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杨刚 《云南农业科技》2012,(Z1):177-179
根据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文山州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得出文山州的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较大潜力的结论,并提出文山州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山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云南农业》2012,(2):36-37
根据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文山州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得出文山州的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较大潜力的结论,提出了文山州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秸秆是草食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开发利用秸秆饲料,是促进草食动物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生产实际,提出农区秸秆开发利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我省具有进行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广阔发展前景。目前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就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吉林省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解决秸秆开发利用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开发利用问题,充分合理且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天然资源,以实现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循环、稳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制造沼气、秸秆还田、秸秆作为其他资源基料等方面说明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对于农业节能增效、农民增收和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作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建议,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开发利用的潜能很大。针对我国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利用现状,将发展秸秆沼气与其他利用方式进行比较,探讨秸秆沼气发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我国生态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了秸秆压块饲料的开发利用对发展秸秆畜牧业,实现秸秆的异地运输的作用.研究表明现阶段自然灾害频繁、饲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高秸秆饲料的商品性,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对于农业节能增效、农民增收和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作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以期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我国秸秆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能源、秸秆工业加工、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等,并进行秸秆资源化效益分析,以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秸秆资源化能力的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河北省秸秆资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近5年河北省秸秆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秸秆资源指标和秸秆资源消纳指标,采用熵权法对河北省各地区秸秆资源化能力进行评价,明确河北省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秸秆资源化能力。结果表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秸秆资源量丰富,秸秆密度和强度较小,秸秆密度和强度最大的分别是廊坊和承德;廊坊、沧州、邯郸和邢台秸秆资源化能力最强,其次是石家庄、唐山、张家口和承德;保定和衡水秸秆资源化能力一般,秦皇岛最差。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各地区秸秆资源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数量庞大,应用广泛,但我国秸秆资源整体利用率较低。根据我国国情,将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提高,诸如秸秆建材、秸秆能源、秸秆饲料、秸秆成型等可行性产业的延伸推广,合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扩展秸秆资源产业结构,实现农民致富,环境受益,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正确评价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特性,充分认识西安市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以草谷比法为基础方法,对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并分析各区县秸秆资源量分布。[结果]2015年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211.93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175.95万t,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49.55万t,可转化能源量82.35万t标准煤;小麦秸秆量占总量的55.4%,玉米秸秆占总量的43.6%,棉花、油菜占总量的1.0%。临潼、长安、户县的秸秆资源量分布较大,分别占比为18.0%、19.0%、17.0%。西安市年平均秸秆的化石能源替代量88.83万t,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相当于节约5.49亿元的煤炭消耗。[结论]该研究可为西安市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厘清农作物秸秆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和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整理了我国近20年(1999—2018)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作物产量及草谷比,分析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秸秆量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2.3%~88.3%,而谷子、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等其它作物的秸秆资源占比11.7%~17.7%。不同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水稻、小麦和大豆秸秆资源分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近2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稳定在25%左右;小麦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3.1%降低到2018年的18.7%,但玉米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0.8%增加到2018年的32.5%。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秸秆资源量主要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但小麦秸秆资源量变化受其影响较小。因此,在优化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与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整体上呈现政府"热"和农户"冷"的特点。以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情况为例,从市场机制、秸秆价格、资源化成本、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困境。提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出路,必须从政策、市场和技术上尽快实现秸秆定位资源化、秸秆利用产业化和秸秆产业集群化。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长三角地区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采用草谷比法,评估长三角地区秸秆的资源量和秸秆资源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00-2014年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呈稳中上升趋势;秸秆分布地区格局差异显著;作物秸秆产量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的江苏省和安徽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则比较低,2000-2014年作物秸秆资源量为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农作物秸秆主要类型为稻谷、小麦和油菜籽,以稻谷为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秸秆。  相似文献   

18.
了解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分布、利用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实现本地草菇栽培产业菌种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查阅、野外采集与种植场或市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广东地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 Speg.)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草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生产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极其适合小包脚菇类群的发生,已报道的小包脚菇类群多达 20 余种,占全国已报道小包脚菇种类的 70% 以上,目前利用的主要有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银丝草菇(V. bombycina)等,其余野生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地区也是国内最主要的草菇栽培和消费区域,栽培历史悠久,然而栽培菌种资源混乱、菌种生产标准缺乏、没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等,珠三角及周边区域的草菇生产企业、种植户分散,缺少规模化的草菇生产导致该地区草菇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加快本地区野生小包脚菇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菇优良菌种的菌株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形成地区特色种质资源库,制定草菇优质菌种生产标准、培育专业的草菇菌种生产企业是当前广东地区草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正确评价中国现存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及各种利用途径的适宜性,充分认识中国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主要结合相关研究所测定的秸秆田间残留量等数据信息,以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收获留茬高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系数进行估算,进而计算出2005年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还采用各类秸秆适宜性分级的方法,对秸秆资源用于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以及食用菌基料等用途的适宜性和其各自的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2005年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8595×104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81;残留田间和收集过程中浪费的秸秆占19%。其中,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为49231×104t,占71.77%;经济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为16261×104t,占23.71%;其它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为3103×104t,占4.52%。2005年中国可以燃用的秸秆约为6.35×108t,占全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的92.63%。2005年在中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中,适宜加工饲喂的秸秆为58764×104t,占85.67%;不适宜加工饲喂的秸秆为9831×104t,占14.33%;秸秆残留还田量与适宜直接还田的可收集利用秸秆量合计约61600×104t,占同年中国秸秆总产量的近3/4;适宜于食用菌栽培的秸秆与适宜于工业加工的秸秆总资源量均约为58700×104t,分别占同年中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的85.00%以上。结论根据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非常丰富,适宜于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20.
安陆市秸秆资源约58万t。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秸秆用作燃料的功能进一步弱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耕牛数量的减少,全市富余秸秆资源量约30万t,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通过分析该市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