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藻酸钠(Na—Alg)主要是由海带等褐藻类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轻工等方面。目前,对褐藻酸钠的出口,外商不但要求对其卫生等几项指标进行测定,而且还要求测定其纯度。但是,我国目前对褐藻酸钠的卫生等几项指标有所要求,对褐藻酸钠的纯度却未加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完整的方  相似文献   

2.
褐藻酸钠(Na—Alg)主要是由海带等褐藻类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轻工业等方面。目前,我国对褐藻酸钠的卫生等指标有所要求,但还没有一种完整的方法来测定褐藻酸钠的纯度。为此,笔者设计了测定褐藻酸钠纯度的实验仪器装置和实验方法。供褐藻酸钠的生产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及其检验和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乔华林  章俊 《水产科学》1999,18(4):28-30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通常存在于海湾和海岸线区域以及海产品中,其致病性很强,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而且比例很高,目前主要侧重于预防。商检检验和测定采用的是SN0173-92标准,5d-6d才能出阳性结果,方法繁琐,费时费力,采用《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方法》(NMKLNO156-1997,第二版),既可以快速定性定量,又可以同时检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性弧菌,使我国水产品及其它食品出口欧盟更具有方法上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在盐碱地池塘改良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刘福军  胡文英 《淡水渔业》1999,29(10):13-16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在低洼盐碱地池塘围隔中对水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SB的施用对水化因子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水体中DO、NO3--N升高,而NH4-N、NO2--N、和COD降低,而对PO43--P影响不明显。当PSB浓度高时,可提高水体的pH值;对浮游生物无明显影响;PSB的一次施用量为10ppm,一次效用时间为6天左右,因而PSB可达到改良水质,进而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在水质恶化时,其作用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褐藻酸钠生产污水提取褐藻糖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带综合利用生产褐藻酸钠、碘、甘露醇后的污水中提取褐藻糖胶的实验条件研究表明:Na2CO3溶液与污染 水用量比(体积比)为1:5.5,pH为5.5,乙醇浓度为60%,复水温度为75℃时,提取的粗褐藻糖胶中褐藻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最大达到22.5%,粘度测定结果证明本法制得的褐藻糖胶与干海带直接提取的褐藻糖胶的性质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6.
草鱼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及某些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健忠 《水产学报》2000,24(1):11-16
通过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和梯度聚丙烯酰张胶电泳等技术,对病毒诱生的草鱼血清干扰素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的草鱼干扰素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单一组份,分子量为38kD,等电点为5.25,过碘酸-Schiff试剂反应表现为典型的糖蛋白染色特征。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草鱼干扰素具有100000g(2h)离心不沉降、耐  相似文献   

7.
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两种微藻--小新月菱形与青岛大扁藻在一范围内(小新月菱形藻0~3.00j/m^2,青岛大扁藻0~11.25J/m^2)UV-B辐射对其相对增长率(K),蛋白质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c,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两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K)逐渐下降,其各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48h,EC50分别为,小新月菱形藻1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液相中和工艺是指以酒精为反应介质对褐藻酸进行的中和反应,其主要优点是中和反应均匀,褐藻酸转化较完全,因此,液相中和工艺的褐藻酸钠成品粘度稳定性好,褐藻酸钠的PH 值指标主要在此工艺控制。在生产和实验中,我们还发现液相中和工艺对成品的含钙量、水不溶物、以及透明度也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9.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Natural Bioactive Sub-stance简称N.B.S)是最新一类植物内源活性物质,也是国际上公认为有助于促进动物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平衡,增强活力的基源物质。近年来国外对此类物质的研究及应用正方兴未艾;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欧美日等国家极为重视该类物质的作用,冀于防止种种化学药物所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以及人、畜、水产品中残留威胁人类健康。 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百年西汉刘安《淮南子·万毕出》、《神农本草经》及1…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条件对鳜仔鱼摄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_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晓华 《水产学报》1999,23(1):91-94
鳜(Sinipercachuatsi)又称季花鱼、桂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anidae)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肉嫩味美,为淡水鱼类中珍品,鉴于鳜本身的价值以及在人工养殖中尤其是鱼苗繁育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对鳜的研究也陆续见诸...  相似文献   

