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节子和干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设置的3个密度等级(密度Ⅰ400株/hm2、500株/hm2密度Ⅱ600株/hm2、密度Ⅲ800株/hm2)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30株解析木数据,研究林分密度对节子和干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节子直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节子出现的位置随林分密度的增大逐渐提高,健全节长度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健全节在低于树高40%的部分随着树木相对高度的增加逐渐增长,在树高的40%以上健全节长度逐渐递减;枝条寿命和枝条死亡后被包藏的时间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木干形影响较大,密度小的林分干形质量差,几种干形指标分析树木干形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可以很好的描述树木干形的变化情况,虽然低密度林分生长量大,树木的胸径较大,但是干形比较差,节子也较大,导致木材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单木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生长数据,分析了蒙古栎优势单木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生长速生期0~30 a,在10 a达到0.7 m的生长高峰;胸径生长速生期10~40 a,在15 a达到1.1 cm的生长高峰;材积生长速生期15~45 a,在30 a达到0.019 m3的生长高峰。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及胸高形数随树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35 a后下降趋于平缓,胸高形数稳定在0.5以下。材积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多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45 a,此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数量成熟阶段,进入主伐期。  相似文献   

3.
马占相思人工实生林立木干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马占相思人工林立木干形变化的规律性.实测431株样木并采用多个干形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形数变动系数最小,其变动系数为8.55%;实验形数的调查平均值0.3868,比目前区内使用的阔叶树数值(0.4000)呈一定的偏小;正形数系列中,以1/4树高以下变动系数较小,2/10、1/10树高处形数及胸高形数的变动系数分别是8.69%、10.63%、和9.68%;胸高形数、胸高形率以及树高间呈双曲线关系,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造林密度对峦大杉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峦大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选用福建武平8年生不同造林密度(2 700、3 000、3 300、3 600株·hm-2)峦大杉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等系列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的圆满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胸高形数等5个形质性状;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和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表明峦大杉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有着显著的造林密度效应。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抑制效应;而林分蓄积、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胸高形数等形质指标以及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表现出促进效应。造林密度对峦大杉的造林保存率、树干通直度、尖削度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峦大杉综合得分值,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综合8年生峦大杉生长形质以及林分分化情况,造林密度2 700株·hm-2的峦大杉总体生长表现最好,有利于峦大杉大中径材的培育,并适时间伐、抚育。  相似文献   

5.
用10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观测资料,分析造林密度2 500、3 000、3 600、4 500株/hm~2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的圆满度、通直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等5个形质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树高、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等生长形质指标以及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性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对乳源木莲的造林保存率、胸高形数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综合表现,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乳源木莲大中径材的合理造林密度宜为2 500~3 600株/hm~2。  相似文献   

