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丽江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县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关键措施之一。该县以人为本,组建天保工程建设队伍,变砍树人为护林人和种树人;严格执行一次性分流安置政策;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住优势发展新兴产业;转换经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2.
事关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跨世纪宏大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黑龙江森工林区正式启动。 黑龙江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自山余脉。大片的森林,北御西伯利亚、蒙古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绰源森工公司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按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产业建设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根据自身和地域特点,大力发展非林特色产业经济。自2001年以来,通过积极的产业调整和项目建设,已建成珍禽养殖基地、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山野菜采集加工基地、食用菌培植基地、中草药种植等6大非林产业项目基地,从业职工千余人,非林特色产业呈现出新亮点。绰源森工公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一个集营林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国有森工企业。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绰源森工公司调整经营战略,按照国家采伐限额政策调整要求,将采伐限额…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国有森工企业的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有森工企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结构最复杂、群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强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江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成效对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2016年江西省列为全国天然林"全面保护"省份以来的资料,分析了天然林保护的主要措施、取得成效、存在问题,提出了健全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偿机制、对天然商品林统一进行综合保险、启动天然林资源质量提升项目、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及规范盘活天然林资源六大对策.分析结果可为持续保护修复天然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应该把国家保护天然林生态资源,与国有林经营体制的彻底改革目标相协调;建议实行林务官制度,将国有林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开;现有的林业局中商品林与公益林分开经营,专门从事生产的为生产企业,专门从事保护工作的改为事业单位;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资金投入要足额、到位、有效;对于林产工业要从规模经济和体制改革入手,消除产业结构虚高度化。对于退耕还林与发展农业生产的关系、买断职工工龄的问题及对天然林的威胁问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对于逐步恢复和扩大天然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天然林经营与修复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现状、技术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2)加强天然林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  相似文献   

8.
1998年特大水灾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森工企业转向营林管护”的精神,国家先后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海南、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含大兴安岭)等12个省(区、市)的重点国有林区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  相似文献   

9.
在都江堰市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调查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都江堰市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给森工企业发展和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同时根据调查中呈现的政策、管护、民生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都江堰情况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后续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几"字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中以榆林市为例,总结榆林市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大国家战略、林长制改革和气候变化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的新机遇,从积极谋划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创新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开展林草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沿袭多年的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吉林、黑龙江国有林区几个典型林业局的实际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禁伐政策、国有林生态优先发展政策、企业管理水平是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关键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后脱贫时代"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文中首先在解释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脉络,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理清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范围及程度;其次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森林资源为纽带,紧密联系森林碳汇建设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立物质类生态产品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市场化支撑能力;打造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综合体,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为东北国有林区未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以促进林木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林区国有林场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笔者通过全面对神农架林区国有林场改革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国有林场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管护、造林绿化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为国有林场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指出了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有林场体制不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产业发展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离退休人员多,负担沉重,债务缠身,发展艰难。进而从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森林资源流转步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合理分流富余人员,稳定和完善对国有林场扶持政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林区国有林场深化改革之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森林资源促进了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此后,林产品市场供求、生产经营和产业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中分析了日本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现状、木材供求和森林功能多样化的趋势,以及林业政策、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动向,以期为理论研究和业务决策提供参考。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过后,木材需求量减少,自给率维持低位。近年来,日本林木进入集中主伐利用期,社会对森林生态环保需求增大,森林经营面临着规模过小、国有林缺乏经营活力、年轻劳动力减少等问题。日本森林经营管理创新的重点包括提高科技贡献率、改革林业特别是国有林的生产经营体制、提升森林在生态与环境和经济减贫等多方面价值。目前,上述创新已经效果初现,也是今后日本林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台湾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森林资源受到了战争时期的滥垦滥伐,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台湾的森林保护与经营经历了"以林养林"、"植伐平衡"、"伐生平衡""保林造林"、"造重于伐"、"保林造林"、"生态维护"的森林资源恢复过程。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森林的生态效益日益凸显,森林资源采伐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有林采伐全部停止,台湾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开始朝着生态保育、森林游憩、城市森林、社区林业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木材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森林旅游是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基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对5个森工(林业)集团,以及10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自身投入能力弱、可游季短、林地审批困难、专业人才匮乏、资源同质性严重等多个方面;此外,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优势与短板长期共存,顶层设计和政策缺位。研究提出了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空间布局、扩大森林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拓展森林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森林旅游人才培养能力、做好森林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以期为新时代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泰国的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泰国森林旅游业的情况。泰国经济由"替代进口型"转向"外向型"的过程中,成功地利用了本国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森林旅游业时,采取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保护并重,发展旅游与改善环境并重,提高人民素质与加强法治管理并重的方针,取得了比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林业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在国有林业经济领域应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深刻实践,而转型期间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则是资源型经济“改革之殇”的具体体现,具有政策性、周期性和阶段性、广泛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经济转型中的福利损失包括传统森工企业承受的生存困境及不断弱化的企业贡献力(经济贡献力、资源管护力、生态服务力)、林业职工生计的每况愈下、林区福利体系的碎裂化及其应对国家生态战略需求的妥协性和政策依赖性、国有林区社会认同危机以及国有森工企业的群体价值威胁等。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加深认识,以包容性增长理念统筹兼顾经济转型与社会福利建设,才能在分别实现以产业多元化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以供给与保障多元化减小社会福利损失的前提下确保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林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秦茂军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56-59,80
迪庆州金沙江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森林生态保护面临着林牧矛盾突出,林下资源采集过度,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严重,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统筹协调林牧矛盾,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对公益林的管理,加大发展林产业,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森林生态保护与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