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新疆地产芫荽籽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以芫荽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原料粒度、携带剂种类、携带剂用量、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分离温度7个因素对芫荽籽油收率的影响,筛选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重点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分离温度对芫荽籽油收率的影响,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工艺。[结果]研究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新疆芫荽籽油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料液比为1∶0.6的乙醇作为携带剂,萃取压力为20 MPa,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60 min,分离温度为30℃,油脂提取率可达14.99%,得到具有怡人芳香气味的芫荽籽油。[结论]研究建立了新疆芫荽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可为新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吾尔药的二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从柠檬籽中提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考察了萃取时间、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等单因素对柠檬籽中柠檬苦素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柠檬籽中柠檬苦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3.6 h、夹带剂乙醇浓度为95%、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1 MPa。[结论]研究可为柠檬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雪梨籽油,考察了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35℃、时间130 min 、CO2流量15 kg/h,其油脂得率为23.9%。油脂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得率高、时间短,是一种合适的提取雪梨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用超临界流体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选择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每克印楝种子干粉1.5mL甲醇,提取率明显优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角鲨烯,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在丙酮为夹带剂的萃取产物中角鲨烯含量高达0.47%,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甘草角鲨烯的总提取率为0.018%,高于传统索氏提取法及超声辅助提取法所得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居群大花黄牡丹油脂成分进行评价,揭示该种是否适合作为油用牡丹开发的新材料。【方法】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对采自西藏林芝和山南地区5个居群的混合种子以及2个居群的单株进行了油脂成分分析。【结果】大花黄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6.32%),油酸>α-亚麻酸>亚油酸;林芝地区4个居群油脂成分接近,各脂肪酸成分显著高于山南居群;居群内单株油脂成分林芝1号居群内部无差异,山南居群内部差异明显。【结论】野生大花黄牡丹油脂成分和组成与其他栽培种油用牡丹差异较大,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含量较低,更有利于保存,大花黄牡丹可以作为油用牡丹开发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考察超临界CO_2萃取当归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有效物质定量方法及萃取物组成.采用正交试验法,使用乙醇为夹带剂,以收膏率和提取物中阿魏酸含量为目标函数,对药材粒度、夹带剂(乙醇)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等当归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GC-MS分析和比较夹带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是:药材粒度0.30~0.85 mm、夹带剂(乙醇)浓度8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60℃-50℃-45℃;纯CO_2超临界萃取物鉴定出 62个组分,使用夹带剂的超临界萃取物鉴定出83个组分,两者有54个相同组分;优选超临界萃取工艺所得的挥发油及阿魏酸提取量较高,使用夹带剂有利于阿魏酸等极性物质的萃取.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研究超临界萃取姬松茸酚的最佳工艺.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酚类物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并优选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为60%乙醇,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为20L/h、夹带剂用量120ml.然后再进行了动态萃取与静态萃取的比较,得出先静态萃取1h后再动态萃取1h,萃取率最高,酚类物质的得率达2.431%.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较优化后的乙醇浸提法姬松茸酚得率高出14%,且夹带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以冻干洋葱粉为试材,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洋葱油技术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对洋葱油得率的影响,并确定了萃取的适宜参数.结果表明,以冻干红洋葱粉为原料,加入无水乙醇15%为夹带剂,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42 ℃,萃取时间216 min,洋葱油得率可达到0.483%.  相似文献   

16.
范亚辉 《北京农业》2014,(30):254-255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牡丹籽油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技术主要采取的压榨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低温液压压榨法,并介绍了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所采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紫苏籽油的条件,并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强,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优紫苏籽油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强23 MPa,在此条件下的得油率为12.43%。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76.183%。[结论]在试验所得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紫苏籽油。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蒽醌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30 min,动萃取时间为1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2.0 ml,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 MPa,CO2流量为6 ml/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1.12%。[结论]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烟末提取物热裂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提取技术(超临界CO_2萃取、超临界CO_2含夹带剂乙醇萃取和水蒸气蒸馏萃取)对烟末进行提取,研究所得3种烟草提取物在不同温度(50、100、200、300、600、900℃)下的裂解行为,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末提取物中致香成分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技术和不同裂解温度直接影响裂解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3种烟草提取物的裂解产物种类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热裂解温度下,3种烟草提取物的热裂解产物类型存在差异;采用含有乙醇为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出的产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在低温下也更易于挥发,适用于电子烟烟液中香精香料的调配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和进一步富集其中α-亚麻酸奠定基础。【方法】用动态相平衡法研究压力在20、25、30、35 MPa ,温度为35、40、45℃,水分含量为2.6%、4.08%、5.6%、6.0%、7.67%、9.23%时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转变压力约为27.8 MPa;压力在30 MPa、35 MPa,温度为40、45℃时,猕猴桃籽油的溶解度为8.9~11.2 g•kg-1 CO2;较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0~35 MPa、温度40℃;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时物料的水分含量应保持在5%~7%为宜。【结论】通过动态相平衡法测定得出猕猴桃籽油及其脂肪酸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以及进一步精馏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