6.
以胸高形数和行高作为树干干形指标,利用甘肃人工云杉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中采集的680株合格样木测量数据,分析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和甘肃其他区域人工云杉树干干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胸高形数随着胸径的增加而减小,行高随着胸径增加而增加,3个分区各径阶平均形数和行高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4a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生长减小,而林分的枝下高、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则增加,但对林分平均优势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以密度C(1m×2m)和D(1m×1.5m)最高,同时,对林分的径阶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CV≥30);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主干高、全干高、主干1/2径、主干端径、接干1/2径、主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数、冠幅)属于中度变异型(15≤CV<30);有6个自然接干性状(树高、胸径、主干基径、主干形数、主干形率、接干形率)属于低度变异型(CV<15)。(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白花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兰考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数、通直度、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CV≥30);有10个自然接干性状(主干高、全干高、胸径、主干基径、主干1/2径、主干端径、接干1/2径、主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率、主干平均削度)属于中度变异型(15≤CV<30);有4个自然接干性状(树高、主干形数、主干形率、冠幅)属于低度变异型(CV<15).(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兰考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上起着重要作用.(3)改良兰考泡桐的自然接干类型是改良兰考泡桐通直度和削度性状的关键.(4)一元方差分析表明,通直度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都存在极显著差异.(5)多元方差分析证明,无性系间自然接干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与密度对青贮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因收获期而异.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干草产量均以N的作用居于首位,其次是种植密度和P.7月30日、8月11日、8月26日收获.随着施N量的增加,干草产量无明显增加.乳熟期收获,随着施N量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在4个不同时期收获,随施P量增加,干草产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生产中适宜施磷量为120~150 kg/hm2,可相应获得8100~25000 kg/hm2的较高干草产量;灌浆期和乳熟期收获,干草产量随密度增加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获得较高干草产量(15000~25000 kg/hm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8000~83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疆地区间作种植模式下,成龄扁桃主干分层形(大冠型)和小冠形2种树形的树体结构、枝叶分布、产量差异及对不同间作区域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为南疆成龄扁(桃)-粮间作模式中选择适宜高光效树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11a生晚丰品种为试材,设主干分层形和小冠形2个处理,对果树树冠结构、产量、透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间作区域小麦的营养生长情况、旗叶质量、光合指标、产量构成指标进行分区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与主干分层形相比,小冠形处理树冠体积小、单位体积负载量高、留枝量低、透光率高;对间作区域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小;但由于树冠体积过小(不足主干分层形处理的1/5),在单位体积负载量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单株负载量仍不足主干分层形处理的2/3。分析认为扁桃小冠形树形,对间作区域小麦生长结实的影响小,现有种植模式下,缩小株距加大栽植密度,产量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小冠形树形配以合适密度,将是实现果粮双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与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造林模式的优劣,以单株形质指标、胸径分布、生长量、蓄积量、虫害和林下植被为指标,对25年生西南桦与红椎异龄混交林及13年生西南桦与红椎同龄混交林和相应的西南桦纯林的林分结构、生长量及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与红椎混交造林,有利于西南桦干形塑造,提高西南桦生长量及单位面积总蓄积量,减少西南桦的感虫率及单株的虫孔密度,避免恶性杂草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晋北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漏斗状覆膜技术造林,探讨覆膜对不同密度(株行距分别为2 m×2 m、3 m×3 m、4 m×4 m、4 m×6 m)新疆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漏斗状覆膜技术对不同密度新疆杨生长和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2 m×2 m密度的新疆杨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表现最优,不同密度的树高、胸径、当年生长量、成活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表现出随密度减小而递减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树高、胸径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863,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584。综合分析结果,在晋北半干旱风沙区,覆膜面积所占比例显著影响树木的成活与生长,新疆杨初植密度为2 m×2 m且漏斗状覆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为苹果郁闭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成不同层次、方位的50cm×50cm×50cm的立方体,在生长期测量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的相对光照强度、不同枝(梢)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分布。【结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的相对光照强度呈伞形,并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垂直方向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水平方向外围中部内膛;树冠2.5m高度以下层次的相对光照强度均小于31.48%;6月份叶幕形成阶段,30%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体积的比例为47.62%,以后各生长阶段均50%;果实主要集中在1.5—2.0m部位,单位面积产量6.32×104kg·hm-2;枝(梢)主要集中在树冠2.5m高度以下,占总枝(梢)量的82.92%,树冠外围、中部和内膛枝(梢)比例分别为53.08%、36.92%、10.00%;整体长、中、短枝(梢)分别7.97%、53.63%、38.41%,每公顷枝(梢)总量为121万条。【结论】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达到47.62%、生长季枝(梢)总量达到121万条/hm2和树冠内膛枝(梢)比例小于10%是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3个判断指标,也是树体结构开始改造或间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山地区"107杨"人工林林农间作中不同土壤质地、株行距的试验研究,以期为生产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同一栽培管理措施情况下,不同土壤质地及株行距配置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有所差异。7年生"107杨"人工林以壤土中林分各生长指标最高,粘土次之,沙土最低。6年生"107杨"人工林造林采用2 m×2 m×10 m和2 m×4 m×8 m的株行距较为合理,有利于林分的生长,林分各生长指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而株行距为2 m×3 m×9 m时,林分表现出生长较差,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以晋虞蜜桃为试材,研究了栽植方式、栽培密度、树形、采前落果和树体防冻等因素对树体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虞蜜桃1m×2m主干形是肥水较差旱地桃园丰产栽培的理想模式,2m×5m二主枝开心形是肥水较好桃园栽培的理想模式;细长枝修剪、合理疏花疏果、配比施肥、喷施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等措施对晋虞蜜桃采前落果的防治都有显著的作用,而各项技术综合利用时防治效果最好;树体包草、培土和喷施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措施结合使用,可使桃园受冻株率下降为1%,能明显提高晋虞蜜桃树体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2个品种人参菜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法,以及根尖压片法观察分析了2个品种人参菜形态结构和核型差异,以期为人参菜品种鉴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形态上,品种2的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单叶面积、花直径均显著大品种1,2个品种人参菜的花色、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显微结构上,品种1上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小于品种2,而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大于品种2;花柱均呈三瓣羽毛状;品种1茎横截面近似圆形,品种2茎横截面呈不规则形状;品种1染色体数目为2n=2x=40,核型公式为2n=2x=38m+2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L+14M2+12M1+6S,核型类别属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50%;品种2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核型公式为2n=2x=18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6L+4M2+8M1+6S,核型类别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37%。2个品种上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茎横截面形状和核型差异较大,可以作为鉴别人参菜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密植是芝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以黑芝麻品种赣芝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2万株/hm2、14万株/hm2、16万株/hm2、18万株/hm2和20万株/hm2)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植株生物学性状如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根重,以及经济性状如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结蒴部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植株个体性状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差,株高和最低结蒴部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的叶面积、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再增加密度,则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黑芝麻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该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 82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选用浙闽23 ~ 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 ~ 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分别与胸径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 = 0.749,F1,315 =17.91,P = 0.005)和幂函数正相关(R2 = 0.7719,F1,315 = 20.3,P = 0.004)关系,可通过延长培育周期和提高径生长量等来培养大径阶、高心材率的红豆树优质干材。图2表5参24  相似文献   

20.
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3 333、16 667、22 222、33 333和66 667株·hm~(-2)5个栽植密度,解析栽植密度对杜仲单株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为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栽植密度设置提供依据。杜仲单株的分枝数、基径、单株叶片数量、单位面积叶片质量等生长指标与栽植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叶面积指数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叶干质量、单株皮干质量、单株杆质量与栽植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位面积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杆生物量均与栽植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栽植密度66 667株·hm~(-2)的平均叶面积指数达到7.98,单位面积的叶、皮和茎干的生物量为6 864.84、1 605.73、11 445.30 kg·hm~(-2),分别是栽植密度13 333株·hm~(-2)的2.5、2.8、2.7倍。试验结果表明为获得更高的产量,短周期杜仲矮林栽培模式应选择更高的栽植密度(66 667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