11.
新对虾属Metapenaeus为对虾科Penaidae中的重要类群,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新对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工育苗中,虾类幼体发育分期对指导生产有现实意义。国外学者M.S.Muthu等(1978)对近缘新对虾和道氏新对虾的糠虾(Mysis)阶段分为5期,并在第Ⅴ期糠虾幼体之后增加两个中间期,形成N-Z-M-I的“6-3-5-2”模式。作者在中型新对虾的幼体变态实验观察中注意到,糠虾幼体在一次蜕皮后其体长和附肢形态均有渐微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细微差异不宜作为分期的依据,幼体分期的主要依据以蜕皮为标志。因此新对虾属的幼体发育分期可借鉴中国对虾(Pnuaeusorientalis)幼体分期模式划分,即N-Z-M为“6-3-3”。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甲壳胺(chitosan)及N-亚甲基甲壳胺(N-methylenechitosan)对贻贝酶解液中各种氨基酸吸附情况。在一定pH(6.0)及浓度(945mg/kg)下:(1)甲壳胺对贻贝酶解液中各种氨基酸均有吸附,其中,对Tyr,Phe,His,Arg,Asp及Giu的吸附率较高;(2)N-亚甲基甲壳胺对贻贝酶解液中His,Arg,Tyr,Ileu,Met及Lys吸附率较高:(3)甲壳胺和N-亚甲基甲壳胺对贻贝酶解液中总氨基酸的吸附率分别为12.94%和11.70%。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直线形变异藻株(Sp.-Dz)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应用于研究与生产中的优良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株(Sp.-D)中分离出一株直线形变异藻株(Sp.-Dz),对其生长特性及主要生化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直线形变异藻株具有生长快、上浮性好、藻胆蛋白含量高等优点,是一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新藻株。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甘井子区北部沿海浮筏养殖水环境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5年8~9月“太平洋牡蛎病害防治技术”的水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初步分析了甘井子区北部沿海,在夏季高温期水体中理化要素(T、S、DO、COD、透明度),营养盐(NH3-N,NO2-N,NO3-N,PO4-P),及浮游生物量(叶绿量a)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介绍了各要素含量基本处于海水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海区营养水平为中等营养水平,是适宜的浮筏养殖区,但养殖规模应用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5.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开发及应用(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邢华 《科学养鱼》1994,(2):20-20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开发及应用(一)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简称PSB,是一类水圈有益微生物。PSB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微生物,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泥炭、沼泽、淡水及海水之中,在地球上水的自...  相似文献   

16.
对虾池封闭式三元综合养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探讨以对虾为主的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罗非鱼( O.mossabicus×O.niloticus) 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投饵混养的最佳结构及N、P 的利用率等,并比较其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70 .74 ~81 .95 % 、9 .16 ~10 .21 g/ind 和485 .4 ~567 .6kg/hm2 ;罗非鱼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为202 .4 ~242 .5 g/ind 和66 .9 ~191 .9 kg/hm2 ;缢蛏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5 .23 ~6 .12 g/ind 和140 .4 ~456 .5 kg/hm2 。最佳结构与放养个体数的配比为对虾7 .21 ind/m2( 体长2 cm 左右) 、罗非鱼( 体重150 g 左右)0 .08 ind/m 2 和缢蛏( 壳长3 cm 左右)14 ind/m2 组,其N、P的总利用率为23 .39 % 和14 .66 % 。  相似文献   

17.
应用IBAS-2000图象分析系统对鲢(Hypophthalmichthysmolttrix)染色体进行自动核型分析,获得比较准确的鲢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数据和核型标准图象信息。染色体组型2n=48,核型公式18m+22sm+8st,总臂数(NF)为88。与常规方法比较,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性高,速度快,图形和数据能永久保存,便于建立鱼类染色体标准图形信息库。  相似文献   

18.
渔用饲料中一般都添加了着色剂、引诱剂、香精等,多数生产企业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会加入饲用香精。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鱼饲料挥发性成分,可以为鱼料生产中饲料香精的调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DistallationandExtraction,SDE)是检测挥发性成分常用的方法。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鉴定出50种化合物,包括d-柠檬烯(30.17%)、cis-2-甲基-5-甲基乙烯-2-环己烯-1-醇(5.28%)、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5.13%)、trans-氧化柠檬烯(4.8%)、丁酸乙酯(4.23%)、3-甲基-1-丁醇(4.10%)、亚油酸乙酯(3.59%)、trans-杨梅醛(3.32%)等;其中,酯类及内酯类(20种)、醇类(11种)以及醛类(8种)为鱼饲料的奶香味兼果香味贡献较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和NH4-N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甲壳胺(chitosan)及N-亚甲基甲壳胺(N-methylenechitosan)对贻贝酶解液中各种氨基酸吸附情况。在一定pH(6.0)及浓度(945mg/kg)下:(1)甲壳胺对贻贝酶解液中各种氨基酸的吸附,其中,对Tyr,Phe,His,Arg,Asp及Glu的吸附率较高;(2)N-亚甲基甲壳胺对贻贝酶解液中His,Arg,Tyr,Ileu,Met及Lys吸附率较高;(3)甲壳胺和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